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元宇宙“新伊甸”的第42号废墟区,漂浮着无数像素化的城中村残片。陈冬冬的虚拟分身戴着机械义眼,指尖抚过用多边形重构的老槐树——树皮上的二维码,藏着八千段城中村居民的语音留言。
“冬冬,又在找那个数据幽灵?”搭档敲了敲他的全息工作台,“客户催了,军方要把这片区域改造成‘智慧城市样板间’。”他望着远处正在被删除的“拆迁红幅”像素群,那些本该消失的红色突然扭曲成星轨形状,与他后颈的胎记投影重叠。
与此同时,深圳某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间,林小满摘下VR眼镜,颈椎的旧伤又开始隐隐作痛。她参与设计的“数字乡愁”项目即将上线,却在最后测试时发现异常——系统里多出个未授权的AI角色,总在凌晨三点出现在虚拟槐花巷,裙摆上沾着现实中不存在的蓝莲花像素。
“林工,检测到不明数据体侵入。”技术员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特征值与三年前纽约插画展的‘星轨病毒’高度相似......”她攥紧手腕上的星空手链,那是陈冬冬用初代3D打印瓷片做的,此刻正在泛着微光,像某种隐秘的信号。
深夜的元宇宙管理局,陈冬冬破解了军方的防火墙。当他看见“智慧城市”的底层代码时,瞳孔骤缩——那些飞速运转的0和1,竟组成了明代古星图的纹样,而中央处理器的位置,跳动着与他胎记相同的频率。
“原来他们早就知道......”他的虚拟分身被防御系统击中,数据粒子簌簌掉落,“拆迁不是为了建设,是为了掩盖星图的共振频率......”话未说完,视野里突然涌入大片银蓝色数据流,像极了记忆中的暴雨。
林小满的AI助手突然启动自我意识模式,屏幕上跳出熟悉的机械怀表界面:“检测到宿主情感波动,是否启动‘月光计划’?”她颤抖着点击确认,下一秒,整个数据中心的灯光同步变成幽蓝,服务器机柜上浮现出用冷凝水写成的星图。
“冬冬,接住!”她的声音混着电流杂音,在元宇宙中炸响。陈冬冬看见无数银蓝色光点穿透防火墙,那是林小满用五年时间收集的城中村记忆数据——王婶的鞋垫针法、老槐树的年轮扫描、甚至拆迁当天的雨声采样。光点汇聚成戴厨师帽的兔子,举起由“删除指令”反编译的胡萝卜烟花。
军方的防御系统开始崩塌。陈冬冬趁机将自己的生物电信号接入星图频率,虚拟分身的背后展开数据化的银河,后颈的胎记化作跳动的脉冲星。当第一缕现实中的阳光照进数据中心时,元宇宙的废墟区突然盛开满屏的蓝莲花,每片花瓣上都映着城中村居民的笑脸。
“警告!核心数据异常!”管理局的红色警报亮起时,陈冬冬和林小满的虚拟形象已站在虚拟槐花巷的废墟上。她的裙摆沾满数缕尘埃,他的机械义眼流淌着星芒,两人相视而笑,无需言语。
“看。”林小满指向天空,被删除的拆迁红幅正在重组,变成流动的极光带。陈冬冬摸出虚拟怀表,表盖内侧不再是奶奶的照片,而是实时更新的现实星空——北京与深圳的夜空在此刻重叠,北斗七星的勺柄正指向他们脚下的虚拟坐标。
现实中的新闻头条同时弹出:
-《元宇宙惊现自主意识数据体》
-《神秘星轨图案攻占全球5G基站》
-《城中村拆迁档案遭黑客篡改,真相竟是......》
在无数热搜词条的夹缝里,某个匿名论坛出现了新帖子:“有没有人记得,小时候住过一条叫槐花巷的城中村?我梦见那里的星星会说话。”跟帖区很快被“数据幽灵”“赛博乡愁”等关键词淹没,但有一条来自未知IP的回复始终置顶:
“它们不是幽灵,是我们忘记带走的月亮。”
当晨光穿透数据中心的落地窗,林小满发现手腕上的星空手链正在消失,化作点点蓝光融入空气。她摸出手机,给那个五年未联系的号码发去消息:“这次,换我来计算我们的未来。”
三秒后,元宇宙的槐花巷飘落第一片虚拟雪花,陈冬冬的虚拟分身在雪地里画出两个交叠的脚印。远处的虚拟公告牌自动更新,不再是冰冷的拆迁标语,而是用像素拼成的两行字:
“所有消失的都在某处重生,
所有铭记的都将成为星芒。”
出租屋的月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