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把马克笔插到白板 第22章 骂得越狠,我玩得越嗨!
林羽把马克笔插到白板上,笔尖在“心灵疗愈模拟器”这几个字旁边戳出一个小坑。
“小亮,联系老张。”他抓起鼠标滑动通讯录,“就说我们明天上午十点去他家。”
“现在?”蹲在地上整理草稿的小亮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铅笔灰在镜腿上蹭出一道浅痕,“您昨天刚解锁新模板,今天就要——”
“昨天查看玩家数据时,老张的留言在情绪转化栏高亮显示了三次。”林羽扯过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哗啦一声把拉链拉到锁骨位置,“他说‘拆完家反而更憋得慌’,这说明单纯的破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得去现场看看,他到底在‘慌’什么。”
办公室的空调嗡嗡地转起来,吹起了桌上散落的问卷。
小亮弯腰去捡时,瞥见最上面的一张,是老张的游戏行为分析表:工作日晚上八点到十点的在线率为92%,周末反而降到了37%,备注栏用红笔圈着“家庭矛盾高发时段”。
第二天九点五十八分,老式居民楼的防盗铁门“吱呀”一声打开了。
老张探出半张脸,鬓角的白发比照片里更密了,手里还攥着一块抹布——显然刚擦过门框。
“林、林老师?”他喉结动了动,指节把抹布绞成了皱巴巴的一团,“快进来,茶刚泡上。”
客厅不大,旧沙发的扶手上搭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茶几角包着防撞条。
小亮刚坐下,屁股底下就硌到一个硬东西——是一本翻得卷边的《公文写作规范》,封皮上还印着“XX区政府”的烫金标志。
“您平时……”小亮刚开口,就被林羽轻轻碰了碰膝盖。
林羽盯着茶几上的全家福:穿着白衬衫的老张抱着穿着红裙的小女孩,背景是游乐园的旋转木马。
现在照片边缘翘了角,小女孩的脸被摸得发亮。
“上次您在论坛上说,拆完家反而更憋得慌。”林羽没有绕弯子,从帆布包里掏出平板,“能具体说说那种‘憋’的感觉吗?”
老张的手指在茶杯沿转了三圈,茶水晃出几滴,在木质茶几上晕开了浅黄色的渍痕。
“那天我和闺女吵架了。”他突然开口,声音像砂纸摩擦过一样,“她要报美术班,我非要让她补数学。她摔门走后,我坐在这儿,越想越气,就打开了游戏——平时砸三个沙发就能缓解情绪,那天我拆了整栋别墅,满地都是碎片,可心里那团火……”他突然攥紧胸口的衣领,“反而烧得更旺了,就像有只手掐着我的喉咙,说我连个游戏都玩不好。”
林羽的拇指在平板屏幕上快速滑动,调出老张的游戏日志:那晚他连续进行了47次破坏操作,情绪值从愤怒85%飙升到112%,远超系统设定的“释放阈值”。
“后来呢?”小亮轻声问道,笔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
老张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了一朵花:“后来群里的老李头发私信给我,说‘老伙计,要不要跟哥去后山砍竹子?’他说他在游戏里建了一片竹林,砍完还能编竹筐。我想着反正都糟心了,就跟着去了。”他伸手比划着,“砍竹子要对准竹节,力气大了竹子会断成渣,力气小了又砍不动。我砍了二十根,手心都‘疼’了——游戏里的虚拟痛感,您说怪不怪?可等编成竹筐时……”他摸出手机,翻出一张截图,是一个歪歪扭扭的竹筐,“系统给我弹出一句话‘这是你今天送给生活的礼物’,我盯着那句话看了十分钟,突然就哭了。”
林羽的呼吸突然加重。
平板上,老张那晚的情绪曲线在“编竹筐”这个节点急转直下,从112%降到43%,最后停在“平静28%”。
他想起白板上被红笔圈了三遍的“安全释放”,突然明白自己之前错在哪里——玩家需要的不是破坏的快感,而是“破坏之后能重建”的掌控感。
“所以您组建了‘愤怒释放联盟’?”小亮的笔尖停在了“重建”二字上。
老张搓了搓手,耳尖泛红:“我们现在不光拆家,还比赛谁修的家具更结实。上次老周修了一个会说话的床头柜,说‘今天辛苦啦’,把他老伴儿都看哭了。”他突然压低声音,“林老师,您的新游戏要是能让我们这些老男人……”他指了指心脏的位置,“能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比什么都强。”
回去的路上,出租车驶过立交桥。
林羽望着窗外掠过的霓虹灯,手指在膝盖上敲出急促的节奏。
小亮翻看着采访录音,突然抬头说道:“您刚才在老张家里,眼睛亮得跟开了聚光灯似的。”
“我知道新项目该怎么改了。”林羽掏出手机,快速记下一串关键词:破坏 - 重建闭环、虚拟劳动正向反馈、情绪可视化进度条。
“不是单纯的疗愈,是让玩家在游戏里‘学会’释放情绪,就像老张学砍竹子那样——”他突然停住了,手机屏幕亮起,是一封来自“XX大学社会心理研究所”的邮件,“教授说要把我们的研究当作案例?”
