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六年(1061年),全国户口普查,人口22683112人。
话说欧阳修自被贬为夷陵(湖北宜昌)任县令。在此期间与梅尧臣、尹洙常有书信来往,互相切磋诗文,或游山玩水,少了那些烦心事,到也自游自在。
康定元年(1040年),靠着京城积累人缘关系户,友人运作之后,他再次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任知谏院。专门负责规谏讽谕最高领导人,渐渐得到一号首长青睐。
庆历三年(1043年),欧阳修任中书省右正言、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人生仕途到此也一帆风顺了。
可人生之事总有不如意之处,他老师范仲淹也被召回中央,任最高军事机关的副长官——枢密副使。
欧阳修当然知道老师范仲淹是个啥德性的为人,以前老师与人扳手腕,失败后黯然离场,连累着他也被一脚踢到夷陵,好容易他熬出头,又爬回来,现在范仲淹卷土重来了。
欧阳修忧啊,老师范仲淹可是个不甘寂寞的主,不管在何地总要闹些幺蛾子,这些年来朝庭上下背后为他老师范仲淹可取了个绰号“乌鸦” 他不知老师范仲淹此番回京,又将折腾掀起何种风浪乱子,欧阳修心中没谱,而内心则是多么不希望老师回来,可也知道这事由不得他来定论,人在朝政,身不由已,深有预感老师回来后,他的好运又将到头。
欧阳修的诗友梅尧臣,为他摊上这样一个老师愤慨,曾寄了一首《灵乌赋》给他老师范仲淹,信中告之,他在朝中屡次放的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劝其拴紧舌头,锁住嘴唇,除了吃喝之外,别什么事都要横插一杆。而范仲淹也不客气立即回应一首《灵乌赋》,答复道,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他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山雨欲来风不止……
果然,卷土重来的范仲淹,刚回京不久,就密召欧阳修,并不容置喙派其任务,让其约合余靖、王素和蔡襄三人,号称朝中“四谏”, 先后上奏言弹劾夏竦。
枢密使夏竦万万没想到,他保荐的人会恩将仇报,向他捅刀子。范仲淹不得志时,夏竦见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在夏竦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时,就保荐范仲淹任副使,使范仲淹与韩琦成为他的左右手。范仲淹为答谢他夏竦写了封《谢夏太尉启》,信中曾说:“深惟山野之材,曷副英豪之荐”。表达感激之意。
这对知人善任的夏竦成了一种讽刺。
至此,平静的官场掀起风波。
宋仁宗宽容厚道,喜欢纳谏,听信谏言,撤掉了略无军功的夏竦,让杜衍和富弼成为新的军事长官。
旗开得胜之后,再接在劢的范仲淹又布置新的任务,让弟子欧阳修为首的“四谏”官联名上一道奏言,参劾检举吕夷简渎职等罪行,几次庭议后,宋仁宗无奈罢免了吕夷简的军政大权,至此,范仲淹也报了当年一箭之仇。
连续板倒两朝庭大员,范仲淹矛头又对向第三人,“四谏”们第三声奏论,则驱逐了副宰相王举,最终以范仲淹取而代之。
至此多年官场秩序被打乱。
宋仁宗这一时期各种思想异常活跃,党派之争当然也激烈,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成为新一轮政府首脑,新的内阁产生,三大佬一商议,决定推行“庆历新政”,提出十项改革主张,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欧阳修也被迫卷入到新政中。
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和它遭到的反对成正比.大批守旧派的官僚们,抨击新政,说什么“江东三虎”、“山东四伥”,独揽大权。
改革路上出现不顺。
庆历四年,大宋公安破获了一起谋逆大案,该案直接涉及到,当时改革派石介和富弼,查获的书信中隐然有废黜仁宗之意。
此案一兴,蜚语四起,富弼百口难辩,为了避嫌,只好请求外调。
新政由此受挫。
宋仁宗虽然对这件事未必全信,但看到反对革新的势力这么强大,思想开始动摇了,对于改革的兴致,已渐冷漠和淡释。
当年跟风拥立新政的人,一看风向不对,也调转枪头,倒向保守势力,攻击新政。
朝野顿时一片反对声。
庆历五年(1045年)初,曾慷慨激昂,想励精图治的宋仁宗终于完全退缩了,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范仲淹和富弼被撤去军政要职。
在京的革新人物遭到一网打尽。仅实行一年各项新政,至此终止。
范、韩、富等相继被贬,大势之下,从犯欧阳修也没逃脱,被贬为滁州(安徽滁州)太守。因人缘较好,皇上面前也混得挺熟,宋仁宗又改诏令富饶之城扬州上任。
