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皇帝立马想到了自己的十三弟,特意给余莺儿赏了许多用得着的药材,然后带走了全部的药酒,自己留下两坛,剩下的六坛送到了怡亲王府。
还有两坛送到了恂郡王府,没错,十四阿哥被召回并封为恂郡王。
雍正三年一开年,皇帝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大动作。
先是在庄子上养了一批出痘的牛,专门用于实验牛痘。当然这件事是悄悄进行的,一时半会儿还出不来结果。
众目睽睽之下的三件事,一是让京城里的人看到了福寿膏的危害,然后大刀阔斧的开始进行禁毒,禁止出售,买卖,吸食福寿膏以及一系列的相关产品。然后以防患于未然为名,开始训练海军。
第二件事自然就是整顿八旗,正好借着八旗大部分子弟无所事事,惹事生非,甚至开始吸食福寿膏为名,让直郡王,淳郡王和十四恂郡王一起,在兵部开展整顿八旗工作。
第三件事开始开海禁,有着怡亲王和恂郡王的支持,许多沿海出身的官员自然也知道海上贸易的巨大利益,皇帝又允许臣子可以入股海上贸易的船队分得相关利益,自然朝堂上大部分人倒戈相向。
也有一些老古板认为,既然福寿膏是从海上贸易而来,不如加强海禁。
开海禁之事,被他们说的有百害而无一利。不过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心思明亮。
海禁自明朝开始就一直实施,也挡不住洋人千里迢迢偷偷运进福寿膏等有害之物。
不如开了海禁,设置好贸易点,还能收一部分贸易商税,海上来船直接在税收入口进行检查,也能防止福寿膏再次流入大清。
有着训练海军和开海禁,由皇室组建海上贸易的事情,在前面吸引注意力。相比较之下,皇帝私下找到了两人,并在皇庄开始研究实验这种小事就微不足道了。
不过余莺儿倒是暗中知道这两人就是研究火器的戴梓,和早于西方100年制作出了自行车的黄履庄老先生。
余莺儿也是靠着最近在皇帝身上留下的精神力,得知了这些情况。
不由得感叹皇帝还真是一种政治生物,就算他一直在他身上留下精神力的感知,竟也不知道皇帝为了这几件事情居然还请出了软禁在咸安宫的理亲王和圈进在王府的直郡王。
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还收复了八爷党,满朝文武加起来也说不过先帝爷的这些阿哥们呀,有这两位出山,再加上先帝的十几位阿哥都是人中龙凤。整顿八旗开海禁,竟顺顺利利的进行了下去。
凭借留在皇帝身上的精神力,余莺儿也算近距离的观看了清朝的早朝。
看到这些国家大事顺顺利利,仿佛悄无声息的推进,而朝堂上却因为哪家满军旗大臣的儿子纳了一个汉人小妾在争论不休。
心里感慨这就是政治再大的事情。也能悄无声息的压下,再小的事情也会吵的天翻地覆,成为攻击人的把柄,一个家族覆灭的导火索。
随机一个小世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