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北汉使者前去拜见北晋晋王的数天前,北晋国王早已开始与自己臣子的商讨,晋王赵毅在朝堂上询问着自己的臣子们:“北汉这两年收成不好,去年的时候早已经开仓放粮,现如今欠收粮草也不剩多少了吧,况且西方的那群西戎收成也不好,今年这北汉想必肯定要向其他国家讨要粮草以便过冬了吧?”
作为晋王的得力助手的上卿李肃上前一步离开人群道:“大王不如我们给予他们粮草如何?不仅能够笼络北汉,让他们顶住西戎的进攻,今年北边防线的北狄人也动作不断,要是他们进关掠夺百姓,这对我们的后方极为不利,何况我们正对荀国用兵,倘若后方被袭击,前线的士兵们一定军心不稳。”
晋王摩挲着自己下巴的胡须思考着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光是笼络北汉抗住西戎进攻给北晋专心防御北方的事情,并不是自己特别想要的,晋军虽然大军在进攻南方的荀国,但是国内依然有能调集守住防线的军队。
看见晋王已经开始思考利弊的时候,李肃再次建议道:“由于他们有求与我们,看来这次北汉是已经触及到自身的根基了,倘若他们今年闹起灾荒,再碰上西戎进攻,恐怕这几年北汉国土就得归西戎所有了,既然他们有求于我们,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要求吧,比如让北汉留下些什么。”
“臣也觉得上卿李肃的建议十分有道理。”
“那么要让他们留下些什么呢?寡人对金银什么的不感兴趣,何况北汉与我们隔着数个小国和国家,让他们割地我们也管不上。”
这时候另外一名大臣站了出来提议道:“不如要他们北汉国王的三儿子过来当质子如何,虽然传闻他平时看起来疯疯癫癫的,但确实是北汉王的心头肉。这样虽然北汉王心有不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且北汉虽然近两年国力有所下降,但是军力依然强悍,对付他们周边的小国也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们这几年也需要一个盟国帮助我们分担压力,协助我们进攻这些小国,我们可以吃肉,而北汉喝汤也是贯彻了他们想要东出的想法吧。”
“此计甚好,但是北汉王会不会对我们有不服呢,用自己国家去做别人的嫁衣,而且把自己最喜爱的儿子交给我们当质子。”
“当然不会了,他们有求于我们,而汉王的儿子仅仅是来当个质子保证两个国家的关系和协定罢了。”
晋王再次思酌过后,觉得确实没有问题,对着下面的臣子们说道:“那么这件事情就这么结束吧,退朝。”
随着守备官一声响亮的“退朝!”二字响彻朝野,底下的各位官员也纷纷离去。现在就是等着摘取果实的时候了。晋王站起来看着自己刚才坐着的王座,心想着:晋国历经五代雄主,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取得了自己现在的成果,而自己就要了却那五位晋国国王的心愿,成为中州的霸主。
数天后北汉的使者如约而至,在晋王面前早已上讨好的事情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北汉使者在得到晋国要求后只得同意,晋国可是要提供军队保证今年西戎进攻的防御和未来国民的粮草,哪怕是北汉王去当质子也得同意,何况这也是汉王的意愿,牺牲自家人也不能让国家的根基动摇。
去往北晋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李晟被父亲摁住强行换上了一套体面的衣服,在自己老师的陪伴下坐上了马车。随着汉王终于忍痛同意前行后,车队浩浩荡荡的出发了。虽然是边陲国家,但是北汉的经济实力也是不错,有着广大的牧场,可以进行放牧,有着许多优秀骏马的良种,不少国家都愿意从北汉这里购买战马和农畜业产品。何况这里也是西出之地,不少商人从这里出发到西戎和其他地方进行贸易,换回不少奇异珍宝。
“没想到从那个国家出来,今朝也要回去那个国家呀。”
