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金尚缓步踏入书房。室内烛光微晃,马殷端坐于案前,神色沉静如水。金尚俯身行礼,声音恭敬却带着几分激昂:“参见殿下。”
马殷抬眸,眉宇间略显疲惫,开口问道:“找我何事?”
金尚直起身,目光坚毅而笃定:“殿下,如今我大周已然统一半壁江山,此乃天命所归!您当顺应天道,登基称帝,以正天下之名。”
马殷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语调淡然中透出威严:“天下无主,本王念及苍生,愿承接帝位。你且下去安排吧。”
金尚闻言,当即跪拜在地,声音洪亮似钟鸣:“圣上英明!”
次日上午,徐阳殿内,文臣武将分列两侧,肃穆无声。马殷身披龙袍,屹立于高台之上,目光扫过众臣,语气铿锵有力:“如今天下大乱,国不可一日无君。本王念及天下百姓,受命于天,今日在此承接帝位。”
话音刚落,文武百官虽心存余念,但看着一旁的士兵各个宝剑出鞘,也只好齐齐伏地,三叩九拜,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大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毕后,金武宁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如今大周顺应天命,您应前往宗庙祭祖。”
马殷微微颔首,沉声道:“传旨,朕将于明日上午前往崇德祖庙祭祖。”
百官同声附和:“圣上英明!”
第二日清晨,薄雾笼罩大地,马殷身着祭服登上马车。车队缓缓驶向城郊,一座雄伟的寺庙映入眼帘,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马殷缓步下车,文武百官整齐排列两旁,军队层层把守。他独自行至台阶顶端,推开崇德祖庙的大门,点燃三炷香,将其插入香炉。随后,他来到苍天牌前深深叩拜,而后回到拜位,四周乐声悠扬,奏起《始平之章》。
接着,他走到主位与配位前献祖,伴随着《景平之章》的旋律完成了奠玉帛仪式,再回拜位。
马殷脚步稳重,逐一走向诸次位献爵,《嘉平之章》随之响起。最终,他来到饮福受祚拜位,跪下接受福泽与祚位,三拜之后返回原位,行三叩九拜大礼。
礼成,马殷步出宗庙,注视着熊熊燃烧的祭品,耳边再次飘来了《佑平之章》。一旁太监高声宣读:“大典结束,起驾回宫!”
车队返回徐阳殿,马殷站在龙椅之前,文武百官再度齐声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马殷抬起手,挥手示意平身。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即日起,朕正式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安。金尚助朕有功,封为宰相。”
金尚连忙叩首谢恩:“谢陛下!”他忽然抬头,双目炯炯,“如今天下归顺,唯庆国逆天而行,是否发兵讨伐?”
马殷的嘴角悄然扬起一抹冰冷的笑意,语气森然如寒霜:“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传圣旨——自即日起,凡周国家庭,每户必出一名壮丁充军,同时加征每月税赋。若有违抗者,格杀勿论!”
话语落地,大殿内顿时掀起一阵窃窃私语。一位年长的大臣从人群中跨前一步,躬身劝谏道:“陛下,我国初立,根基未稳,骤然征兵增税,恐非安民之策啊。”
马殷的目光微微一凝,唇边的冷笑更甚:“非安民之策?你放心,朕有的是办法让它成为安民之策。”话音未落,他突然伸手夺过身旁侍卫腰间的佩剑,动作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剑刃已然贯穿了那位大臣的胸膛。鲜血顺着剑锋滴落,大殿内的喧嚣戛然而止,只余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 马殷缓缓抽出带血的长剑,随手将剑插入地面,冷眼扫视着众人,声音低沉却刺骨:“现在,这可是民心所向?”
片刻的沉默后,几名大臣率先跪倒在地,高呼:“圣上英明神武!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后,整个朝堂的大臣们接二连三地伏拜于地,齐声颂赞之声震彻大殿。看着眼前匍匐的一片,马殷脸上的笑意逐渐扩大,那笑容中夹杂着一丝扭曲的得意,令人不寒而栗。
另一边,满国大营内,灯火幽暗。莫娜缓步入账,眉宇间隐含焦虑:“义父,马殷已称帝,为何还不动手?”纳拉普鑫靠坐在椅上,目光深邃如渊,语气波澜不惊:“马殷的目标是庆国,与我们无关。只需静候时机,做那黄雀便是。”莫娜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女儿明白。”
然而,就在她转身离去之际,纳拉普鑫忽然轻声补了一句:“退下吧,切记,别忘了你的身份。”这一句话如同提醒,又似警钟,令人莫名心悸。莫娜脚步一顿,但并未回头,只悄然加快步伐,消失在帐外的夜色中。
争弦——昆仑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