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室的白板上还留着上一版游戏的分镜草稿,马克笔的痕迹被空调风吹得有些发皱。
林羽已经在转椅上坐了三个小时,系统面板的蓝光在他眼下投下青色的影子——他盯着“情绪能量”一栏里停滞的进度条,忽然想起三天前那个雨夜。
“哥,咖啡凉了。”小美端着马克杯推门进来,杯壁上凝结着水珠,“王总那边催了三次测试报告,说再拖下去……”
“如果我们不让所有人都能玩呢?”林羽突然开口,转椅吱呀转了半圈,眼睛亮得像闪烁着星火。
小美手里的马克杯差点砸在桌角。
她推了推金丝眼镜,后槽牙咬得咯咯响:“您又要搞什么?上次‘拆家宠物’被物业堵门,‘整蛊办公室’差点被职场协会拉黑,现在要学艺术展搞限量?”她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牛皮笔记本啪地翻开,“先说清楚,每日10个名额的服务器成本谁出?心理评估要找机构合作吧?陌生人推荐的审核机制——”
“用玩家情绪做筛选。”林羽探身抓起桌上的激光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填写情绪日记不是任务,是门槛。得让他们先学会记录自己,才有资格进入游戏。”他的笔尖戳在“一个人的副本”几个字上,墨迹晕开了一小块,“虚拟城市里没有NPC,只有他们自己留下的痕迹。文字、语音、模糊的记忆片段——”
“这算什么游戏?”小美打断他,手指敲着桌面,“连打怪升级都没有,玩家进去转两圈就会骂着退游,到时候投诉电话能把咱们的线路都打爆。”
林羽突然笑了,指节抵着下巴:“你记不记得那个带孩子的年轻妈妈?她说游戏给了她‘勇敢通行证’。”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玻璃上倒映着他发亮的眼睛,“如果这张通行证不是人人都能领呢?当它变得稀缺……”他转身时带起一阵风,吹得白板上的草稿纸沙沙作响,“他们反而会更珍惜。”
小美沉默了。
她望着林羽发亮的瞳孔——那是她熟悉的“疯魔”状态,每次他要搞大动作前都这样。
她合上笔记本,指尖在封皮上敲了三下:“我联系心理评估机构,推荐机制用匿名社交平台接口。但先说好,出了事你去跟王总解释。”
开发进度比预想中快。
林羽熬了两个通宵调参数,眼尾挂着血丝,却越敲键盘越精神。
当他在系统里输入“每日限10人”的指令时,小美抱着一摞合同站在他身后:“评估报告模板、推荐审核流程、免责声明……全放在你桌上了。”她顿了顿,又补了句,“王总说再惹事就断你的经费。”
“知道啦。”林羽头也不回,鼠标点下“上线”键。
没有宣传,没有预告。
《一个人的副本》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第三天掀起了巨浪。
“叮——”小美放在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她扫了眼屏幕,猛地直起腰:“微博热搜第三了!”
林羽凑过去,热搜标题刺得他眯起眼:“神秘游戏仅10人能玩?玩家:我好像照见了自己”。
往下翻,评论区炸开了锅:“朋友抢到名额说里面只有自己的日记,这算什么游戏?”“申请通道在哪?我填了三天情绪日记!”“心理学教授说这是反向社交实验,绝了!”
更让他心跳加速的是私信。
有个用户发了段视频:镜头里是一间堆满旧书的房间,女生举着手机笑着说:“我模仿游戏机制,在现实里留了本‘存在日记’,楼下修自行车的爷爷居然写了句‘姑娘,你昨天帮我捡的扳手,我收在工具箱最上面’。”
“哥,看这个。”小美把笔记本转向他,某高校心理学教授的访谈截图跳了出来,“这种人为制造的情绪隔离,反而激发了人们对连接的渴望——这是用游戏在做社会实验。”
林羽靠在椅背上,喉咙发紧。
他想起开发时反复调整的记忆片段参数,想起那个坚持要给邻居送南瓜粥的年轻妈妈,想起程序员在电梯里递出的冰美式咖啡。
原来稀缺性不是枷锁,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们藏在日常里的、想要触碰彼此的手。
“滴——”
系统面板突然亮起刺目的白光。
林羽猛地坐直,眼前的提示让他呼吸一滞:
【检测到稀缺性情绪峰值:惊喜(+3200)、期待(+4800)、共鸣(+6500)】
【建议:重启A级权限解锁流程】
他的手指悬在键盘上,半天没落下。
系统机械音这次带了点电流杂音,像卡带的老收音机:“是否确认——”
“等一下。”林羽突然抬手按住太阳穴。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洒进来,在他手背上投下细碎的金色光斑。
他望着白板上“一个人的副本”几个字,突然笑出了声。
这笑很轻,却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寂静的开发室里荡开层层涟漪。
系统面板的光在他眼底闪烁不定,最后定格在“A级权限:待激活”的字样上。
游戏天才基本法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