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体论自然主义
1.1 产生因果差异
1.2 现代科学与因果影响
1.3 物理主义的兴起
1.4 还原物理主义和非还原物理主义
1.5 物理主义的向下因果关系
1.6 有意识的属性和闭包参数
1.7 道德事实
1.8 数学事实
2.方法论自然主义
2.1 哲学与科学
2.2 堪培拉计划
2.3 综合先验直觉?
2.4 直觉的作用
2.5 数学、模态和道德知识
参考书目
学术工具
其他互联网资源
相关条目
1.本体论自然主义
1.1 产生因果差异
本体论自然主义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所有时空实体都必须与物理[3]实体相同或形而上学地由物理[3]实体构成。因此,许多本体论自然主义者对精神、生物、社会和其他此类“特殊”主题采取物理主义态度。他们认为,对于精神、生物和社会领域来说,除了物理实体的排列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了。
这种本体论自然主义的驱动动机是需要解释特殊实体如何产生物理效应。因此,许多当代思想家对精神领域采取物理主义观点,因为他们认为,否则我们将无法解释精神事件如何因果影响我们的身体和其他物理物品。类似的考虑激发了对生物领域、社会领域等的本体论自然主义观点。
为什么需要考虑物理效应会对某些类别施加任何实质性的自然主义限制,这可能不是显而易见的。毕竟,根本不科学的“超自然”事件对物理过程产生因果影响的想法似乎没有任何先验的不连贯之处,正如有关非物质神灵和其他奇异生物干预世俗的传统故事的概念说服力所证明的那样。
然而,即使没有先验的反对意见,也可能对这种对物理世界的非自然因果影响存在后验的反对意见。下面我们将看到现代科学理论如何对能够产生物理效应的实体类型施加严格的限制。鉴于精神、生物和社会现象确实具有这样的影响,因此它们必须满足相关的限制。
请注意,这种论点如何直接影响那些确实具有物理效应的类别。它没有对缺乏任何此类效果的类别施加直接限制,这些类别可以说包括数学和模态领域,也许还包括道德领域。我们将回到以下问题:对于下面第 1.7 和 1.8 节中的此类假定无效的类别,本体论自然主义观点是否还有任何进一步的理由。
1.2 现代科学与因果影响
现代科学对于能够产生物理效应的事物的看法有一段有趣的历史(Papineau 2001)。即使只是为了防止对本体论自然主义的普遍反应,值得重述这段历史的轮廓。有时有人认为,本体论自然主义并非建立在原则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某种无可争辩的承诺之上,某种将一个人的哲学色彩钉在自然主义桅杆上的最终决定。 [4]这一诊断似乎得到了本体论自然主义学说的历史偶然性的支持,特别是它们仅在过去几十年才广泛流行的事实。然而,对相关科学史的熟悉会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事实证明,自然主义学说远非随短暂的时尚而变化,而是密切响应关于可能产生物理影响的原因范围的科学观点。
这段历史的简短版本是这样的:(1) 17 世纪的机械物理学只允许非常有限的此类原因; (2)早期牛顿物理学更加自由,实际上并没有对物理效应的可能原因施加任何真正的限制; (3)然而,十九世纪中叶能量守恒的发现再次限制了可能原因的范围; (4) 此外,二十世纪的生理学研究可以说为进一步的限制提供了证据。
现在让我们慢慢地排练这个故事。
(1)十七世纪初的“机械哲学家”认为,任何物质体除非受到作用,否则都会保持恒定的速度,并且认为所有的作用都是由于一个物质粒子与另一个物质粒子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如此说来,机械哲学立即排除了除了撞击物质粒子产生物理效应之外的任何事情。莱布尼茨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得出结论,它质疑笛卡尔的互动二元论,即非物质思想影响着物质世界(Woolhouse 1985)。 (当然,莱布尼茨并没有因此拒绝二元论并接受物理主义观点,即心灵是由物质粒子组成的,而是选择了“预先建立的和谐”。这种观点通过否认心灵事件具有任何实体性来避免心灵的本体论自然主义观点。物理效应将在下面的 1.6 节中进一步讨论。)