“不止。”小亮的手机也响了,他点开微信,“行业群里都炸锅了,说您是‘用游戏解剖情绪的疯子’。”
可等他们回到办公室,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而是压在键盘上的牛皮信封。
林羽捏着信封角,“游戏行业协会”的烫金标志硌得指尖生疼。
拆开的瞬间,一行黑体字刺痛了他的眼睛:“请勿利用‘负面情绪’作为营销噱头,避免误导公众。”
“他们懂什么!”小亮啪地合上笔记本,“老张的情绪曲线明明白白——”
“别急。”林羽把信纸折成小方块,轻轻放进抽屉。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割出明暗交替的条纹。
他望着白板上的“心灵疗愈模拟器”,突然笑了,“当年做《拆家模拟器》时,他们说我教唆破坏;现在做疗愈游戏,又说我消费负面情绪。”他转身拉开窗户,风灌进来,掀动桌上的问卷,“可老张那天说的‘学会释放’,不就是最好的反驳吗?”
手机在此时震动。
林羽拿起来,屏幕泛着熟悉的暖金色,系统提示像春芽般舒展:“你已收集足够‘愤怒能量’!是否启动‘心灵疗愈模拟器’核心模板?”
他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拇指悬在“确认”键上。
楼下的便利店飘来关东煮的香气,某个窗口传来孩子的笑声。
林羽突然按下确认键,系统提示瞬间化作数据流,在视网膜上织成发光的网。
“他们越警告,我越要证明。”他转头对小亮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游戏不是洪水猛兽,是——”他指了指自己心脏的位置,“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需要被治愈的地方。”
抽屉里的警告信在阴影中沉默着,却盖不住桌上新弹出的开发界面,那些跳动的代码像星星,正等着织成一张温柔的网。
,笔尖在“心灵疗愈模拟器”这几个字旁边戳出一个小坑。
“小亮,联系老张。”他抓起鼠标滑动通讯录,“就说我们明天上午十点去他家。”
“现在?”蹲在地上整理草稿的小亮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铅笔灰在镜腿上蹭出一道浅痕,“您昨天刚解锁新模板,今天就要——”
“昨天查看玩家数据时,老张的留言在情绪转化栏高亮显示了三次。”林羽扯过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哗啦一声把拉链拉到锁骨位置,“他说‘拆完家反而更憋得慌’,这说明单纯的破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得去现场看看,他到底在‘慌’什么。”
办公室的空调嗡嗡地转起来,吹起了桌上散落的问卷。
小亮弯腰去捡时,瞥见最上面的一张,是老张的游戏行为分析表:工作日晚上八点到十点的在线率为92%,周末反而降到了37%,备注栏用红笔圈着“家庭矛盾高发时段”。
第二天九点五十八分,老式居民楼的防盗铁门“吱呀”一声打开了。
老张探出半张脸,鬓角的白发比照片里更密了,手里还攥着一块抹布——显然刚擦过门框。
“林、林老师?”他喉结动了动,指节把抹布绞成了皱巴巴的一团,“快进来,茶刚泡上。”
客厅不大,旧沙发的扶手上搭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茶几角包着防撞条。
小亮刚坐下,屁股底下就硌到一个硬东西——是一本翻得卷边的《公文写作规范》,封皮上还印着“XX区政府”的烫金标志。
“您平时……”小亮刚开口,就被林羽轻轻碰了碰膝盖。
林羽盯着茶几上的全家福:穿着白衬衫的老张抱着穿着红裙的小女孩,背景是游乐园的旋转木马。
现在照片边缘翘了角,小女孩的脸被摸得发亮。
“上次您在论坛上说,拆完家反而更憋得慌。”林羽没有绕弯子,从帆布包里掏出平板,“能具体说说那种‘憋’的感觉吗?”
