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普罗提诺的肯定神学(一)

韩穗(HAN Sui)

摘要:普罗提诺的哲学主要以否定神学为现代学者所称道。本文旨在阐释他的哲学中另一个需要重视的方面——普罗提诺的肯定神学。通过梳理其肯定神学的思路,有助于揭示出普罗提诺的肯定神学和否定神学的深刻统一。

关键词:普罗提诺;肯定神学;否定神学

普罗提诺的哲学主要以否定神学为现代学者所称道。因为普罗提诺在否定神学中所表述的“至道非存在者(μν)、无名、不可说、不可知”等与现代思想更为接近:从康德到海德格尔,现代哲学家所做的工作就是纠正以“对象化”(Vergegenständlichung)的方式理解至道/上帝。但是我们这里要讲的是《普罗提诺的肯定神学》。这并不是说,普罗提诺是自相矛盾的,而是说,在他的哲学中有另一个需要重视的方面。事实上通过梳理其肯定神学的思路,我们希望揭示出他的肯定神学和否定神学的深刻统一。

在本文中,首先,我们先简要介绍普罗提诺否定神学相较于传统存在论的革新之处。之后,我们提出本文的主要命题:普罗提诺的肯定神学不是倒退回否定神学所否定的存在论,而是与否定神学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二者不矛盾,而是统一的。为阐明这一命题,我们引入一个重要的概念区分,即存在论上的“有”与功能上的“有”和止观上所谓的“有”之不同。否定神学所否定的是至道/太一存在论上的“有”,肯定神学所肯定的是太一功能上的“有”和止观上所谓的“有”。最后,我们通过对《九章集》中具体段落的分析证明我们的这一论点。在讨论普罗提诺的止观(惯译“神秘主义”)时,会涉及学界争论的一个问题,即普罗提诺的止观学是否与印度《奥义书》中的相像。

一 普罗提诺否定神学所否定的是什么?

普罗提诺的否定神学,初看之下,如柏拉图《巴门尼德篇》第二部分由第一个假设“ν ν一一”得出的推论一样,是一系列否定性的命题:如果一只一,一不与有(ν)相关,那么这样的一不是存在者,无名称,不可以用语言表述,不可以被认知,不动不静,不在空间中也不在时间中等。但是,如果问,普罗提诺的否定神学是否有其核心所在,那么,可以说,他的否定神学一方面否定至道/太一是亚里士多德存在论中的实体(ο σíα),另一方面接续新毕达哥拉斯主义传统否定至道“一”的一切“二性”。

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是在谓述(predication)的框架下讨论的。所谓实体,就是其他九范畴都谓述它、而它不再谓述其他的那个范畴。如是理解的实体,或者是具体个别的存在者(《范畴篇》),或者是具体个别存在者的形式(《形而上学》Ζ)。这两种对实体的理解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是什么关系,这是亚里士多德研究史上的难点问题之一。我们这里只局限于简要介绍《形而上学》Ζ中的实体概念,因为普罗提诺的否定神学主要针对这样的实体概念。在《形而上学》Ζ3中,亚里士多德提出实体的四个可能的选项:第一,τò τíν ε ναι,第二,普遍的τò καθóλον,第三,种γ νο,第四,基殿ποκεíμενον。在Z3中主要讨论了基殿ποκεíμενον,Z13—16反驳以普遍的/种为实体,Z4—12集中于讨论τò τíν ε ναι。在Z3中亚里士多德说明,单纯以基殿ποκεíμενον(被其他谓述、不谓述其他)为标准,不足以说明实体的概念,因为这样理解,最终的基殿将是质料,而质料并不是所要寻找的实体。因此在“不谓述其他”这个标准之上,应补充另外两点以定义实体,这就是独立无待(χωριστóν这里意为自为而在per se,不依赖其他)、有限定的这一(τóδε τι)。在排除了单纯以ποκεíμενον为标准界定实体(Z3),排除以普遍的、种为标准界定实体(Z13—16)之后,只余下一个实体的选项,这就是τò τíν ε ναι。Z4—12中所讨论的τò τíν ε ναι,传统观点认为,不同于形式ε δο,因为前者在某种意义上包括了质料,而傅雷德/帕慈西在他们的影响很大的注释中证明二者同一。Z4中,τò τíν ε ναι被说成是一事物的定义。Z 17中τò τíν ε ναι等同于形式ε δο,这是具体个别存在者的存在原因(διà τí)。

现在可以总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中的实体概念主要指这样的形式:它不谓述其他,自为而在,是有限定的这一,是具体存在者的定义和存在的原因。

