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思想
1.1 介绍
1.2 阐述
1.3 谦虚
2. 相邻概念
2.1 介绍
2.2 拜物教
2.3 客观化
3、主客观的异化
3.1 主观异化与客观异化的区别
3.2 诊断模式
3.3 应用
4. 是什么导致分居成为问题?
4.1 “不当”的标准
4.2 人性本质
4.3 替代标准
5. 异化与价值
5.1 负面因素
5.2 积极因素
5.3 道德是异化的
6. 一些(未解决的)经验问题
6.1 内容
6.2 范围
6.3 预后
参考书目
学术工具
其他互联网资源
相关条目
一、基本思想
1.1 介绍
“异化”一词通常被认为起源于相对现代的欧洲。在英语中,这个词在十五世纪初就出现了,已经拥有了一系列有趣的联想。 “疏远”及其同源词可以有多种含义: 指个人与上帝的疏远(威克利夫圣经中是这样出现的);所有权的合法转让(最初,特别是土地所有权);以及精神错乱(一种历史联系,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精神科医生”一词的使用)。有时有人说“异化”通过英语的法律用法进入德语,尽管 G.W.F.例如,黑格尔(1770-1831)通常使用“Entäusserung”而不是“Entfremdung”来指代财产转让(Hegel 1991a:§65)。 (只有后一个术语与“fremd”或“alien”有词源联系。)此外,也许第一个关于异化的哲学讨论,至少是任何复杂的讨论,都是在法语中进行的。在《第二篇论述》中,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诊断出“自尊心”的“发炎”形式——一种自爱(在古老的英语翻译中有时被译为“骄傲”或“虚荣”)——其毒性被放大了通过某些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以异化的自我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在那些以某种方式与自己的本性分离的个人的行为和生活中(见Rousseau 1997,和Forst 2017,526-30)。
一般而言,关于异化概念的有用描述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可以在不涉及由特定作者提出或与特定知识传统相关的特定帐户的复杂性的情况下有效地表达什么。然而,这里有一个基本思想,它似乎抓住了许多这些作者和传统,并且并不是过于难以捉摸或难以理解。
这种疏离的基本概念指出了一系列涉及自我和他人的社会和心理弊病。更准确地说,它将异化理解为存在于同一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有问题的分离。
1.2 阐述
基本思想的表述可能过于简短而不易理解,但稍微详细说明无疑会有所帮助。这里提供的异化特征——作为一种社会或心理疾病,涉及到属于同一的主体和客体的有问题的分离——涉及三个组成要素:主体、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依次详细介绍这些内容会很有帮助。
首先,这里的主体是自我;通常但不一定是一个人、一个个体代理人。 “不一定”,因为主题也可能是,例如,某种群体。似乎没有充分的理由否认集体和个人代理人可能与某些对象疏远。例如,除了安娜与她的政府疏远之外,妇女或公民也可能发现自己与政府疏远。
其次,相关对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这些包括: 不是主体的实体;另一个或多个科目;和自己。这里的客体可能是一个不是主体的实体;例如,比阿特丽斯可能与自然世界、社会实践、机构或社会规范疏远,在这些实体中,没有一个实体被理解为任何类型的代理人。此外,客体可能是一个实体,它是另一个主体、另一个人或群体;例如,比阿特丽斯可能会疏远她儿时的朋友塞西尔,而比阿特丽斯也可能会疏远她自己的家人。最后,这里的客体可能是原来的主体;也就是说,这种关系可能存在自反性的变体,例如,比阿特丽斯与她自己疏远了。
第三,这种关系是属于同一实体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问题的分离关系。所有这些要素都是必需的:必须有分离;分离一定是有问题的;它必须在适当归属的主体和客体之间获得。
分离的想法很重要。并非相关实体之间所有有问题的关系都涉及疏远。例如,过度融入其他物体也可能是一种有问题或功能失调的关系,但它并不是通常被认为的疏离。例如,想象一下,塞西尔在她的家庭成员之外没有生命,没有身份,找不到任何意义。至少对于现代人来说,人们很容易说她与家人的关系“不健康”,但说她与家人关系疏远似乎很奇怪。疏离通常涉及与某物的分离。
这些有问题的分离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单词和短语来表示。基本思想似乎不需要特定的词汇。这里的语言多样性可能包括暗示的词语:断裂(“分裂”、“断裂”、“分叉”、“分裂”等);孤立(“冷漠”、“无意义”、“无能为力”、“脱节”等);和敌意(“冲突”、“对抗”、“统治”等)。所有这些以及更多可能是表明相关类型有问题的分离的方式。当然,特定的作者可能会更系统地使用语言,但似乎没有理由坚持认为基本思想需要特定的词汇。
