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细雨如丝,张菟丝和苏星汐踩着湿润的落叶走进工作室。桌上堆满了来自各地的信件,其中一封来自偏远山区的信格外醒目。信中,一位名叫陈冬的乡村教师讲述了自己的困境:他所在的小学仅有二十几个学生,由于地处深山,孩子们几乎从未接触过艺术课程。虽然尝试过用有限的资源教学,但收效甚微,希望能得到帮助。
读完信,苏星汐眼眶泛红:“这些孩子太需要艺术的滋养了。”张菟丝沉思片刻,提议道:“我们可以发起一个‘云端艺术课堂’项目,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授课。”两人一拍即合,立刻开始筹备。她们联系技术团队搭建直播平台,根据山区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将复杂的艺术理论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趣味知识。
首次直播课定在周末上午。镜头前,张菟丝拿着一束野菊花,身后的黑板上贴着孩子们熟悉的山间植物照片:“同学们看,这些路边常见的野花,也能变成美丽的艺术品。”她边说边示范,用野花和枯草制作出一幅立体贴画。屏幕另一端,孩子们瞪大眼睛,纷纷拿出自己采摘的植物跟着操作。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孩兴奋地举起作品:“老师,我做了一朵太阳花!”
随着“云端艺术课堂”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加入进来。为了让课程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张菟丝和苏星汐定期收集学生们的反馈。得知许多孩子对昆虫感兴趣,苏星汐便创作了“花间小精灵”系列课程,教孩子们用彩泥捏制蝴蝶、蜜蜂,用树叶拼贴甲虫;张菟丝则带着大家观察校园里的蚂蚁搬家,用画笔记录下这些微小生命的轨迹。
然而,网络教学并非一帆风顺。一次直播课中,信号突然中断,画面定格在孩子们期待的脸上。张菟丝心急如焚,四处联系当地老师,才得知是山区暴雨导致线路故障。此后,她们不仅准备了备用直播方案,还整理出图文版课程资料,通过邮件发送给无法观看直播的学校。
在忙碌的教学中,张菟丝和苏星汐也没有忘记最初的起点——小镇福利院。这一天,她们带着新开发的“四季手账本”课程来到福利院。课桌上摆满了彩纸、干花、贴纸和空白手账本。“孩子们,我们把这一年的美好回忆都装进本子里吧!”苏星汐笑着说。
小雨已经长高了不少,她熟练地用压花器处理花朵,将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枫叶依次贴入手账本,还配上了自己写的小诗。小航则用丙烯颜料在封面上画了一座开满鲜花的城堡,城堡前站着一群手拉手的孩子。当他把画展示给张菟丝和苏星汐时,一向腼腆的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是我们的家。”
与此同时,“芬芳计划”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一位知名艺术家偶然看到孩子们的作品,深受触动,主动联系张菟丝和苏星汐,提出合作举办一场公益艺术展。消息传开,许多企业和个人纷纷捐赠物资,志愿者们自发组织布展工作。
艺术展开幕当天,展厅内人头攒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心愿墙”,上面贴满了孩子们的画作和心愿卡。有的孩子希望成为画家,有的想要一座属于自己的花园,还有的写道:“谢谢老师,让我知道自己也能创造美。”一位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道:“这些作品没有技巧的炫耀,却充满了最纯粹的生命力,让人看到了艺术最本真的模样。”
艺术展的成功,让张菟丝和苏星汐萌发了更大的计划——建立一座公益艺术中心。她们四处奔走,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和公益组织合作,筹集资金。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一座充满设计感的艺术中心在小镇落成。艺术中心不仅设有教室、展厅,还开辟了一片“梦想花园”,供孩子们亲手种植花草。
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艺术中心的玻璃窗洒在教室里。张菟丝和苏星汐正在给一群新招募的志愿者培训。窗外的“梦想花园”里,覆盖着薄雪的花枝在寒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孕育着新的生机。“艺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张菟丝看着教室里充满热情的志愿者们,语重心长地说,“希望我们能一起,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温暖。”
苏星汐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轻声说:“你看,就像这些花,一朵接着一朵开放,终会汇成一片花海。”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为艺术中心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张菟丝和苏星汐的身影再次并肩而立,她们知道,这趟传递爱与美的旅程没有终点,而前方,必将繁花似锦。
星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