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回龙观的风还是硬的,老槐树刚冒出指甲盖大的嫩芽,孙宇明蹲在摊位前剁白菜,案板咚咚响得像敲梆子。三岁的孙宇航骑在菜筐上,手里攥着根芹菜,追着刘福贵的裤脚跑:“刘叔!刘叔!给我买糖!”
“滚蛋!”刘福贵拎着瓶二锅头,反手拍了下孩子屁股,“你爸欠我三趟运费还没给呢,没钱买糖。”
李思晨坐在折叠椅上对账,笔尖在账本上划拉:“老刘你少哄孩子,昨天还看见你在夜市给宇航买棉花糖。”
“那能一样?”刘福贵灌了口酒,“咱东北人疼孩子,不像老孙抠门,连颗糖都舍不得买。”
孙宇明把白菜帮子摔进筐里:“操你大爷,上个月你把货车油钱多报了二百,够买一车糖了。”
老周从粮油区过来,怀里抱着袋新磨的玉米面,袋子上印着“龙观生鲜专供”:“别吵了,管理处贴新通知了,摊位费下月涨到六万。”
刘福贵的酒瓶差点摔地上:“六万?狗日的!比奥运期间还贵一万!当咱们是中关村的写字楼呢?”
李思晨的笔在账本上戳出个洞:“宇明,咱账上还有多少?”
“刚给美廉美结了货款,剩两万八,”孙宇明擦了把汗,“加上老周的粮油款,勉强能凑三万。”
老周叹气:“我那儿也紧,京客隆压了两个月货款,说要开新店。”
3月15日,管理处门口围满商户,孙宇明抱着孩子站在最前面,刘福贵举着个木板,上面用红漆写着“摊位费暴涨,商户没法活”。新任主任张建军隔着玻璃挥手:“各位,这是市场升级改造,租金和华联商铺接轨。”
“接你妈个轨!”刘福贵把木板砸在玻璃上,“华联卖化妆品的租金也没这么贵!”
孙宇航被响声吓哭,李思晨赶紧哄:“宝宝不怕,咱回家让爸爸炖排骨。”
张建军开门出来,脸上堆笑:“孙老板,你是商户代表,得带头支持工作。”
孙宇明盯着他胸前的工牌:“支持可以,把改造方案贴出来,让大家看看钱花在哪儿了。”
“就是!”卖水产的老王跟着喊,“不然我们去区里上访,说你们乱收费!”
夜里,孙宇明蹲在老槐树下抽烟,李思晨抱着孩子坐在旁边,账本摊在腿上:“宇明,要不咱换个市场?西三旗的便民市场租金便宜三成。”
“换个屁,”孙宇明碾灭烟头,火星溅在树皮上,“咱在这儿扎根七年了,老槐树都认咱了。”
刘福贵的货车喇叭在市场里响得震天,他探出头:“老孙,我表弟在昌平县城找到个摊位,要不要去看看?”
“去你妈的,”孙宇明笑骂,“昌平县城离回龙观二十公里,你想让老子凌晨两点发车?”
4月,市场改造动工,挖掘机开进A区,扬起的尘土把老槐树都染成土黄色。孙宇明的摊位被划进“临时过渡区”,挨着花鸟鱼虫区,每天闻着鱼腥味卖菜。
“操他娘的,”刘福贵踢了脚地上的砖块,“过渡区连个顶棚都没有,下雨天菜都得泡汤。”
老周蹲在地上捆粉条,突然说:“我听说,张建军把精品区租给绿源物流当仓库了,租金比咱高两倍。”
孙宇明正在给美廉美装货,手一抖,西红柿滚了一地:“张胖子不是倒了吗?”
“倒个屁,”刘福贵吐了口痰,“人家换了个招牌,叫‘绿源优选’,专门给超市供货。”
4月20日,孙宇航在过渡区摔了一跤,膝盖蹭破了皮,坐在地上哭:“爸!疼!”
孙宇明心疼得直抽气,李思晨赶紧掏出创可贴:“让你别在菜筐里乱跑,这下好了。”
刘福贵凑过来,举着根烤肠:“宇航别哭,叔给你买烤肠,比你爸的黄瓜好吃。”
孩子立刻止住哭,抓过烤肠就啃,油汁滴在孙宇明的工装上:“刘叔!香!”
“小兔崽子,”孙宇明笑骂,“看见吃的比看见亲爹还亲。”
5月,回龙观的柳絮漫天飞,孙宇明的摊位前支起了塑料棚,刘福贵用铁丝绑在老槐树上:“老孙,咱这棚子比精品区的玻璃房结实,刮风下雨都不怕。”
李思晨在棚子里挂了串小灯笼,账本旁边多了个存钱罐,是孙宇航捡的可乐瓶剪的:“宇明,咱给宇航攒点钱,将来上幼儿园。”
“上啥幼儿园,”孙宇明擦着电子秤,“跟着咱在摊位上学认菜,比啥都强。”
老周抱着袋小米过来,瞅了眼存钱罐:“宇航这存钱罐不错,比我粮油区的麻袋能装。”
5月10日,母亲节,孙宇明难得歇业半天,带李思晨去华联商厦买衣服。李思晨在化妆品柜台前转悠,孙宇明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看商场里的人来人往。
“思晨,”孙宇明突然说,“等咱攒够钱,在龙腾苑买套房子吧,别让孩子总睡面包车。”
李思晨摸了摸孩子的头发:“房子不着急,咱摊位就是最好的家。”
回到市场,发现摊位前堆着两筐苹果,旁边留着张纸条:“孙老板,谢你去年捐菜,汶川老乡寄的苹果。”
孙宇明咬了口苹果,甜得眯眼:“思晨,咱做的事,总有人记得。”
6月,市场改造完工,新铺的水泥地面亮得能照见人影,老槐树被围上了雕花护栏。孙宇明的摊位搬回A区,电子秤旁多了个小黑板,李思晨用粉笔写着“宇航小课堂:今天学认茄子”。
刘福贵拍着新护栏:“操,这护栏比我老家的猪圈还精致,肯定花了不少钱。”
老周点头:“听说管理处把改造费摊到咱租金里了,难怪涨到六万。”
孙宇明盯着摊位顶棚的新LED灯,冷白光把菜照得发青:“管他呢,只要老槐树还在,咱就能接着卖菜。”
夜里,孙宇明躺在折叠床上,听着孩子的呼噜声,看李思晨在账本上写着什么。月光透过顶棚的缝隙洒在老槐树上,树影在摊位墙上摇晃,像幅会动的画。
“宇明,”李思晨突然说,“你说咱儿子将来会干啥?还卖菜吗?”
孙宇明看着孩子放在菜筐里的小脚丫,笑了:“爱干啥干啥,只要别学管理处的人坑人就行。”
李思晨合上账本,靠在他肩上:“其实挺好的,咱一家人在摊位上,有菜有树有朋友,比啥都强。”
窗外,老槐树的枝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孙宇明知道,不管市场怎么变,租金怎么涨,他们的根已经深深扎进这片土地,就像老槐树的根,在回龙观的泥土里盘根错节,再也拔不出来。
回龙观记忆之城北市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