普罗提诺的否定神学,针对这种谓述框架下的存在论,说:最高的本原,太一,作为一切存在者的根基和本因,虽然给予一切存在者它们的限定性,但它本身不能是有限定的、被谓语所述的“这一”。因为有限定的、被谓语所述的“这一甲”不能定义另一个有限定的、被谓语所述的“这一乙”。因为甲与乙恰恰由于定义不同而是两个不同实体。而最高的本原、最普遍的本因必须能定义一切。因此它不能是“这一”。在它不是亚里士多德存在论实体的意义上,它不是“有”(ο σíα),而是对有的否定,“无”(μν)。下面两段引文可以作为例证,说明这个思想。

VI 7,38,1—3στι δ ο δ τò“στιν”ο δ ν γàρ ο δ τοúτου δε ται πεì ο δ τò“γαθó στι”κατà τοúτου,λλà καθ'ο τò “στι”.它(太一)也不是<系词>“是”,因为它(太一)也根本不需要这个,因为“是善的”也并不谓述它,而是谓述“是”所谓述的。

《九章集》中太一等同于至善。这里,普罗提诺旨在说明,善不是太一的属性。太一和善不是亚里士多德谓述框架下的实体与属性的关系,不可以将太一理解为被谓述的实体,因为太一超越于谓述框架之上。这是明确的在反存在论的意义上所阐发的否定神学。

V5,6,1—8 τδ γενομ νη ο σíα ε δου ο ση—ο γàρ δλλο τιν τι ε ποι τò κε θεν γενóμενον—καì ε δου ο τινó,λλà παντó,μν πολιπε ν τιλλο,νáγκηνεíδεον κε νο ε ναι.νεíδεον δ ν ο κ ο σíα τóδε γáρ τι δε τν ο σíαν ε ναι τοτο δ ρισμ νον τò δ ο κ στι λαβε ντóδεδη γàρ ο κρχ,λλ'κε νο μ νον,τóδε ε ρηκα ε ναι.既然被生成的存在者是形式(人们不能说从太一生出的是别的什么),且不是某一者的形式,而是全体的形式,以至于没有任何其他余下的,那么必然太一是无形相的。既然是无形相的,那么就不是存在者。因为存在者应当是“这一”,这是被限定的。而不能将它(太一)理解为这一。因为那样它就不再是最初本原了,而仅是你所称为“这一”的东西。

这一段里有一些需要解释的字句。首先,“被生成的存在者”,意为,存在者的总体,努斯,是由太一派生出的,就其来自太一而言,它是被生成的。生成在这里不是时间意义上的,而是存在序列意义上的。其次,“人们不能说从太一生出的是别的什么”,这是说,在现实衰序中,紧接太一之后的是努斯,而不是别的;努斯相当于柏拉图理相世界,是一切理相/无质料的形式(二词皆为ε δο)的总体。最后,“不是某一者的形式,而是全体的形式,以至于没有任何其他余下的”,这是说,存在者是形式,而努斯是存在者的总体,因此是一切形式的总体,没有其他形式不在努斯之中。这一段的主要立意,是对立于存在论命题“存在者即形式、即被限定的这一”,提出最高本原不是被限定的这一,不是存在者。普罗提诺意在说明,这样的“这一”只能是“这一”的定义和存在原因,只要它还是被限定的,就不能是万有(一切“这一”)的存在原因。因此万有的存在原因不能是“这一”,不能是这一的形式和有限性,它是无形相、无限定的。

太一的否定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它否定了一切“二性”:它是“不二”。这个否定旨在划清第一本原太一与第二本原努斯的界限,说明《形而上学》Λ中描写的第一因努斯(νο也译作理智、精神「注:在本文中νο音译为努斯。现代西文中有时转写为Nus,亦不作意译。因为意译有局限。现代西文有时意译为Intelligence(相当于中文“理性”“理智”),但这容易使人想到概念、名言层面的理智,即διáνοια。现代西文意译为Geist(相当于中文“精神”)可能最传神,因为这良好表达了德国唯心论中所谓的Geist对古希腊思想的继承。」)实际只是第二本原,仍有比它更高的本原。努斯之所以不是最高的本原,是因为,努斯之中仍含有“二”,因为二代表多,而一先于多。努斯中的“二”有这样几种:可知质料不定之二、观思活动与被观思对境构成二者、可知数二。这些“二”使得努斯仍是有待的、相对的。太一的否定即针对这由二构成的相对性。这样的否定,既不是巴门尼德诗中无的否定ναντíον(与有构成矛盾),也不是柏拉图《智者篇》中的否定ντíθεσι(与有构成对立),而是“舍离”φαíρεσι意义上的否定:舍离了一切相对性,从而指向绝对性。

