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艺术教育推广工作的稳步推进,张菟丝和苏星汐的生活愈发充实。然而,在一个普通的清晨,一通电话打破了平静。电话那头是邻市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言辞恳切:“我们学校的孩子大多存在听力或视力障碍,一直想为他们开设艺术课程,但苦于缺乏合适的教学方法,听闻二位老师的创新教学模式,不知能否来为孩子们上一堂试讲课?”
放下电话,两人陷入沉思。特殊教育领域对她们来说是全新的挑战,如何让艺术跨越感官的障碍,触达这些特殊孩子的心灵?苏星汐率先打破沉默:“要不我们试试从触觉和嗅觉入手?很多花的纹理和香气都极具特色,或许能成为打开孩子们艺术世界的钥匙。”张菟丝点头赞同,眼中闪烁着探索的光芒。
接下来的一周,她们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拜访特殊教育专家,还专门学习了基础手语。同时,精心挑选了触感各异的花材:柔软蓬松的乒乓菊、表面布满细小绒毛的银叶菊、花瓣厚实有韧性的玫瑰,以及香气浓郁的薰衣草、迷迭香。
试讲课当天,踏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孩子们有的戴着助听器,有的眼睛蒙着纱布,正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张菟丝深吸一口气,用手语老师提前教的简单手势向孩子们打招呼,孩子们眼中露出好奇的神色。
苏星汐拿起一朵玫瑰,轻轻放在一个失明男孩的掌心:“来,摸摸看,花瓣是不是软软的?”男孩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花瓣,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老师,它的花瓣像绸缎一样!”他兴奋地说。张菟丝则在一旁轻声补充:“这就是玫瑰,它不仅美丽,还有淡淡的香气呢。”说着,将玫瑰凑近男孩鼻尖。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孩子们通过触摸感受不同花材的质地,通过嗅觉辨别花的香气。苏星汐教孩子们用超轻黏土模仿花朵的形状,将花瓣的起伏、花蕊的细节一点点塑造出来;张菟丝则带着孩子们将干花研磨成粉,混合在特制的香薰蜡中,制作出独一无二的花香蜡烛。
课程接近尾声时,一个聋哑女孩拉了拉苏星汐的衣角,用手语比划着,在老师的翻译下,女孩表达了想画一幅画的愿望。苏星汐赶紧为她准备好画纸和颜料。女孩专注地画着,笔下是各种形状的色块,虽然线条稚嫩,但色彩大胆浓烈。当她完成画作,举起画纸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被震撼了——画面中,不同颜色的花朵肆意绽放,中间两个牵手的小人,正是张菟丝和苏星汐。
这次试讲课的成功,让两人坚定了继续为特殊孩子开展艺术教育的决心。她们与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开发了一套专属课程体系。为了让课程更生动,苏星汐请专业的插画师将课程内容绘制成盲文插画绘本;张菟丝则设计了可触摸的立体花艺教具,让孩子们通过触摸感受花朵的结构。
与此同时,她们的公益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家公益基金会主动联系她们,愿意提供资金支持;许多花艺爱好者和美术老师也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芬芳计划”正式启动,旨在为更多特殊儿童和弱势群体带去艺术教育。
随着“芬芳计划”的推进,张菟丝和苏星汐越来越意识到,仅凭她们两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于是,她们开始举办艺术教育师资培训班,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给更多老师。培训课上,张菟丝手把手教老师们如何引导孩子观察自然,苏星汐则分享如何用创意激发孩子的艺术灵感。
一天,一位参加培训的乡村老师激动地拉住张菟丝:“张老师,我在村里的小学教美术,以前总觉得孩子们接触艺术的机会太少。听了您的课,我才明白,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现在孩子们用田野里的野花、路边的石子就能创作出美丽的作品!”
看着越来越多的老师将艺术教育的种子播撒到各个角落,张菟丝和苏星汐感到无比欣慰。她们知道,这不仅是艺术的传递,更是爱的延续。
又一个春天来临,“芬芳计划”成果展在市美术馆举行。展厅里,特殊儿童用触觉创作的雕塑、乡村孩子用自然材料拼贴的画作、福利院孩子们绘制的充满童趣的绘本,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艺术画卷。前来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都深深打动着观众。
看着展厅里热闹的景象,张菟丝和苏星汐站在角落相视而笑。苏星汐感慨道:“还记得第一次去福利院吗?那时候我们只是想给孩子们上几堂课,没想到会发展成现在这样。”张菟丝轻轻点头:“这就是爱的力量吧,它就像花朵的芬芳,会不断扩散,感染更多的人。”
夕阳再次洒在小镇的花田,张菟丝和苏星汐依旧会在闲暇时漫步其中。花田里的花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那份对艺术、对教育、对生活的热爱始终如一。她们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未知,但只要心中有爱,手中有花,就能继续为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美好与温暖。
星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