皇祐元年(1049年)新政风波平息,简在帝心的欧阳修又被召回朝庭,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1057年,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兼任开封知府。1060年,任枢密副使。1061年任参知政事。随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一恍人生就这么多年过去了,此时已近六旬的欧阳修,正站在花园感慨一生几起几落仕途之路,这时,下人过来禀报,苏轼、苏辙、曾巩联名拜荐。欧阳修挥挥手让下人领到花厅,他稍后就到。
苏轼、苏辙、曾巩三人恭敬站在厅外,一见欧阳修过来,赶忙上去行师礼。
“学生字瞻,字由,字因,拜见老师。”
欧阳修,摆摆手让三人都起来,挨个问了声近况,领着三人进入厅内,分宾主坐下。
茶师娴熟沏茶,其动作赏心悦目,欧阳修对三人说道,“这是别人送为师的普洱好茶,困鹿山茶,茶香清雅,个中滋味你等一尝便知。”
香气浓郁,三人还没喝,就闻一股独特茶香,三人随即一品,汤质淳滑,入口微苦,随即苦化回甘,三人连声称赞。
茶香清雅、喉韵甘润持久,几人就茶论道,之后话题不约又谈到有关茶诗词方面,宾主之间相谈甚欢,其间欧阳修又勉励几句苏轼,透露口风,秋后苏轼将任命凤翔府判官,上任之后如何要爱民如子,秉公执法,把自已多年做官心德又灌输一通。
余下时间内,又谈到今人头痛,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上,说到兴头上,欧阳修不由又开始批评钦定儒学标准解释的唐代[九经正义],对儒家经典群经可信性提出质疑……
这时有个仆人来到欧阳修身旁,禀报有一访客,是大人随州亲戚,并持有一封书信,非要面呈大人,欧阳修眉头一蹙,随州哪有亲戚,都早已搬走,有也只是些年少时旧友,也多年不曾联系,这书信也许某旧友之后,持之攀门路,欧阳修也不为然,吩咐让管家处理。
仆人称是,欲言又止,可摸着手袖内那小锭碎银,想起那人还有几句莫名其妙的话,如果大人不见,就把这几句带上,银子归他,一时犹豫不知是否该说。
欧阳修见仆人站立不动还没走,侧头一问,“还有何事?”
仆人一见老爷发问,心一横小声说道,“那访客还有几句口语,小人怕不是好话,不敢禀报”
欧阳修抬起茶盏说道:“但说无妨”
“小丽白又白,圆又圆,又凸又翘”
“噗通”
已到嘴边茶盏一歪掉落下地,碎成几片,欧阳修手僵在半空之中,老脸一阵面红耳赤,这话只会一个不要脸会说,也只有他知其含义,不由惊喜问道“此人何在?”
仆人赶紧答道,“还尚在门房?”
“还不快快有请?不,吾亲自前请?”欧阳修一脸激动,失踪多年的小叔出现了,自闲云野鹤远去,就了无踪影,由不得他不得不激动,当即起身就想拔腿外出,可见到尚有客在,匆匆一说:“为师有贵客来访,就不留尔等仨人,失礼之处,请勿见谅” 急匆匆就往外走。
苏轼三人站起正欲说告辞之话,匆匆而走老师只留下背影,
仨人面面相觑,老师何时成了急性之人,也不知这来访者贵客?把老师急成这样,又是何人,仨人心中无限好奇心涌起。
老师已去,仨人也不好继续逗留,眼神一视,默契一笑,心照不宣缓慢出去,身后仆人又不好相催。
拖延出到门口,仨人就瞧见吃惊一幕,花园小亭之中,有二人正在相聊,其一是老师,另一人则是位相貌年轻之人,让他们仨吃惊的是老师神情态度,那相貌年轻之人在说着什么,而老师则垂手而立,一幅喏喏称是,看上去给人一幅相当乖巧的样子。这画风完全颠覆老师高大形象。
三人吃惊之余、也感到这场面怪异,面面相觑!满头疑问,能让老师毕恭毕敬,这又是何人!
这人当然不是别人,正是楚云,至于他怎么会摸到欧阳修府中,那就要从前些日子讲起,某晚楚云又与刘定生一同来到丰乐楼吃酒。听曲也就罢了,只怪刘定生指着对面皇宫,叙说皇城内趣事,听着无限勾起楚云好奇心,身在国都都不知大宋皇宫是啥模样,当即央求刘定生他带去瞅一眼,而刘定生则双手一摊,那就没办法了,谁叫我官小。
楚云暗恨你官小,那我就找一个官大的,想来想去也就认识欧阳修这人。自随州一别,就没在见过,原想此生都不会在碰面,身在京都,欧阳修名声自然也听过。本着无啥事,楚云也没找上门打算,并不是不想见,而是想着两个世界的人,那就随着时间慢慢流逝,逐渐淡忘吧。
想到欧阳修,不由勾起随州城的往事回忆,也想到那诸多友人,随着时间流逝,都将渐行渐远,终将成为记忆,走了一个又一个,尚存在世都不多了,能见一面算一面吧,想了几日后,就找上门来。
欧府到是好找,可门就难进,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起先楚云还想装府上人混进门,可被几个执事,撵将出来,这里可不是随便啥阿狗阿猫都能进得,也不在是当年随州随便出入的那个欧家。
厚着脸色好话说尽,当然最主要是银子起了最大作用,门房才让这个自称欧大人家乡的穷亲戚候着。
浪迹天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