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逻辑学原理 ▹
1.1 不予盾律 ▹
1.2 排中律 ▹
1.3 矛盾和排中的关系 ▹
二、反证法的步骤 ▹
三、例子 ▹
一、逻辑学原理
在逻辑学中存在3条基础规则,分别是: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率。所谓的基础规则,可以理解为数学中的公理,也就是是大家认可的常识,所以不证自明(无需证明即为真的命题)。
在反证法中,主要依赖的是:不矛盾率和排中率,下面分别介绍下。
1.1 不矛盾律
不矛盾率律,通常也被称作:矛盾率
什么是矛盾关系?现看下面这样几个例子:
① 小明的数学分数既及格了,又没有及格;
②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同时也不是中国的首都;
③ 今天这场足球比赛甲队赢了,但甲队也输了。
上面的每一个句子中,都存在两个说法(或看成命题),同时前后两种说法是互相否定的,
例如:小明的分数及格了,小明的分数没有及格,前后两种说法是互相否定的。
如果存在这种前后互相否定,那么我们就称:两种说法法矛盾了或这个复合命题矛盾了。
重要的是:如果存在两个互相否定的说法,那么这两种说法不可能同时为真。
也就是: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说法,要么有一个真、一个假;要么两个都是假的。
即:如果存在两个互相否定的说法,至少有一个为假。
1.2 排中律
什么是排中,先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① 中国要么属于亚洲,要么不属于亚洲;
② 这本书小明要么看过(打开过),要么没看过(没打开过)。
上面的每一个句子中,对于事实的判断都只存在两种可能,
例如:中国要么属于亚洲,要么不属于亚洲,不存在第三种可能。
如果一个事情的结果,只存在两种可能A或非A,在A和非A之间不存在中间的可能,即排中。
这等同于概率论中的:对立事件,两个对立的事件构成了整个样本空间。
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事件的结果若只存在两种可能A或非A,那么这两个结果不可能同时为假。
也就是:A或非A中,只存在一真一假,要么A真非A假,要么A假非A真。
1.3 矛盾和排中的关系
再回到上面的例子:
今天这场足球比赛甲队赢了,但甲队也输了。
足球比赛的结果存在三种可能:赢、平、输,
所以,这两种说法虽然是矛盾的,但这两种说法并不符合排中。
今天这场足球比赛甲队赢了,但甲队也输了。
这本书小明要么看过,要么没看过
因为这句话存在两个互相否定的说法,所以是矛盾的,
同时,一本书是否看过,只存在看过或没看过,所以也是排中的。
因此,若一个复合命题是符合排中的,那么该复合命题必然是矛盾的。
但是,如一个复合命题是矛盾的,但未必是符合排中的。
二、反证法的步骤
我们要证明一个数学命题,从正面去证明困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正难则反,这个方法也是统计学中假设检验的核心论证逻辑。
例子:我们要证明是A是A,我们称为原命题。
第一步:写出原命题的的对立命题(注意不是原命题的否命题,因为否命题是双否结构);
那么对立命题为:A不是A、或者并非A是A
第二步:假设对立命题《A不是A》是正确的;
第三步:假设对立命题《A不是A》为正确的的条件下,推出与事实不符(在数学中如推出和公理不符、定义不符、某个定理不符等),即推出矛盾了,也就是对立命题假设是正确的的这个假设不成立,即对立命题为假。
第四步:由于原命题和对立命题是排中的,也就是:若对立命题是假的,则原命题为真。
三、例子
证明 √2 是一个无理数
第一步:写出原命题的的对立命题
即:√2 不是一个无理数
分析:在实数中,只存在两种数,要么是无理数、要么是有理数
所以:√2 不是一个无理数 等价于 √2 是一个有理数
第二步:假设对立命题是正确的
即:假设√2 是一个有理数为真
第三步:假设对立命题正确的的条件下,推出与事实不符的矛盾
有理数的性质: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互质整数的比值
而:两个互质整数的公约数只为1
p
也就是:有理数=─ , 备注(p、q为整数、且q不为零) q
p
即:√2=─
q
p²
对等式两边平方:2=─
q²
移项:2q²=p²
因为只有偶数的平方才是偶数,所以: p² 是一个偶数
因此 p 也一个偶数,因为 p 是一个偶数,所以可以被2整除
那么设: p=2α ,备注(a为一个整数)
于是有: p²=4α²
代入后得: 2q²=4α²
化简得: q²=2α²
同理,这说明: q 也是个偶数,而两个偶数的公约数不为1
所以矛盾点是:这与 p 和 q 是两个互质整数的公约数只为1不符
也就是: √2 是一个有理数这个命题(假设)是错的
第四步:若对立命题是假的,则原命题为真
因为:√2 是一个有理数这个命题是错的(为假)
所以:√2 是一个无理数是对的(为真)
证毕。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