老张的手指在茶杯沿转了三圈,茶水晃出几滴,在木质茶几上晕开了浅黄色的渍痕。
“那天我和闺女吵架了。”他突然开口,声音像砂纸摩擦过一样,“她要报美术班,我非要让她补数学。她摔门走后,我坐在这儿,越想越气,就打开了游戏——平时砸三个沙发就能缓解情绪,那天我拆了整栋别墅,满地都是碎片,可心里那团火……”他突然攥紧胸口的衣领,“反而烧得更旺了,就像有只手掐着我的喉咙,说我连个游戏都玩不好。”
林羽的拇指在平板屏幕上快速滑动,调出老张的游戏日志:那晚他连续进行了47次破坏操作,情绪值从愤怒85%飙升到112%,远超系统设定的“释放阈值”。
“后来呢?”小亮轻声问道,笔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
老张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了一朵花:“后来群里的老李头发私信给我,说‘老伙计,要不要跟哥去后山砍竹子?’他说他在游戏里建了一片竹林,砍完还能编竹筐。我想着反正都糟心了,就跟着去了。”他伸手比划着,“砍竹子要对准竹节,力气大了竹子会断成渣,力气小了又砍不动。我砍了二十根,手心都‘疼’了——游戏里的虚拟痛感,您说怪不怪?可等编成竹筐时……”他摸出手机,翻出一张截图,是一个歪歪扭扭的竹筐,“系统给我弹出一句话‘这是你今天送给生活的礼物’,我盯着那句话看了十分钟,突然就哭了。”
林羽的呼吸突然加重。
平板上,老张那晚的情绪曲线在“编竹筐”这个节点急转直下,从112%降到43%,最后停在“平静28%”。
他想起白板上被红笔圈了三遍的“安全释放”,突然明白自己之前错在哪里——玩家需要的不是破坏的快感,而是“破坏之后能重建”的掌控感。
“所以您组建了‘愤怒释放联盟’?”小亮的笔尖停在了“重建”二字上。
老张搓了搓手,耳尖泛红:“我们现在不光拆家,还比赛谁修的家具更结实。上次老周修了一个会说话的床头柜,说‘今天辛苦啦’,把他老伴儿都看哭了。”他突然压低声音,“林老师,您的新游戏要是能让我们这些老男人……”他指了指心脏的位置,“能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比什么都强。”
回去的路上,出租车驶过立交桥。
林羽望着窗外掠过的霓虹灯,手指在膝盖上敲出急促的节奏。
小亮翻看着采访录音,突然抬头说道:“您刚才在老张家里,眼睛亮得跟开了聚光灯似的。”
“我知道新项目该怎么改了。”林羽掏出手机,快速记下一串关键词:破坏 - 重建闭环、虚拟劳动正向反馈、情绪可视化进度条。
“不是单纯的疗愈,是让玩家在游戏里‘学会’释放情绪,就像老张学砍竹子那样——”他突然停住了,手机屏幕亮起,是一封来自“XX大学社会心理研究所”的邮件,“教授说要把我们的研究当作案例?”
“不止。”小亮的手机也响了,他点开微信,“行业群里都炸锅了,说您是‘用游戏解剖情绪的疯子’。”
可等他们回到办公室,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而是压在键盘上的牛皮信封。
林羽捏着信封角,“游戏行业协会”的烫金标志硌得指尖生疼。
拆开的瞬间,一行黑体字刺痛了他的眼睛:“请勿利用‘负面情绪’作为营销噱头,避免误导公众。”
“他们懂什么!”小亮啪地合上笔记本,“老张的情绪曲线明明白白——”
“别急。”林羽把信纸折成小方块,轻轻放进抽屉。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割出明暗交替的条纹。
他望着白板上的“心灵疗愈模拟器”,突然笑了,“当年做《拆家模拟器》时,他们说我教唆破坏;现在做疗愈游戏,又说我消费负面情绪。”他转身拉开窗户,风灌进来,掀动桌上的问卷,“可老张那天说的‘学会释放’,不就是最好的反驳吗?”
手机在此时震动。
林羽拿起来,屏幕泛着熟悉的暖金色,系统提示像春芽般舒展:“你已收集足够‘愤怒能量’!是否启动‘心灵疗愈模拟器’核心模板?”
他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拇指悬在“确认”键上。
楼下的便利店飘来关东煮的香气,某个窗口传来孩子的笑声。
林羽突然按下确认键,系统提示瞬间化作数据流,在视网膜上织成发光的网。
“他们越警告,我越要证明。”他转头对小亮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游戏不是洪水猛兽,是——”他指了指自己心脏的位置,“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需要被治愈的地方。”
抽屉里的警告信在阴影中沉默着,却盖不住桌上新弹出的开发界面,那些跳动的代码像星星,正等着织成一张温柔的网。
游戏天才基本法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