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太和殿内,气氛凝重如铅。李承乾高坐龙椅,目光如电,扫过殿下群臣。一份份弹劾奏章堆积如山,触目惊心。“地方贪腐横行,百姓苦不堪言,若不严加整治,我大明根基将动摇!”李承乾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都察院左都御史率先出列,神色严峻:“陛下,臣近日收到多起举报,江南、湖广等地的官员,勾结富商,巧立名目征收赋税,中饱私囊,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户部尚书也面露忧色:“陛下,国库收入因贪腐现象锐减,如今各地赈灾、军费开支又迫在眉睫,财政捉襟见肘。”
李承乾沉思片刻,下令成立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奔赴各地彻查贪腐案件。为确保调查公正、透明,他还从锦衣卫中挑选了一批精干人员,负责监督调查过程。
调查组首先抵达江南。这里素以富庶著称,却也是贪腐的重灾区。在当地百姓的配合下,调查组很快掌握了苏州知府贪污的证据。这位知府不仅收受商人贿赂,还私自增加田赋,致使许多农民失去土地。调查组当机立断,将其逮捕,并顺藤摸瓜,揪出了一个庞大的贪腐网络。
在湖广,调查组发现部分官员在河工项目中偷工减料,导致堤坝年久失修,洪水泛滥时百姓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他们利用工程款项大肆挥霍,生活奢靡。调查组迅速展开行动,将涉案官员一网打尽。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贪腐案件浮出水面。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也被卷入其中。朝堂之上,人心惶惶。部分官员为求自保,纷纷向李承乾上书请罪。
李承乾不为所动,他决心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对于主动交代问题的官员,他给予从轻处罚;而对于那些负隅顽抗、拒不交代的,他下令严惩不贷。一时间,各地贪官纷纷落马,百姓拍手称快。
为防止贪腐现象死灰复燃,李承乾下令修订律法,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惩处力度。同时,他还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和监督。实行官员定期轮换制度,避免官员在一地长期任职形成利益集团;建立廉政档案,将官员的廉洁表现与晋升挂钩。
在整顿贪腐的同时,李承乾也不忘关心百姓生活。他下令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还组织人力物力,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经过一番整治,大明官场风气焕然一新,贪污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然而,李承乾深知,反腐斗争任重道远,稍有松懈,贪腐之风便可能卷土重来。
就在此时,从西域传来消息,一些不安分的部落蠢蠢欲动,妄图脱离大明的统治。李承乾再次陷入沉思,新的挑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 。
山河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