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早期哲学四大学派的第四个学派叫爱利亚学派,这个学派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意大利南部的一些爱利亚城邦,在今天的那不勒斯和塔兰托一带,学派代表人物是克塞诺芬尼、巴门尼德、芝诺、麦里梭,其中巴门尼德的“存在”和“真理之路”这两个概念对后世影响很大。
巴门尼德说: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者存在。这句话看起来有些矛盾,甚至有点像句废话,但是却充满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要理解这句话,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存在”?巴门尼德从他老师克塞诺芬尼那里继承了“一”的哲学思想,克塞诺芬尼认为,万物的本源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神”,当然这个神不是宗教的神,而是思想的神,逻辑的神。这个神不可能是由相同的东西产生的,如果说神自己生出自己,这就无所谓出生,也不可能是由不同的东西产生的,如果是人创造了神,那么白人创造的神是白人,中国人创造的神是黄种人,黑人创造的神肯定是黑皮肤的,因此“神”不是由相同东西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同东西产生的,他一直就在那里,不生不灭,独一无二。巴门尼德后来将这个“独一无二的神”发展为“存在”,他认为存在不光是不生不灭、独一无二,他还是不变不动的。前一篇文章我举过一个例子,河流里面的水在动,但是河流这个概念在我们的思想里是不变不动的。再比如“忒修斯之船”,船损坏了,我们给它重新换了木板,重新修复了,质料变了,但是它还是忒修斯的船,这个概念是不变的。再比如说“你”作为一个人,你身上的细胞经常发生更替,但是即便是所有细胞都换了一遍,“你”这个概念也是不变的。
巴门尼德的第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他在哲学上第一次明确区分了“表象”和“实体”的概念,他认为存在、思想、语言具有同一性,只有在思想中定形的实体才是“存在”的,我们看到的万事万物变化的这个表象恰恰是“非存在的”。后来他的学生芝诺通过归谬法,用“二分法”、“阿克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运动场”等著名的诡辩例子,从反向证明了运动的东西都是恰恰是不存在的,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思想。
巴门尼德的第二个贡献在于,他提出“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别,奠定了以逻辑为基础的形而上学传统。逻辑学有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他律。同一律是指A就是A,爱情价更高的“价”指的是价值的价,而不是价格的价,有了这个基础两个人才能往下讨论,不然就是偷换概念。矛盾律是指A不是非A,你不能说我造的矛最好,盾也最好,那你造的最好的是矛还是非矛呢?排他律是指要么是A要么是-A,不能有其他的选项,高兴的反义词不是悲伤,而是不高兴,因为有可能是疑惑、恐惧等其他情绪。
讲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巴门尼德的那一句晦涩的话了,“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讲的是“真理之路”,这是一条符合逻辑学三大规律的路,A就是A,非A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河流、人、忒修斯的船这些实体在我们思想里是存在的,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的表象不在讨论的范围。“存在者非存在,非存在者存在”讲的是“意见之路”,这是有悖逻辑定律的话,如果说A是-A,-A是A,这还怎么往下研究呢?这不乱套了吗?这句话也是巴门尼德驳斥赫拉克利特的话,表象就是表象,逻各斯就是逻各斯,火明明是表象,你怎么说逻各斯是火,火是逻各斯呢?万物流变都是非存在,万物流变背后的逻各斯才是真实的存在。你看,赫拉克利特认为感官世界背后还有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相加等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而巴门尼德的高明在于,他直接把这两个世界一刀劈成两段,他说背后的那个世界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只是表象,是不存在的。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