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桃僵,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古乐府诗《鸡鸣》。这则成语意思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在军事策略上,李代桃僵是“三十六计”之一,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其延伸涵义为:发展必然在个别与整体、暂时与长远的利益上有所取舍,有所牺牲,而后才有所发展。
成语出处:“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刑法非有贷,柔协正乱名。黄金为君门,璧玉为轩堂。上有双樽酒,作使邯郸倡。刘玉碧青甓,后出郭门王。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鸣声何啾啾,闻我殿东厢。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傍。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乐府诗集·鸡鸣》)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所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后人把乐府诗分为十二类,《相和歌辞》便为其中的一类,这类诗歌原本是民间歌谣。而在《相和歌辞·相和曲》里有一篇名为《鸡鸣》,讲述了汉朝望族盛衰无常的生活现状。
这首诗写道,当时社会太平,一片繁荣昌盛,却有一种怪现象,出身卑微的人一旦得了势,就马上成为显赫一时的皇亲国戚。他们作威作福,但是最后不得不沦为刀下亡魂。
传说有兄弟五人,均为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浪荡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当上了侍中郎。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成了钟鸣鼎食之家。所住宅第,黄金雕花的阁门,屋顶的琉璃黄瓦,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仿佛仙子所居。厅堂之上,各种精致的酒樽应有尽有。他们可以彻夜狂欢。
酒酣耳热之时,还有美丽的女乐工在旁奏乐助兴。在他们后花园的池塘之内,有三十六对鸳鸯调情戏水,好不尽兴。后来,五兄弟有人犯了罪,一朝成了阶下囚,不得不接受酷刑。这时其他兄弟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毫不惦念手足之情,互相倾轧,丑态百出。
为此,百姓间流传着一首歌谣:“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旁。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人们借此叹息:井边之桃树与李树相依为伴,虫蛀桃树,往往李树代桃树受蛀而枯萎僵死。李树尚能够以身代为提醒,他们兄弟之情谊连树木都不如!
……
李代桃僵,李树代桃树而死。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兄弟有情却不可相忘于善意的提醒;桃李相伴,不知部分牺牲,最终将整体受伤。其延伸的涵义在于,发展必然在个别与整体、暂时与长远的利益上有所取舍,有所牺牲,而后才能有所发展。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育人题材。井边的桃树与李树,尚且知道相依为伴,互相帮助,树木之间兄弟感情都这么深厚,在人类社会中更应如此。
———————
揠苗助长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
龙套:“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
握苗助长,告诉我们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目标。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