舍离(也可译作扬弃、放下、减)是普罗提诺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舍离可感世界的形体的相对性,不是单纯只为否定现世本身,而是通过否定相对的,指向绝对的可知世界。同理,舍离否定努斯中的相对性“二”,指向绝对无待的太一。《九章集》中有很多关于φαíρεσι的比喻和意象,如:“——你如何能看见善好的灵魂所拥有的美?——回归于自己,请看。如果你看到自己尚不美,那么请如雕塑家一样,为使塑像俊美,有减(τò μ νφαιρε),有削(τò δπ ξεσε),有夷平,有理净,直至塑像的面孔呈现俊美,同样,你也削减一切多余(φαíρει σαπεριττà),矫正一切斜曲,理净一切晦暗,使之明亮,不要停止雕塑你的塑像,直至美德的神圣之光向你闪耀,直至你看见在圣洁的基座上立着审慎。”在这个雕塑家的譬喻中,使塑像俊美的雕塑工作都是削减性的,减去曲、暗这个工作本身是否定性的,但它指向了更纯粹的美。在这个譬喻中,塑像比喻灵魂中的美德,雕塑家比喻修德之人,削减性的雕塑工作比喻修德过程中一系列的舍离:削减灵魂中的侈泰、斜曲、晦暗,这虽然是否定性的,但它不是只为否定而否定,而是通过否定相对的、不完善的,指向绝对的、完善的,虽然它并不直接道明,这绝对的、完善的是什么。经过这个否定,我们只得知,灵魂之美不是什么:它不是侈泰、不是斜曲、不是晦暗。在排除了所有这些之后,剩下什么,否定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个譬喻展示了φαíρεσι在普罗提诺哲学中的作用。否定神学也是这样一个剥离的过程,它否定了一切太一所不是的相对性,但在剥离了一切相对性后剩下什么,它并没有道出。

φαíρεσι(减)与προσθκη(增)在《九章集》中是明显反义的。太一之无与至简,经一προσθκη(增)而有努斯,可知世界经一προσθκη(增)而有物质器世间:προσθκη(增)含有负面意义,它使简单的繁复化,而现实越繁复也就越疏远于本真。相反,可感世界一经φαíρεσι(减)便回归可知世界,努斯一经φαíρεσι(减)便回归太一:φαíρεσι(减)意为,剔除末流的繁多,回归本原的简单独一。φαíρεσι的这个否定的含义,以及φαíρεσι(减)与προσθκη(增)在形而上学方面的对反,都有其更早的来源,如,阿比努斯(Albinus)在《柏拉图学说引论》(Didaskalikos)十中区别了三种回归第一神的方式。一种是通过类比κατàναλογíαν,一种是通过卓越κατà τν ν ττιμíπεροχν,一种即是通过否定κατàφαíρεσιν。这里的否定的含义与在普罗提诺那里是一样的。除了在希腊哲学的语境中理解φαíρεσι的含义,海纳曼很有洞见地看出,普罗提诺的这个φαíρεσι(舍离)的概念,与印度瑜伽相像。事实上,如果比较《九章集》和佛经中关于舍离的表述,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者。《圆觉经》:“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这一句就意为,知道可感世界是虚假的,就舍离它,舍离了虚假的可感世界也就回归本心,顿悟真谛。从可感世界到可知世界,没有过程,而是突然。在《九章集》中也是这样的,这突然就叫作ξαíφνη。

现在言归努斯中的相对性、二性。努斯中的可知质料不定之二又被等同于欲求,因为它欲求给予它限定性的太一,就此而言它有待、待于太一。由于努斯的“有”(ο σíα)亦由不定之二构成,有(ο σíα)的相对性就体现在它的欲求(VI8,15,7—8 τα τòφεσι καìο σíα)。否定舍离努斯中欲求的“二性”,也就得到太一的绝对:无欲。III 9,9,4 γàρ κíνησι φεσι,τò δ ο δενò φíεται动是欲,而它无所欲。V3,12,30 ο δ'α λω προυθυμθη它也完全不欲求。

努斯中最具代表性的“二性”是观思活动(νóησι)与被观思对境(νοητóν)二者之间的“二性”。否定舍离努斯之思的二性,得到的是太一绝对性的另一种表达:无思。这个观点在多处被反复论证。但是它的深意没有被完全解释出来。因为有一点没有被解释者注意到:努斯的观思活动(νóησι)与被观思对境(νοητóν)在《九章集》中既被说成是二,又被说成是一。那么,它们在什么意义上是不同的二者,在什么意义上又同一?而对努斯二性的否定,否定的是什么意义上的二性?

