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物理化学中的唯物论 ▹
物理化学中的实践观 ▹
物理化学中的认识论 ▹
结论 ▹
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不仅仅对社会的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这个过程中发展壮大而来的自然科学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在自然学科中可以处处见到马克思主义的身影。“然而,由于现代科学的分科、及科学研究的精细化、科学研究的复杂化等原因,自然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长期被社会所忽视,使得在人的思维以及观念当中,马克思主义和自然科学之间有一门巨大的鸿沟”[1-3]。
对于本现状,本人使用自然科学中的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物理化学——所体现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来探讨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关系,从而证明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学习与相关的知识积累需要同时进行。
关键字:物理化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
物理化学中的唯物论
关于物质的定义,在马克思主义的各位经典作家中,列宁的总结最为科学和全面,“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4]。唯物论坚持物质为世界的本源,不存在二元论和唯心论。与之相关,物理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也是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原理,其研究的基本内容都是现实世界的不依赖于我们主观想象所存在的客观存在的物质。
其次,从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来说,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4]。哲学中的“运动”的具体体现为以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为基础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离不开作为“物质”的在化学中的具体体现——原子——的相互作用,而原子也必须通过化学变化后,我们才能确定其存在!正是基于唯物论,使得化学具有一种传统,即研究物质变化的传统:“炼金术研究的是性质的变化;波义耳和拉瓦锡时代,研究的是性质和组成的变化;19 世纪及以后,研究的是性质、组成和结构的变化……”[5-6]
物理化学中的实践观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在物理化学中,任何一种认识都能够从过去的真理推导而来,但是其是否具有真理性,也就这种认识和客观自然的符合程度,过去的真理不能够进行解答,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比如气体包含了为数很多的分子,他们在容器中高速的无秩序运动,不难想象,他们互碰的次数很多,我们无法精确地指导具有某一给定速率的分子究竟有多少,因为一般地讲在某一个瞬间速率正好是v的分子可能很少,甚至可能没有这样的分子。对于这个问题,Maxwell以前的科学家从利用数学工具,推导出速度分布具有平均性;而Maxwell却推导出其运动速率分布符合Boltzmann分布。两者的正确性不能够在思维中进行检验,唯有经过客观世界的检验才能够确定理论的正确性。“20世纪,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可以对分子射线束进行检验,结果表明Maxwell对气体的分布符合实际,从而结束了以往的争论”[7]。
物理化学中的认识论
***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8]。而物理化学的发展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
首先,物理化学包涵着实践到认识的阶段。物理化学中许多理论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是从大量的科学实验以及科研数据中得到。比如作为热力学中的热力学中的第一、第二定律均来自于人们对于实验结果的一种归纳,来源于人们对于19世纪前对于制造第一类和第二类永动机失败无数次结果的一种抽象。无数次的现实社会的实践,经过归纳、抽象才会产生普遍性的一般性原理,即发生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其次,物理化学同样包含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气体的研究,才能对气体进行冷却;对热力学的研究,才有空调、冰箱;对电化学的研究才能产生电能和电池;对化学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才能控制反应,才能产生我们所需要的化学物质;对表面化学的研究,才能有表面活性剂和吸附剂这类化学试剂的存在;对胶体研究,才能获取新型的材料;对统计热力学的研究,才能从微观来指导我们实验……
最后,从整个物理化学的发展史的角度看,物理化学的学科发展中体现着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从《物理化学》(南京大学第五版)中可以发现:第一章中,Boyel和Marriote对气体的观察,得到Boyel-Marriote定律;Charles和Gay-Lussac对气体观察,得到Charles-Gay-Lussac定律;Avogadro对气体的观察,得到Avogadro定律。上述三个对气体的定律都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气体的不同的角度的观察得到的认识结果。当然后来的数学的发展,使得科学家通过微积分的关系,将上述认识结果当做认识对象,运用数学这个工具,对上述结果进行抽象,从而得出气体的状态方程。第二章到第四章的热力学认识也是如此,从最开始的经验定律到最后的四个热力学定律,通过我们的实践活动一步步对世界的认识的深化;第五章的相图,更是这种趋势的具象化,从单个数据组成的点到一系列数据组成的线,再到一堆数据组成的一张张相图,最后抽象出相律这种更深层次的认识。第六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从对反应的不可控到对反应的控制;从对结果的产率的控制到对反应速率的控制;最后还是抽象出控制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第七章,更是将物理化学从宏观深入到微观。第八和第十章,从对偶然的电的刺激的认识,到对电的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认识,到对其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第十三章,对单一相的认识,到对界面或者表面的认识。第十四章,对溶液的认识到对胶体的具体深化。“物理化学发展的过程, 就是在物理化学领域通过科学实践不断发现真理, 又通过科学实践不断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辩证过程”[2]。
结论
通过上述的物理化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的例子可以发现,自然科学和哲学之间既存在对立性,又存在统一性。自然科学作为形而下的学科,用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哲学作为形而上的学科,用来对自然科学中的一般现象进行归纳和抽象,不仅仅将各种自然科学在唯物论的高度进行统一,而且还能够加深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提高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运用自然科学研究客观世界。
如果仅仅关注两者之间的对立性——即两者之间的鸿沟,而忽视内在的统一性,就会犯“热寂说”的错误[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思想也要随之进入新境界,不仅仅要学习形而下的自然科学,还要学习形而上的哲学,这样才能在新时代中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为社会主义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金鹤.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批判旧《物理化学》教材中形而上学观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4(01):25-29.
2. 赵凯华.“热寂说”的终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4):119-125
3. 杨莉宁.物理化学中的哲学思想刍议[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06):51-56.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2015修订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5. 山岗望(日). 化学史传——化学史与化学家传[M]. 第一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6. 道尔顿. 化学哲学新体系[M]. 第一版. 武汉:武汉出版社,1986.
7. 傅献彩, 沈文霞, 姚天扬, 侯文华. 物理化学[M].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8. ***. ***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