金陵城的积雪尚未消融,奉天殿的青铜鹤嘴里吐出袅袅香烟。李承乾端坐在监国御案后,审阅着各地呈来的奏章。户部尚书郁新正在汇报江南税赋改革的进展,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启禀太子殿下,北平布政使司急报!"通政司官员满头大汗,将密封文书呈上。李承乾拆开文书的瞬间,脸色骤变。北平都指挥使司都督佥事谢贵密奏,燕王朱棣近日频繁调兵,疑似有不轨之举。
散朝后,李承乾在文华殿召见徐辉祖。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徐辉祖皱着眉头道:"殿下,燕王久镇北平,麾下多是精锐。若贸然问罪,恐生变故。"李承乾凝视着案头的北平分省地图,前世他熟知靖难之役的惨烈,如今必须未雨绸缪。
"派人去北平,暗中联络都司里的旧部。"李承乾提笔在地图上圈出几个关键据点,"再以犒军为名,将粮草辎重囤在居庸关。"徐辉祖领命而去,文华殿内只剩下李承乾沉重的呼吸声。
与此同时,燕王府中,朱棣正对着沙盘沉思。谋士道衍和尚飘然而至:"殿下,太子近日动作频繁,恐怕已经察觉到我们的计划。"朱棣冷笑一声:"他不过是温室里的花朵,能掀起什么风浪?"
几日后,南京城突然流传出太子意图谋反的谣言。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甚至有官员联名上书,请求朱元璋彻查此事。李承乾知道,这是朱棣的反间计。他立刻入宫面圣,将谢贵的密奏呈上。
朱元璋盯着密奏,沉默良久。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让人看不清神色。"标儿,你打算如何处置?"帝王的声音里听不出喜怒。李承乾伏地叩首:"儿臣愿亲赴北平,查明真相。"
启程那天,南京城飘起了鹅毛大雪。李承乾坐在八抬大轿里,望着车窗外银装素裹的世界,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为了改写历史,为了天下苍生,他必须直面即将到来的风暴。
当队伍行至卢沟桥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李承乾握紧腰间佩剑,目光如炬。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他已做好了破局的准备。
山河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