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光线从百叶窗缝隙漏进来,在电脑屏幕上割出一道银边。
林羽的指节抵着下巴,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新评论,后槽牙无意识地磨了磨——他已经在这张转椅上坐了四个小时,微博热搜从"打工人深夜破防"刷到"游戏竟成新型树洞",此刻正停在#玩完这游戏我敢和邻居打招呼了#的话题页。
"叮"的一声,微信跳出小亮的消息:"林哥,你要的玩家采访素材我整理完了,发你邮箱。"附带的还有一张截图,是个扎双马尾的女孩,举着和流浪汉的合影,配文:"任务说'给陌生人温暖',结果他给了我最甜的糖纸。"林羽的喉结动了动,这张照片他在三天前的监控录像里见过,当时女孩还哭着说"怕被骂多管闲事",现在照片里她眼睛亮得像沾了星子。
"叩叩叩",公寓门被敲得急促。
林羽刚起身,门就被推开条缝,小美抱着笔记本挤进来,发梢还沾着晨露:"你看看热搜第一!"她把电脑转过来,《当恐怖游戏成为心理疗愈工具》的标题刺得人眼睛疼,往下翻是心理咨询师的采访:"虚拟场景像情绪缓冲垫,玩家在游戏里学会说'我需要帮助',现实里就敢对同事说'这份方案我做不完'。"
"这小子..."林羽手指划过屏幕上小亮的署名,嘴角慢慢翘起来。
三天前他还在担心被协会约谈,现在评论区已经有家长留言:"孩子玩完'校园探险',主动和我聊起被孤立的事——这是三年来第一次。"他抓起桌上凉透的咖啡灌了一口,苦得皱眉,却突然笑出了声:"原来他们要的不是刺激,是...被看见。"
"被看见可不够。"小美抽走他手里的咖啡杯,屏幕亮起一串未接来电,"文化监管协会的人半小时前打了七通电话,说要开线上研讨会。"她点开日历,"十点,主题'游戏与情绪健康',你是主发言人。"林羽的手指在桌沿敲了敲,想起昨夜那封神秘邮件——地铁里的截图还存在草稿箱,此刻却被系统面板的淡金色提示盖住:"玩家正向情绪占比突破60%。"
十点整,林羽坐在临时布置的直播台前,背后是块写满数据的白板。
屏幕里陆续弹出其他嘉宾的头像:心理研究所的张教授、游戏协会的王主任、还有几个眼熟的游戏媒体主编。
弹幕刷得飞快,有人刷"林导别翻车",有人刷"等看数据打脸"。
"各位老师好。"林羽点开PPT,情绪监测面板的截图占满屏幕,"这是'恐怖校园探险'上线后第三周的情绪曲线。"他指着波动的绿色线条,"前七天恐惧值飙升到82%,但到第二周,'应对恐惧'的成就感占比超过了50%——不是我们制造恐惧,是帮玩家学会和恐惧共处。"
弹幕突然停滞了两秒,接着炸出满屏"卧槽数据"。
张教授推了推眼镜:"林先生,这些数据有第三方验证吗?"林羽点开另一个文件夹,237份问卷扫描件依次划过屏幕:"每份问卷都附了玩家授权书,还有178段公共区域监控——比如这位外卖小哥。"他调出那张特写:穿黄马甲的男人举着手机,屏保是"今天你也是光"的手写便签,"他在游戏里完成'给陌生人鼓励'任务后,连续三天给写字楼里的程序员带免费豆浆。"
直播间的背景音突然变了。
林羽听见小美在隔壁房间倒抽冷气,抬头看见王主任的头像在闪烁:"林先生,协会内部有专家提议,将你的游戏纳入'心理健康辅助应用'试点。"弹幕瞬间被"政策倾斜"的关键词刷屏,林羽的掌心沁出薄汗——上回被约谈时,这些人还在说"游戏不能越界"。
散会后的阳光有些晃眼。
林羽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系统面板突然在视网膜上炸开金光:"A级权限解锁进度:75%。
检测到社会认知转变,建议启动'群体共鸣模拟'模块。"他盯着天花板上晃动的光斑,手机在此时震动,是小亮的新消息:"刚收到风,有神秘资本在查你的游戏数据流向——你上次说的地铁截图,查到坐标了。"
林羽扯松领口,走到白板前。
马克笔在指尖转了两圈,他盯着空白的板面,突然想起昨夜系统提示的"共情神经链路融合度37%"。
笔尖落下时轻得像片羽毛,在白板中央点了个小圆点——那是"情绪"的起点。
窗外的风掀起窗帘,吹得桌上的实验报告哗哗作响。
其中一页停在"游戏化机制与现实情绪引导"章节,标题旁的"验证"二字被吹得微微发颤,而白板上的小圆点周围,已经悄悄爬开几道若有若无的线。
游戏天才基本法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