看着从小就带着自己的老师今年也已快七十岁的年纪了,摆在整个中州也是相当长寿的人了。自己的这位老师姓杨,名渊。杨渊本是北晋人士,二十岁便习得大量文学书籍,打算进都谋取个一官半职的,然而北晋王可对这个不感兴趣,朝中官吏已经够多的了,更何况北晋是一个大国,人才济济,哪一个不是挤破脑袋想入朝为官的?谁不是诗书百经都有研究,于是在北晋无法谋取官职的杨渊屡屡碰壁,在不得志的那一年听说北汉王广纳贤士,虽不抱有所希望,杨渊还是去了,在自己朋友的帮助下来到了北汉都城——洛城,在这里他的才华被北汉王赏识,北汉常年战火,读书人相对中原各国较少,而且地处边陲之地,商人愿意来这里不代表读书人喜欢这个地方,而且一直被中州各国视为蛮族,饱览群书的杨渊成为了当时十二岁的李栎的老师,教导这位现在的君王为人处世之道,而杨渊崇尚君子之道,对于各项都有涉猎,在杨渊的辅助下,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君王在先王驾崩后,登上了国君的宝座。
不出半月,车队来到了北晋都城——浦城,这里是有着一条蒲河横穿都城,作为北晋的中心枢纽,蒲河连贯着周围各国的水道方便粮草和商业的运输。在北晋得浦城可得全晋一直被作为各个国君的训诫,要是连浦城都易主了,那么北晋基本上也就灭国了,所以浦城的防御体系在整个北晋是首屈一指的,仅有北边的嘉洛关能与浦城一比。蒲河一河隔开两个都市,北边是皇宫,各项军事重地以及富商等有钱有权人所居住的地方,而南方则是大部分居民的居住中心以及商业中心。若开战时不用水师和陆军将整个浦城为住,那么浦城就会利用另外一边或者另外没有被占领的河道进行对浦城的补充。
车队浩浩荡荡地进了浦城,沿着主干道一路前行,周围北晋人民的生活作息映入眼帘。街道上茶楼有说书的,沿着街道叫卖的小贩还有在街头吸引大家热闹的艺人们。不愧是中州大国之一。北汉的都城洛城虽然没有像北晋那样和气的讲价声,但是洛城里面那些粗犷的喊卖声也是洛城的一条重要的风景线。
不过一小时,车队便来到了北晋皇宫处,大厅内,晋王早早地就在王座上等候着北汉公子的到来,李晟在宫中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大厅中,进来便学着自己老师进行跪拜。
“请起吧,来自北汉的公子。”
李晟站了起来,被勒令打扮的他随着自己父亲那清秀的面容着实让晋王心头惊了一下,不是说着北汉的三公子是个疯疯癫癫,邋里邋遢的小子吗,没想到也会这么清秀。
“李晟啊,你今年多少岁了?”
“今年十三了。”
晋王露出自己的笑脸道:“十三了啊,我的女儿也有一个也快十三了,贵公子路途遥远,想必路上吃了不少苦吧,今天早早休息,我让下人马上给你们安排住处。”
“多谢大王,随即又是一跪。”
旁边站着的杨渊暗自欣喜,这几年早早地摸清楚了这孩子的脾气,虽然平时邋里邋遢的,但是相当好学,在那次之后,不仅对学习喜欢上了,对于武功方面也不含糊,天天溜出去到军营校场里面和那群大头兵门摔跤。不过作为老师的自己倒是没少被他的姐姐们说道,而且国后对于这样的教导方针很是疑虑,要不是北汉王压下去了,指不定自己早就被人赶出去了。
“大王这里是北汉王给您呈现的三千金和千匹丝绸。”
“这些礼物就不用了,北晋又不是没有,不过你就是杨渊?听说你也是我们北晋人士?”晋王上下打量着这个老头子,怎么也想不出这个人和自己有过交道。
“正是大王,我是北晋并州人士。今年六十又七啦。”
“哦,您老可是够长寿的啊。”
“不敢不敢,大王您才是万寿无疆啊,我只是一届蚍蜉罢了。”
晋王也懒得继续了,不过是迎接一个公子罢了,还不如早早散场,自己好去外面走走,也比呆在这里强。
“退朝吧。”
李晟跟着前面引路的太监来到了自己的住处,一处偏院,虽然还是处在晋国皇宫中,但是这个地方着实偏远,北晋宫中的那些太监宫女们也不喜欢来到这么偏僻的角落处,被放置在这里,杨渊是明白的,在晋王眼中,北汉也就是个小国,根本拿不上台面,更何况在别人眼中自己都是蛮人,给你个住处你都应该感激涕零。
“果然和当初一个样子啊。”当年自己求官的时候,正好是赵毅十五岁的时候,虽谋得一个小官,但自己总在官场碰壁,屡屡不得志,自己提的建议不仅成了别人的主意,自己还被勒令退官。想到这里,杨渊不由得自己喃喃自语。
“怎么了老师?”从自己回忆中回过头的杨渊看了看站在旁边的李晟,看见他就能让自己安心,他相信这个孩子将来必会让自己扬眉吐气,什么狗屁的晋王,以后也有你在我面前碰壁的时候,不过今年都六十七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得到那个机会,想想今年的晋王也是60多岁了,自己看到那一幕可能是他儿子了吧。
杨渊对着李晟说道:“这是个好去处啊,你看没人打扰,清闲的很呐,这段时间里你要好好学了。”
“是的,老师。”
“来来来,把行李都搬到里面去吧。”让李晟到房间里面等待后,杨渊便招呼下人和卫士把东西都抬到屋里面去了。
血泣长歌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