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深夜,工作室的灯光依旧明亮。张菟丝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排列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课程反馈表。其中,一位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留言让她心头一颤:“孩子以前从不愿意触碰外界事物,自从参加了线上花艺课,竟然主动用黏土捏出了花朵,这是他第一次完成完整的作品……”
苏星汐端着两杯热茶走来,看到屏幕内容后,两人对视良久。“我们一直在扩大课程覆盖范围,却忽略了特殊群体更深层次的需求。”苏星汐轻声说道。她们意识到,对于自闭症儿童、智力障碍者等特殊群体而言,艺术教育不仅是审美培养,更是打开心门的钥匙。
经过与特殊教育专家、心理医生的反复研讨,她们推出了“星语花田”专项计划。该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群体,设计了分级课程体系:为自闭症儿童准备了色彩柔和、触感安全的绒布花材,通过重复性的编织、粘贴动作帮助他们建立秩序感;为智力障碍者开发了“花语故事剧场”,将花艺知识融入互动戏剧中,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第一期课程在市残疾人活动中心开展时,现场气氛既紧张又期待。一位全程低头沉默的自闭症男孩引起了张菟丝的注意。她没有急于引导,而是默默在男孩身边坐下,轻轻将一团浅蓝色的超轻黏土推到他面前。十分钟后,男孩突然捏起黏土,笨拙地搓出一个圆球,又用工具压出花瓣的纹路。“这是星星花!”苏星汐惊喜地赞叹,男孩罕见地抬起头,嘴角微微上扬。
随着“星语花田”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温暖的故事在各个角落绽放。一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女孩,在“花语故事剧场”中扮演了玫瑰精灵,通过模仿花朵绽放的肢体动作,逐渐克服了肢体协调障碍;一群听障儿童用手语演绎了《花的四季》,他们用灵动的指尖,在无声的世界里描绘出绚烂的色彩。
这些变化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一档教育类节目邀请张菟丝和苏星汐录制专题访谈。镜头前,苏星汐展示了孩子们的作品:“很多人认为特殊群体需要被保护,但通过艺术,我们看到他们同样拥有创造美的能力。这些作品不是怜悯的对象,而是生命力量的证明。”节目播出后,“星语花田”收到了来自全国的报名申请,甚至有海外机构发来合作意向。
正当工作如火如荼开展时,一场意外打乱了节奏。张菟丝在前往山区学校送教具的途中遭遇车祸,腿部骨折,需要长时间休养。那段日子,工作室的担子全落在了苏星汐肩上。白天,她奔波于各个教学点;晚上,通过视频连线指导张菟丝远程授课。“你安心养伤,这里有我。”苏星汐总是这样安慰好友。
然而,高强度的工作还是让苏星汐病倒了。躺在病床上的她,看着手机里孩子们发来的问候视频,泪水夺眶而出。视频里,福利院的孩子们举着“老师加油”的手绘卡片,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用手语比出“我们等你”,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则捧着自己种的向日葵齐声呼喊。这些跨越山海的牵挂,成为支撑她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康复后的张菟丝重返工作岗位,两人决定成立“芬芳教育基金会”,将分散的公益项目系统化、专业化。她们制定了严格的师资培训标准,建立课程研发中心,并设立奖学金,鼓励更多艺术教育工作者投身公益。基金会成立仪式上,曾经受益的孩子们纷纷到场:小航已经能独立完成大型花卉主题绘画,小雨成为了校园广播站的“花语小主播”,那个捏星星花的自闭症男孩,如今正在学习陶艺,作品即将在青少年艺术展展出。
深秋的夜晚,张菟丝和苏星汐来到艺术中心的天台。远处城市的灯火与天际的星光交相辉映,“梦想花园”里的秋菊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你看,当初撒下的种子,真的长成了漫天星河。”张菟丝感慨道。苏星汐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但我们还要继续播种,让艺术的星光,照亮更多角落。”
此刻,手机不断收到新消息提醒:某偏远县城申请加入“云端艺术课堂”,某自闭症康复机构希望引进“星语花田”课程,还有志愿者团队自发组织的“送艺下乡”活动即将启程。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夜晚,两个身影并肩而立,她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而她们将继续携手,用艺术编织梦想,让每一颗渴望美的心灵,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星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