(2) 十七世纪末,牛顿物理学取代了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的机械哲学。这恢复了互动二元论的可能性,因为它允许无形的力量以及影响可能导致物理效应。牛顿物理学对于存在的力的种类是开放式的。早期牛顿主义者将基本的精神力和生命力与磁力、化学力、内聚力、引力和冲击力一起提出。因此,他们认为物质世界中的特殊心理行为完全符合物理学原理。此外,牛顿力学的原始原理中没有任何内容可以阻止精神力量自主和自发地产生,这与关于精神运作的常见假设一致(Papineau 2001:第7节)。
(3) 十九世纪中叶,动能和势能守恒逐渐被接受为物理学的基本原理(Elkana 1974)。就其本身而言,这并不排除基本的精神力或生命力,因为这些力没有理由不应该是“保守的”,其运作方式是通过势能的增益来补偿动能的损失,反之亦然。 (“神经能量”这个术语是 19 世纪末流行的假设的遗留物,即心理过程储存一种势能,然后在行动中以动能的形式释放出来。)然而,能量守恒确实意味着任何此类能量特种部队必须受到严格的决定性法则的约束:如果精神力或生命力自发产生,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确保它们永远不会导致能量增加。
(4)在二十世纪的过程中,所接受的科学观点对物理影响的可能原因变得更加严格,并排除了任何特殊的精神或重要原因,即使是受法律管辖和可预测的类型。详细的生理学研究,特别是对神经细胞运作的研究,没有表明任何物理效应无法用也发生在活体之外的基本物理力来解释。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对特殊精神力或生命力的信仰已成为少数人的观点。这导致了现在被称为“因果封闭”或“物理因果完整性”的学说被广泛接受,根据该学说,所有物理效应都有完全的物理原因。
1.3 物理主义的兴起
这一历史序列揭示了本体论自然主义学说的演变。正如莱布尼茨所观察到的,在十七世纪最初的机械阶段,占主导地位的严格机制与互动二元论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然而,在牛顿第二阶段,一旦机制被对力的更自由的理解所取代,科学就不再对二元论以及更普遍地对物理效应的非物理原因提出任何反对。因此,默认的哲学观点是一种非自然主义的互动多元论,它承认广泛的基本非物理影响,包括自发的精神影响(或当时被称为“灵魂的决定”)。
在第三阶段,十九世纪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继续允许特殊的非物理力可以与物理世界相互作用,但要求它们受到严格的力定律的约束。自成一体的精神力和生命力仍然被广泛接受,但关于能量守恒意义的广泛哲学辩论导致人们普遍认识到任何此类力量都需要受到法律管辖,从而适合科学研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缺乏完全物理主义的本体论自然主义。精神力量和其他特殊力量仍然是自成一体的、非物质的,但即便如此,它们也属于科学法则的范围,因此不能自发地运作。 (正如当时许多评论家所认识到的那样,这种较弱形式的自然主义已经具有重要的哲学含义,特别是对于自由意志的可能性。[5])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阶段,对物理因果封闭性的接受导致了成熟的物理主义。因果闭合命题意味着,如果精神和其他特殊原因要产生物理影响,它们本身就必须是物理构成的。因此,它产生了强烈的物理主义学说,即任何具有物理效应的事物本身都必须是物理的。
为了支持对 20 世纪历史的这种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支持物理主义的哲学论证是如何开始出现的。其中一些论点明确呼吁物理领域的因果封闭(Feigl 1958,Oppenheim and Putnam 1958)。在其他情况下,对因果闭合的依赖隐藏在表面之下。然而,不难看出,即使在后一种情况下,因果闭合命题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例如,考虑 J.J.C. Smart(1959)认为,我们应该将精神状态与大脑状态等同起来,否则这些精神状态将成为“法理吊坠”,在解释行为中不起任何作用。或者采用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1966)和大卫·阿姆斯特朗(David Armstrong,1968)的论点,即由于精神状态是根据其因果作用挑选出来的,并且由于我们知道身体状态发挥着这些作用,因此精神状态必须与那些身体状态相同。