相关分离在某种程度上必然是有问题的想法也很重要。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分离不一定会出现问题。例如,冷漠的关系可能会或可能不会出现问题。举一个没有问题的例子,考虑一下杰出的西班牙建筑师丹妮拉(Daniela),当有人引起她的注意时,她发现她对太平洋岛屿纽埃岛和新西兰之间复杂的宪政关系不关心,而且冷漠。她在这件事上的冷漠看起来没有问题。也许不太明显的是,敌对关系也可能如此。也就是说,这种敌意也可能会或可能不会成为问题。举一个没有问题的例子,考虑一下伊妮德和弗朗西斯卡,这两位极具竞争力的中量级拳击手首次参加奥运会。这两位女运动员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对抗和积怨很可能是完全合适的。毕竟,如果伊妮德与弗朗西斯卡的认同太密切——想象一下,她经历的每一次对弗朗西斯卡欲望和利益的打击都是她自己的失败——她不仅不可能登上领奖台,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她也未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候选人。拳击手。
这里的建议是,要适当地提出问题——适当的,即构成异化的例子——必须在适当归属在一起的主体和客体之间获得分离(Wood 2004:3)。更准确地说,候选分离必须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适当和谐或联系产生挫败或冲突。例如,想象一下,丹妮拉的冷漠和伊妮德的敌意,现在也采取了适当的有问题的形式。或许我们会发现,丹妮拉对她毕生的事业越来越淡漠,她不再关心她以前一直热衷和痴迷的设计和建造问题;她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与此同时,伊妮德开始对她以前信任和喜爱的家庭伴侣产生厌恶和怀疑的感觉。这些分离的例子(冷漠和敌意)之所以显得有问题,是因为它们违反了相关实体之间和谐或联系的某些基线条件。 (在早期无问题分离的例子中似乎没有获得这种基线条件。)当正确归属在一起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分离、挫败或与基线连通性或和谐发生冲突时,疏远就会出现。说它们适当地属于在一起,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和谐或联系的关系是合理的、自然的或良好的。反过来,那些令人沮丧或与基线条件相冲突的分离相应地是不合理的、不自然的或糟糕的。 (对于这种特征的一些抵制,请参见 Gilabert 2020, 55-56。)当然,目前还没有确定什么可以建立这种基线和谐,例如理性、自然或良好。这也不是说破坏基线和谐被认为是坏事,疏远永远不可能是合理或积极的步骤。 (这些问题分别在 4.1 和 5.2 节中进一步讨论。)
1.3 谦虚
这种异化的基本概念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多样化但独特的社会和心理现象。挑选出一类实体,除了主体和客体的这种有问题的分离之外,它们可能没有什么共同点。这里有问题的分离是在自我(包括个人和集体主体)和他者(包括其他自我、自己和非主体的实体)之间。如此理解,异化的基本概念似乎在很大程度上起着诊断或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有问题的分离可能表明自我或社会世界出了问题,但其本身并不能对这些弊病提供解释或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异化的基本思想在概念上看起来相当温和。特别是,这个想法不一定致力于某些有时可能在文献中找到的更强烈的主张。例如,所有这些社会和心理疾病的特征都是有问题的分离,但这并没有使疏远成为一种自然的类型,就像借用约翰·斯图尔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的一个例子一样,白色物体的类别是一种自然的类型(Wood 2004) :4)。例如,也不需要暗示该叙述所确定的各种形式的异化之间必然相互关联;例如,它们都是由相同的潜在因素来解释的。当然,特定的理论家可能已经构建了或多或少合理的异化解释,这些解释确实推进了这些或类似的更强有力的主张。例如,年轻的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通常被认为认为,异化的一种系统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所有其他形式(Wood 2004:4)。这里的主张很简单,基本思想并不需要这些以及其他更强有力的主张。
也就是说,异化的基本思想似乎只需要一些补充就能显着扩大其关键范围。考虑一下在这种情况下经常提出的两个进一步的建议:异化指出了现代自由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重要的社会和心理疾病; “异化”的概念与许多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所关注的“不公正”的概念不同。这些熟悉的主张并不夸张,但是,如此理解,异化的概念似乎对当代自由社会(因为包含异化)和当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因为忽视异化)都有一些关键意义。隐含的批评建议——异化的概念揭示了自由社会和自由主义理解中存在一些重大问题——看起来绝非微不足道。 (当然,要确定这些所谓的失败揭示了自由社会或自由政治哲学的根本缺陷,是相当困难的。)
