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那位两鬓斑白的教书先生,带着青衫少年郎离开私塾来到那座碑坊楼下。这位小镇学问最大的教书先生,面色有些憔悴,伸手指向头顶的一块额匾,“仁义礼智,四字和解?”
少年宋晋,既是私塾弟子,亦为先生的书童。他顺着视线抬头望去,目光清澈而坚定,毫不犹豫地朗声道:“我们儒家以‘仁’字立教,额匾上的四字取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在倡导推己及人的胸怀,与尊师重道的风范。”
崔先生满意的点了点头。
只见宋晋面容清逸如画,眉宇间透着一抹锋芒,却又不显张扬。他的气质温润内敛,仿若山间清泉,流淌着令人心安的沉静,偏生那双眸子偶一抬眼,便似有星芒掠过,令人难以忽视其内在的锐气与光芒。
这时,宋晋突然鼓起勇气问道:“先生,学生知道你不是俗人,这座小镇应该也不是寻常地方”。
儒士饶有兴趣的看了看“哦?有何见解?”
宋晋微微沉下声音,道:“先生那些书中的内容,我早已熟记于心。可桃花巷里的桃花,却与书上诗句所描绘的大不相同。还有,先生为何只教授四书?学完四书之后,我们又该去读什么?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书里提到的科举又是怎样的存在?‘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还有…!”
儒士笑了笑,说道“可以了!”
宋晋不再说话。
崔瀺小声道:,宋晋,日后你需谨言慎行,切忌祸从口出,所以儒家圣贤大多守口如瓶,恐有瑕疵。
少年郎听得迷迷糊糊,但还是点了点头。
这时,一只黄雀停在石梁上,叽叽喳喳的叫了起来。
儒士双手附后仰头望着黄鸟,神情凝重。
崔瀺突然望向泥锁巷那边,愈发眉头紧皱。
他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冷意:“身为客人,却在主人的眼皮底下耍弄这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未免太过狂妄自大。难道真以为靠着那自作主张的小半碗水,就能在这儿肆意妄为?”
宋晋忧心忡忡,:先生,怎么了?
儒士摆了摆手。
这时,先生已经带他绕到了另外一边,仍是抬头望着那四字额匾。
崔瀺自顾自的讲着,少年宋晋却眼神直呆呆的望着不远处。
儒士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不远处立着一位身着黑衣的少女,面覆轻纱,朦胧间难掩其绰约风姿。轻纱虽遮住了她的容颜,却掩不住那匀称的身段与清冷气韵。她腰间悬着一柄白色长剑,剑鞘无华,却透出一股凛然锋芒。此刻,她正站在“止戈为武”的额匾之下,双臂环胸,微微仰起头,目光专注而深邃,仿佛已入神许久。
儒士感到好笑,轻轻咳嗽了一声。
宋晋仍是呆若木鸡。
崔瀺拍了一下少年的肩头,笑道:宋晋,该回私塾了,走啦!
少年猛然惊醒,脸上顿时泛起一片红潮,他垂下头,不敢直视前方,只是默默跟随在先生身后,朝着私塾的方向走去。
远处,少年郎像是鬼迷心窍般大声脱口而出:
她好香!
儒士有些头疼,倒也不是生气:“我才与你说要谨言慎行的,现在倒是有些棘手了!”先生无奈道!。
八角牌坊楼下,少女蓦然回首,眼底寒芒乍现,杀气直冲天穹!。
洞天启,仙途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