最后,考虑唐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1970)的论点,即由于控制行为的唯一法则是将行为与物理前因联系起来,因此精神事件只有在与那些物理前因相同时才能成为行为的原因。乍一看,这些论证需要因果闭合命题可能并不明显。但是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如果不假设封闭命题,那么这些论点都不会保持说服力,因此,一些物理效应(手臂中物质的运动,也许,或者运动神经元的放电)仍然是开放的。煽动这些运动)根本不是由先前的身体原因决定的,而是由特殊的心理原因决定的。
量子力学常常被认为背离了决定论。有时有人认为,这种非决定论为特殊的非物理原因影响物理世界创造了空间。然而,即使量子力学意味着某些物理效应本身是不确定的,它也没有理由怀疑因果闭合命题的量子版本,即这些效应的可能性完全由先前的物理环境决定。仅此一点就足以排除特殊的非物理原因。对于这种自成一体的原因,如果它们要真正有效,就必须对物理效应的机会产生独立的影响,而这本身就与量子因果封闭的主张不一致,即这种机会已经由先前的物理环境决定了。 。再一次,似乎任何对物质领域产生影响的事物本身都必须是物质的。
1.4 还原物理主义和非还原物理主义
明确因果闭合原理支持物理主义的方式是值得的。首先,我们假设精神原因(生物的、社会的……)会对身体产生影响。那么因果闭合原理告诉我们,那些物理效应有物理原因。因此,为了避免这些物理影响的原因出现不可接受的扩散(没有“系统性的过度决定”),我们需要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影响的精神(生物、社会……)原因在本体论上与其物理原因并不分离。
然而,即使这种一般性的论证路线被接受,对于它对本体论独立性的否定究竟需要什么,也存在不同的观点。让我们同意,原因是涉及属性实例化的“事件”(或“事实”)。 [6]因此,如果某个特殊原因在本体论上不与某些物理原因分离,那么它所涉及的属性实例化本身就不能与物理原因中涉及的属性实例化本体论分离。然而,目前对于这一限制的严格程度存在不同看法。
一学派认为,它需要类型同一性,即相关特殊属性与物理属性的严格同一性。另一方则是“非还原性”物理主义者,他们认为,只要特殊原因所涉及的属性是由物理属性“实现”的,特殊原因的因果效力就会受到尊重,即使它们没有被还原地等同于物理属性。
类型同一性是确保特殊原因和物理原因不可分离的最明显的方法:如果完全相同的属性包含特殊原因和物理原因,则这两个原因本身将完全相同。尽管如此,类型同一性仍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学说。例如,关于思想的类型同一性意味着思考二的平方根的属性与某些物理属性相同。这看起来非常难以置信。即使所有具有这种想法的人类都必须通过他们大脑的某些共同物理特性来区分(这本身似乎不太可能),但仍然存在这样的论点:其他生命形式或智能机器人也将能够思考两个,尽管他们的大脑可能与我们的大脑没有明显的物理特性(Fodor 1974,Bickle 2013)。
这种“可变实现”论点导致许多哲学家寻求另一种方式来调和精神和其他特殊原因的功效与因果封闭命题,这种方式不需要非物理和物理属性的严格同一性。这种“非还原物理主义”的总体思想是允许给定特殊属性的实例化始终基于物理属性的实例化或形而上学地由物理属性的实例化确定,但要补充的是,这些“实现”物理属性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所不同。案例。因此,举例来说,任何思考二的平方根的人都会凭借实例化某些物理属性来这样做,但这些在不同情况下可能是不同的物理属性——在一个人身上,它可能是一组神经排列,在另一个不同的集合中,以及在其他生命形式中,它可能根本不涉及神经特性。
有各种更详细的方法来充实这种非还原物理主义的想法。一个共同的特征是要求特殊属性应该形而上地附加在物理属性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两个共享实现物理属性的存在都必然共享相同的特殊属性,即使如此实现特殊属性的物理属性可以是不同众生有不同。可以说,这确保了特殊属性的任何特定实例除了其物理实现之外不需要任何其他东西——即使上帝也无法在不创造你的感觉的情况下创造你的大脑状态——但又避免了特殊属性与物理属性的任何还原性识别。 (这是物理主义随附性表述的粗略草图。更多信息请参见 Stoljar 2015。)
