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大赛的直播结束那晚,林羽在工作室转椅上转了半圈,盯着系统面板上“群体情绪重塑引擎”的图标。
三天前那场全程录播的创意比拼,让他的正向情绪值直接飙到了C级权限门槛,但真正让他心跳加速的,是玩家们在弹幕里刷的“原来游戏还能这样治愈”。
“该把《超级整蛊办公室模拟器》正式版推出去了。”他捏了捏后颈,屏幕蓝光在镜片上投下细碎光斑。
测试版时引发的职场矛盾还像根刺扎在他心口——有玩家真学游戏里的手段往同事咖啡里加芥末,被揍到进医院;也有新人因为总被“整蛊”任务影响,在现实里见人就躲。
可现在不同了,系统新解锁的引擎能实时监测玩家群体情绪,他要把这曾经的“惹事精”改造成“情绪引导器”。
键盘敲击声在空荡的工作室里回响。
林羽调出开发界面,手指翻飞着修改代码。
系统提示音不断响起:“检测到焦虑指数0.62,触发动态调整程序。”原本需要在茶水间撒面粉让同事滑倒的任务,变成了“帮同事挡住主管的突击检查”;要伪造会议记录嫁祸的环节,换成“用幽默话术化解部门间的争执”。
最关键的是,每个任务完成后,系统会弹出一段视频——是他托人联系的三甲医院心理科主任,正在讲解“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林哥!”小亮抱着笔记本撞开门,屏幕上的下载量数字还在疯狂跳动,“正式版上线七十二小时,突破一千万了!心理学会官微刚转了情绪疏导视频,说这是‘游戏化心理干预的里程碑’!”他的刘海翘起一撮,显然是一路跑过来的。
林羽的手指刚要点击庆祝的表情,办公室座机突然炸响。
他接起电话,对面是个公事公办的女声:“林先生,这里是文化监管部门,您的《超级整蛊办公室模拟器》存在诱导职场对抗风险,请于今日18点前完成下架。”
“诱导对抗?”林羽的指尖在桌面敲出急促的节奏,“我们改了所有攻击性任务,还加了心理疏导——”
“检测报告显示,仍有用户反馈被职场针对。”对方不容置疑地挂断了电话。
小亮凑过来时,手机屏幕亮得刺眼。
某游戏媒体头条赫然写着《当整蛊模拟器成为职场暴力帮凶——深度调查林羽游戏的隐秘副作用》。
配图里截取的用户评论刺得他眼睛发疼:“被同事用游戏里的手段整了”“这游戏教坏打工人”。
但林羽扫了眼评论时间,瞳孔微微收缩——这些评论全是正式版上线前发的,那时候游戏里连“陷害”任务都没影。
“是星游的大龙。”他想起三天前在行业论坛遇到的男人,对方拍他肩膀时那似笑非笑的神情,“小林啊,游戏做得太火可不是好事,容易引火烧身。”
“林哥,他们把宣传全撤了,咱们账号也被限流了。”小亮的声音带着急,“现在评论区全是骂‘林羽赚黑心钱’的——”
“够了。”林羽突然拉开抽屉,抽出个刻着“真相溯源挑战2.0”的U盘。
这是他早就在准备的后手——系统新解锁的“情绪路径追踪技术”,能还原每条评论的原始语境和发布动机。
“小亮,”他把U盘塞进助理手里,“现在立刻更新游戏,加个隐藏任务:找到所有说我们坏话的评论,用追踪技术扒开它们的底裤。”
七十二小时后,游戏论坛炸了锅。
玩家@搬砖侠发了条长图:“家人们谁懂啊!我追踪了那条‘被同事整蛊’的评论,原帖是吐槽公司团建玩你画我猜,和我们游戏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另一条@程序媛阿琳的帖子更炸裂:“这条说‘教坏打工人’的评论,IP地址居然在星游科技大厦!”
林羽坐在电脑前,看着系统自动生成的报告——两千条负面评论里,有一千八来自同一批注册时间、设备型号高度相似的账号,剩下两百条要么断章取义,要么干脆是旧帖嫁接。
他把报告传给小亮:“发吧,主流媒体、自媒体、甚至妈妈们的广场舞群,一个都别漏。”
当天下午,#星游科技恶意抹黑#冲上热搜前三。
游戏行业协会官微转发报告:“呼吁所有从业者尊重事实,共同维护健康生态。”连之前要求下架的监管部门都打来电话:“林先生,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您的游戏。”
暮色漫进窗户时,林羽的鼠标在“发送”按钮上悬了三秒。
一封加密邮件从工作室的服务器悄然发出,收件人是监管部门的举报邮箱,附件里是星游科技近三年的用户评论数据——AI生成的痕迹在专业软件下无所遁形。
“叮咚——”手机亮起,是大龙的消息:“你赢了。”林羽删掉消息,起身关掉电脑。
工作室的灯光次第熄灭,只有窗外的霓虹灯还在闪烁,映得他眼底的光愈发清亮。
系统面板适时弹出提示:“检测到‘因果循环’成就达成,奖励情绪能量+5000。”
“游戏嘛,”他对着黑暗轻声说,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总得有点彩蛋才好玩。”
游戏天才基本法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