首先应当说明,努斯的观思活动(νóησι)与被观思对境(νοητóν),其间的同一与其间的二性不在同一层面上。

认知活动(νóησι)与所认知者(νοητóν)的同一是在本体上(ντι)而言的。它们在本体上同一。因为一方面所认知者νοητóν是真实存在者ν,而真实存在者即完全的现实ν ργεια、非潜在,另一方面努斯的认知活动是纯粹的ν ργεια(不同于灵魂的认知活动从潜在转为现实):就是说,本体上的同一个ν ργεια既是认知活动又是被认知的现实。在多个论证努斯的观思活动(νóησι)与被观思对境(νοητóν)同一的文本中,V3,5是从这个角度论证的:

但如果观思活动νóησι与被观思对境νοητóν同一,那么被观思对境也是最初的存在者ο σíα,因为被观思对境是一现实ν ργεια,因为它当然不是潜在的,不是无理性、无生命的,生命与观思νοε ν不是引入另一者的,如引入石子或无灵魂者。如果被观思对境是现实ν ργεια,是首初的现实,最美的现实,那么它即是观思活动,即真实存在的观思活动ο σιδηνóησι,因为它也是最真实的观思活动。这样的观思活动是最初的,以最初的方式,它是最初的努斯。因为这一努斯不是潜在的,并非努斯与观思活动彼此不同,因为这样它的存在性τò ο σιδε又会是潜在的。如果努斯是现实ν ργεια,它的存在者ο σíα是现实,那么努斯与存在者就由于现实而是同一个,又由于现实,存在者ν与被观思对境是同一个。

而观思活动(νóησι)与被观思对境(νοητóν)之间的二性是在逻辑上而言的,不是说在本体上就分为二者。努斯之识的活动在永恒中净念相继(VI2,21,13—14 συνεχοτν ργεια.V 3,10,18 λλο καìλλο),其所认知者是繁多的可知理相(δ αι=νοητá),永恒中的相继净念与繁多理相彼此互为充分必要条件(一净念若不接另一净念,则不成所认知者之多;所认知者若不为多,则念不下继),彼此互为充分必要条件的是逻辑上的二者。

其实,努斯之识与被观对境可知理相既同一又分二,这印证了以下这样一个事实。同一个ν ργεια,既是纯粹的观思活动,又是被观思的现实,因此努斯之识与被观对境同一。但问题是,这一ν ργεια不完全止于自己的独一,——否则它就已经是太一的ν ργεια,而不是努斯的了,——努斯的特点是,一中含多,多复归一,它的“多”,就体现在,它是ν ργεια的相续。努斯之识的ν ργεια不完全静止于自己,而是有走向下一个ν ργεια的倾向,这倾向就构成ν ργεια的相续,这相续就是努斯的运动。[28]努斯之识的这一运动同时分裂了被观对境,使被观对境亦是繁多的。这样就有了努斯之识与被观对境逻辑上的二性。

现在,由于努斯之识的观思活动与被观对境在本体上是同一的,努斯的相对性、二性并不体现在这个同一上,而是体现在由努斯之识的运动所引发的各种繁多上:努斯之识本身的相续、努斯之识的运动分化了被观对境、由前两者构成努斯之识与被观对境在逻辑上是二者。太一针对努斯的否定,就体现在否定努斯之识的运动,因为这个运动是努斯中一切二性、繁多的原因,也是努斯之识与被观对境之间逻辑上二性的原因。经过这个否定之后,可以得出,太一没有努斯之识的向别处相续的倾向,因此不动;太一没有运动的观思之识与繁多的被观对境二者之间的差别,因此没有建立在此差别之上的思虑。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黑爷求别痞 连载中
黑爷求别痞
如素的风
黑爷身份:神秘莫测的传奇人物,拥有强大的实力和不可深测的背景。性格:冷酷而潇洒,不羁中透露出几分温柔与宠溺。他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内心深藏不露......
2.2万字2周前
相遇和你 连载中
相遇和你
樱三
李云天为天玄宗立下了汗马功劳,原本是天玄宗宗主继承人,却没想到被宗门弟子嫉妒惨遭暗算,迫不得已打开了异世界的通道,将自己元神分离进入了这个异......
4.2万字4天前
垃圾断文章合集 连载中
垃圾断文章合集
一一默rycidxy
所有内容都为言情。这一本是黑历史。我自己写的一些篇章和和别人一起写的一些篇章,会汇集到这本书里。类型多样,风格多样。
1.8万字3天前
魔神对决 连载中
魔神对决
191***612
为了战胜邪恶势力,叶寻与千颜克服重重困难去寻找上古神兽,只为最终一战,给世界一个和平。
10.3万字3天前
锦年金缘 连载中
锦年金缘
浅和苏
很多年后,众人才知道,那年他们的遇见,早已注定……
0.6万字3天前
幻想:不公定律—无罪世界 连载中
幻想:不公定律—无罪世界
维治托劳斯
嘈杂的声音充斥在教室中,所有人都嘻皮笑脸的,一切都很和谐,但是在这片虚伪的和谐中,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恶劣——对同学的另眼相待,谣言乱飞,校园......
0.3万字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