一些哲学家反对说,非还原物理主义实际上并没有满足物理主义的原始动机,理由是它没有真正调和心理和其他特殊原因的功效与因果封闭论(Kim 1998,Robb and Heil 2014:第 6 节)。根据非还原物理主义,特殊属性与任何严格的物理属性在类型上并不相同,尽管它们是附加在它们之上的。这似乎意味着任何给定的特殊原因都将不同于实现它的物理原因,因为它涉及不同属性的实例化。 (思考二的平方根的属性绝对与在我身上实现它的神经属性不同,因为另一个存在可以共享前一个属性而不共享后者。)
非还原物理主义的反对者则坚持认为,这毕竟给我们带来了特殊原因物理效应的令人无法接受的原因扩散——既包括因果封闭命题所隐含的物理原因,也包括独特的特殊原因。对此,非还原物理主义的拥护者回应说,如果还明确指出后者在形而上学上先于前者,那么这种明显的原因重复并没有什么问题。
这里的问题取决于不同类型的系统性过度决定的可接受性(Bennett 2003)。所有人都同意,如果特殊原因的物理影响总是有两个形而上学独立的原因,那将是荒谬的。将其插入物理主义的因果封闭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已经具有完整物理原因的影响,不可能存在形而上学独立的非物理原因(例如笛卡尔二元论心理原因)。然而,即使如此排除了两个本体论独立原因的“强过度决定”,也不一定排除物理原因和形而上学附带特殊原因两者的“弱过度决定”。非还原物理主义的拥护者认为,这种过度决定性是良性的,并且与因果论证对强过度决定性的否认相一致,因为现在这两个原因在形而上学上并不截然不同——特殊原因并不是真正附加于物理原因的(仅此而已)你的感受比你的大脑状态更需要)。
1.5 物理主义的向下因果关系
最近的一些作家探索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维护非减少心理和其他特殊原因的因果效力。如果“良性的过度决定”选项说某些影响有特殊原因和物理原因,那么这些作者则主张某些影响有特殊原因而不是物理原因。
假设一只鸽子啄深红色的瓷砖。啄食是由特定的色调(深红色)还是更通用的颜色(红色)引起的?自然的答案是这取决于情况。如果鸽子只啄深红色的瓷砖,而不啄其他颜色的红色,那么就是深红色引起了啄食;但如果鸽子啄任何红色阴影,那就是红色。诸如此类的例子导致许多作者要求因果关系与其影响成正比(Yablo 1992;Menzies 2008;List and Menzies 2009,2010)。我们应该将效果归因于足够具体的属性,但不能比这更具体。
这表明有时特殊原因而不是其物理实现者可能对物理效应负责。假设我想叫一辆出租车,这个愿望是通过某种大脑状态实现的,然后我挥动手臂。看来,与挥动的欲望成正比,而不是与大脑状态成正比,因为如果我的欲望以不同的方式实现,我仍然会挥动我的手臂,但如果我根本没有这个欲望,我就不会挥动我的手臂。 。
有人会说,在这种情况下,欲望可以解释挥手的原因,但引起挥手的仍然是大脑状态。这种想法诉诸直觉,即真正的因果关系总是由基本的物理相互作用、由物质的相互碰撞构成的。但这种直觉并不是决定性的,并且许多理论考虑都反对它。例如,詹姆斯·伍德沃德(James Woodward)提出的因果关系的“差异化”解释意味着,一般属性常常掩盖其作为原因的更具体的认识(Woodward 2005),因果关系是一种相对宏观的现象,其时间不对称性类似于热力学的时间不对称性(Loewer 2007,Papineau 2013)。
值得注意的是,主张这种向下特殊因果关系的物理主义者正面临着锯断他们所坐的树枝的危险,因为他们现在似乎在提倡物理因果封闭的反例。如果我的手臂的挥动是由我的欲望引起的,而不是由我的大脑状态引起的,那么它似乎有一个精神原因,而不是一个物理原因,从而违背了结论性命题,即每个物理效应都有一些完全物理的原因。由于拥抱物理主义的最初理由应该是科学发现物理领域是因果封闭的,这似乎让物理主义者处于尴尬的境地。
然而,即使“向下”因果关系的例子确实破坏了物理因果封闭的论点,仍然有可能根据法理决定下的封闭而不是因果封闭来修改物理主义的原始论证。 [7] ]比例因果关系的概念中没有任何内容威胁到现代物理学表明所有物理效应(或其机会)完全由物理前因在法理上决定的观点,即使它们并不总是由物理前因引起的。这本身就表明,形而上学独立的特殊原因意味着对物理事件的强烈过度决定,这是不可接受的。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