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推开工作室玻璃门时,晨雾还没散尽。
前台小妹小棠举着访客单迎上来,发梢沾着细密的水珠:“教育局的人在会客室等了半小时了,说您肯定会提前到。”她指了指访客单最下方,“联络员苏老师特意备注了,说您爱喝冰美式。”
林羽低头扫过“苏晚晴”三个字,字迹清瘦如竹,末尾那朵太阳花被红笔圈了圈,像颗跳动的小太阳。
他扯了扯皱巴巴的衬衫下摆——昨晚改代码到凌晨三点,领口还沾着速溶咖啡渍。
推开通往会客室的磨砂玻璃门时,他先闻到了柠檬香。
靠窗的长沙发上坐着个穿米白色针织衫的女人,正低头整理文件夹,发尾在晨光里泛着栗色光泽。
听见动静,她抬头笑了笑,眼尾有颗浅淡的泪痣:“林先生?我是苏晚晴,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的。”
林羽注意到她脚边放着个印满卡通星星的帆布包,和她腕间那串蓝白配色的手工陶瓷手链——这不像传统教育工作者的装扮。
“苏老师。”他伸手去握对方递来的手,触感温凉,“您……看过我们的情绪任务系统?”
“何止看过。”苏晚晴翻开文件夹,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批注,“上周三下午三点,二中初二(3)班的王同学在匿名墙写‘今天帮同桌捡了三次橡皮,他说我像哆啦A梦’,这条反馈被我截下来当案例了。”她推了推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浸了晨露,“我们需要的不是填鸭式说教,是让孩子在真实互动里学会共情。林先生,你们的‘情绪接力赛’,能不能改编成德育课内容?”
林羽的后槽牙轻轻咬了咬。
他想起上周在图书馆遇见的男孩,数学卷子上刺眼的89分;想起拆家模拟器里玩家为流浪猫搭窝时,系统监测到的“柔软”情绪值暴涨30%。
“当然可以。”他坐直身子,指节无意识地敲了敲桌面,“但有个条件——绝对不能强制。任务必须是自愿的,反馈墙要匿名,每个孩子都有退出的权利。”
苏晚晴的笔尖在“合作协议”上顿了顿,抬头时泪痣跟着翘了翘:“我就知道您会这么说。”她抽出一份文件推过来,“这是试点学校名单,三中、附小、职教中心各选一个年级,下周一就能启动。”
那天晚上,工作室的顶灯亮到凌晨四点。
林羽盯着电脑屏幕,咖啡杯里的冰块早化成水,在桌面洇出个深色圆斑。
他把原本的“整蛊”任务模板全删了,重新设计成“帮同学拿一次作业本”“给保洁阿姨递瓶水”“对夸夸群里的陌生人说句真话”——每个任务时长控制在15分钟内,奖励从虚拟金币改成“情绪能量卡”,集齐十张能兑换校园广播站的点歌权。
“哥,你这哪是改游戏?”小美抱着枕头从休息室探出头,黑眼圈比他还重,“简直是给青春期装了台情绪过滤器。”她晃了晃手机,“苏老师刚发消息,三中的李主任说愿意当‘小白鼠’,前提是你得去给班主任开培训会。”
林羽揉了揉发涩的眼睛,突然笑出声:“你猜我昨天在系统面板看到什么?‘期待’情绪值涨了200%——那些孩子,比我们更想好好相处。”
试点第一周的下午,林羽跟着小亮的摄像机走进三中初二(2)班。
教室后墙的“匿名反馈墙”贴满了便利贴,粉色的是“今天帮小雨搬了书,她给我分享了草莓软糖”,蓝色的写着“我夸数学老师板书好看,她耳朵红了”,甚至有张绿色便利贴被贴在最中央:“原来每天给我留早餐的不是妈妈,是前桌的阿杰——他说我总迟到没吃早饭。”
班主任张老师翻着班级日志,眼镜片后的眼睛发亮:“上周我们班打报告说‘他推我’的少了七起,主动申请打扫卫生的多了五个。”她指了指最后一排那个总爱趴桌子的男生,“小航今天课间帮女生修了三次椅子,以前他连自己的椅子都懒得扶。”
林羽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
他退到走廊接起,是系统面板的提示音——“欣慰”情绪值+327,“勇气”情绪值+189。
他抬头望向教室,阳光穿过玻璃窗,在那些仰着的小脸上镀了层金边。
有个扎马尾的女生正踮脚把新写的便利贴贴到墙上,纸条被风掀起一角,露出“谢谢林哥哥的游戏”几个歪歪扭扭的字。
“原来不是我在设计游戏。”他望着那片跳动的彩色便利贴,喉咙突然发紧,“是他们在教会我怎么做人。”
系统面板的进度条不知何时爬到了81%。
林羽正盯着那抹逼近A的金色,耳麦里突然响起机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晰:“检测到A级权限解锁进度达标,最终开发方向确认倒计时——”
“请选择:【社会共感模拟器】或【个体意识重构引擎】。”
林羽的手指悬在系统面板上,走廊尽头传来上课铃声。
他望着教室里举起的一只只手,望着便利贴上被阳光照亮的字迹,突然笑了。
游戏天才基本法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