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将士归玉门”是发生于东汉时期的一件历史事件,被称为疏勒城保卫战。
历史背景:《后汉书·耿恭列传》中,记载了东汉军队一次跨越数千里、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军的行动,虽然篇幅短小、后人所知甚少,但惊心动魄,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
事情发生在公元75年,完全具备一部战争大片的所有元素:宏大的战争场景,史诗般的远征,残酷的搏杀,坚忍的意志,震撼人心的兄弟情谊,还有各种千钧一发、绝地反击、将计就计……当然,还少不了壮美的风光、人性的温暖与绝望中的希望。
男主角耿恭,出自东汉盛产将军的耿氏家族,他是《耿弇列传》传主耿弇的侄子,史书这么写他:“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耿广就去世了。
公元74年,耿恭来到西域与匈奴作战。众所周知,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大汉王朝将此作为自己的核心利益来经营维护,屡屡与西域前霸主匈奴发生战争。汉军神勇,匈奴不敌,尤其是西汉名将陈汤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并发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后,汉匈战争告一段落。但西汉覆亡后,匈奴卷土重来,西域各国也生出二心,蠢蠢欲动。东汉国力恢复后,重新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这是耿恭出场的历史背景。
典故:他在西域打了一年仗,立下赫赫战功,被任命为戊己校尉——这个跟《鬼吹灯》中的“摸金校尉”不一样,是汉朝在西域专设的一个中高级军官职位,仅次于将军。
翌年春天,东汉大军班师,耿恭率数百人驻守车师后国之金蒲城,牢牢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与驻扎在车师前国之柳中城的同僚关宠互为奥援,防备匈奴侵入西域北道。但大军一退,匈奴又开始大举进攻了,两万人把金蒲城围得水泄不通。
耿恭临危不惧,站在城头对匈奴大军喊道:
龙套:“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汉朝箭神,他中箭的人一定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种心理战,告诉对方,咱们大汉的箭可不一般,一旦射中则生不如死。
匈奴悍勇,哪听这一套,加紧攻城,到了射程内,城墙上黑压压一片箭射下来,匈奴人果然鬼哭狼嚎——耿恭让部下在箭头上涂了毒药,一被射中,剧痛无比,继而伤口溃烂,史书记载说是“虏中矢者,视创皆沸”,这景象确实吓人。
到了夜晚,伤口愈发地疼,整个军营都是哀嚎声。匈奴人郁闷坏了,没想到,更大的郁闷接踵而来:数百人的守军,居然胆敢趁着暴风雨来劫营!他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耿恭组织的敢死队一个冲锋蹂躏了一番,“杀伤甚众”。匈奴头领撑不住了,“震怖”,哀叹说“汉兵神,真可畏也!”溃败而去。
虽然此役大胜,但耿恭知道,匈奴人迟早要回来,金蒲城无法固守。他旋即把部队带到了疏勒城,位于新疆奇台县,当年是汉军修建的一个要塞,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宜于久守。果然,匈奴人又来了,几万人打不过几百人?匈奴人咽不下这口恶气,非得把疏勒城踏平不可!
残酷的攻城战开始了,匈奴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死伤无数,就是攻不下城来。他们于是变强攻为久围,把河流上游给截断了。这一招很毒辣,守军开始缺水,一度“笮马粪汁而饮之”。
耿恭下令打井取水,打到十五丈深,仍不见水。耿恭下拜祈祷,奇迹出现,“飞泉奔出,众皆称万岁”。耿恭继续他的心理战:站在城头,朝匈奴泼水玩。用今天的话来,匈奴人肯定郁闷坏了,嘴中喃喃道:真是活久见!
漫长的围城仍在继续,这时又传来天子驾崩的消息,而车师人也叛变了,与匈奴一起攻城。
几个月过去了,城中“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统统煮了吃了,战士们一个个死去,但要塞仍然没有陷落,幸存者宁死不降,汉军大旗高高飘扬。匈奴人也精疲力竭了,使出招降一招,许诺让耿恭当他们的白屋王,给他找美女当老婆。
耿恭说:
龙套:“好啊,叫你们的使者来。”
匈奴使者来了,耿恭把他抓到城头,一刀杀了(由于有些残忍,就不说了),匈奴人见了,跪倒在地,一片哭声。
一千年之后,岳飞写下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即典出于此。
耿恭此举,断掉了匈奴人最后一个幻想,他们疯狂地攻城,想杀光这些汉人。城里活着的人越来越少,但他们仍在坚持,杀掉每一个靠近的敌人。然而即便如此坚持也不可能击退匈奴,最后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此前派遣到敦煌寻求援军的部下范羌身上。
(未完待续……)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