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本作走马看花,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本用以形容科举中第后得意、愉快的心情。现多用以比喻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含贬义。语出唐·孟郊《登科后》。
最早出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演变过程:明·毕魏《三报恩》卷上:“场中看文,走马观花。”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二十三回:“列公听这部书,也不过逢场作戏,看这部书,也不过走马观花。”
唐朝中期,有位有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虽然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的家属都养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敲开仕途的大门。
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而这时,他也已经四十六岁了。
几十年的拼搏,终于如愿以偿,孟郊高兴极了。他穿上崭新的衣服,扎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美丽的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的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他写下《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那种穷困窘迫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我高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
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孟郊数次落第,这次居然金榜题名,说明平日里脚踏实地准备好,等到机会来临才能牢牢抓住。
一个人若怀才不遇,整天怨天尤人,丧失进取之心,才华也终会泯灭于人世间。如果人们搞调查研究也“走马观花”,那就不可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也就不可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变“走马观花”为“下马观花”,那情况又不一样。“下马观花”能切实深入实际,更容易了解事物本质。
———————
摇尾乞怜,意思是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含贬义。出自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成语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南海的北岸,长江的南边,人们说这里有一条龙,与一般鳞甲类动物不一样。如果它得到水,便可以在风雨中变化,在云空上下腾舞并不困难;如果它离开了水,也只是七八尺之间的身量而已。虽然没有高山、长坡、大道以及绝对险阻的障碍,但它的处境却十分尴尬。因为它不能自己引来水,如果被水獭之类讥笑,也是正常的。
这条陷于干枯的龙,如果遇见有力量的人,怜悯它的困境并改变它的命运,不过是“一举手一投足”之劳罢了。但是,这条龙与一般物不一样,它为此很自负,说:“我宁可在泥沙中枯烂而死,也是快乐的。如果俯首贴耳、摇尾乞怜的话,就不是我的志向了。”
由于这条龙不肯屈已求人,所以有力量的人遇见它,“熟视之若无睹”也。如此一来,这条龙是死是生,当然也就不可能知道了。
如今,又有一位有力量的人出现在这条龙的面前,暂且试着抬起龙头长啸一声吧。怎么知道有力量的人不怜悯它的困境,只是忘记“一举手一投足”的劳力而送它到江河去呢?
有人怜悯,是命;有人不怜悯,是命。知道是命,还要向人长啸,也是命。韩愈如今的处境,与这条龙相似。所以,我忘记了疏慢愚笨的过错,写下了这篇文章。
……
有唐一代,尤其是盛唐,朝野上下有着浓郁的荐贤风气。士大夫以举荐贤才为荣耀,不少贫寒士子也通过献诗献赋吸引上层统治者的注意,进而得以施展怀抱。盛唐士人的干谒行为,尤其是其中流传下来的诗文,大多写得光明磊落,风骨超然,展现了他们对个人才能的自信和对功名的渴望。但是中晚唐以后,官场和考场风气日渐腐败,荐贤和干谒之风也变质了。
该故事讲述了作者生活在那个时代,只有在一定地位上才能施展济世抱负,走援引之路也不得不然,再说作为一个长期受封建儒家思想的熏陶,不愿屈膝与急切求援引的内心矛盾也可以理解的,对于那种穷通利达,戚戚于心,也应从历史时代上来加以掂量了。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亟望援引的希望,实际上也反映了在封建时代有识之士往往受困,才华得不到施展的严峻现实。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