特定的异化理论通常会限制他们感兴趣的有问题的分离的范围,并对所描述的异化的程度和预后引入更多的解释性说明。例如,他们可能关注社会而非心理疾病,并认为这些疾病是由相关社会的某些结构特征(例如经济安排的特定方面)引起的。这种解释性主张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毕竟,了解问题的原因似乎有助于确定问题是否以及如何得到缓解或克服。然而,考虑到在此背景下特定思想家和传统之间存在重大分歧,这些解释性主张并不容易进行一般性讨论。还要注意,引入这些不同的范围限制和各种相互竞争的解释性权利要求,增加了相关说明的复杂性。然而,仅凭这些复杂性很难解释异化概念为何被认为过于困难或难以捉摸,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值得的。它们的影响可能是由一些现代读者不熟悉的语言和论证结构复合而成的——至少在与异化概念最常相关的知识传统(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是如此。
2. 相邻概念
2.1 介绍
谈论一下异化与所谓“相邻”概念的关系可能会有所帮助。这里讨论的两个例子都来自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传统。即拜物教和客观化的概念。消除这些不同概念之间关系的歧义有助于阐明异化的总体形态。然而,它们也被讨论,因为有时将异化与拜物教或客观化混为一谈,无论是在这两种传统之内还是之外。即使对异化的某些特定处理确实将相关概念彼此等同,但更好地将异化理解为既不是拜物教也不是客体化的同义词。相反,拜物教只是异化可以采取的一种形式,并不是所有的客体化都涉及异化。
2.2 拜物教
这些相邻的想法中的第一个是拜物教。这里的“拜物教”指的是人类的创造物以某种方式逃脱了(我们可以说它们不恰当地脱离了)人类的控制,获得了独立的外表,并奴役或统治了它们的创造者。
在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传统中,令人惊讶的是,范围广泛的社会现象——包括宗教、国家和私有财产——都被描述为具有拜物教的特征。事实上,马克思有时将拜物教现象视为现代性的一个显着特征。以前的历史时代的特点是人对人的统治,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是物对人的统治。我们可以说,“资本”已经取代了封建领主。例如,考虑一下现代文化中“市场力量”被理解和描述为人类控制之外的东西的频率,就像决定我们命运的自然力量一样。在《共产党宣言》的一幅著名图像中,马克思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描述为“像巫师一样,他不再能够控制他用咒语召唤出来的阴间的力量”(Marx and Engels 1976:489) )。
为了阐述这种拜物教的观念,请考虑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1804-1872)著作中广泛理解的基督教宗教意识的例子。 (费尔巴哈是青年马克思等人的同时代人,并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费尔巴哈对宗教意识的哲学分析的著名且简单得令人放心的结论是,在基督教中,个人崇拜人性的谓词,摆脱了个人的限制并投射到一个理想的实体上。然而,对于费尔巴哈来说,这并不是纯粹的智力错误,而是已经产生了社会、政治和心理后果,因为这个“神”现在开始奴役和统治我们。尤其重要的是,基督教的上帝要求个人在现实世界中做出牺牲,通常是以否认或压制他们的人类基本需求的形式。例如,基督教的婚姻观念被描述为以压抑和惩罚人类肉体的方式运作,而不是神圣化和满足人类的肉体(Leopold 2007:207-210)。
根据费尔巴哈的解释,宗教意识看起来是异化采取拜物教形式的一个例子。也就是说,主体和客体(个人和他们自己的人性)之间存在着有问题的分离,并且它采取了人类创造的形式(上帝体现的物种的概念)逃脱了我们的控制,实现了人类创造的出现。独立,并奴役和统治我们。在马克思看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也是如此。资本呈现出一种独立的社会权力的样子,它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和其他)关系。马克思本人也对这种相似之处感到震惊,并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供了以下类比:“正如在宗教中,人受到他自己大脑的产品的统治一样,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他也受到他自己大脑的产品的统治。”他自己的手”(马克思1996:616)。然而,与其将异化与拜物教等同起来,不如将拜物教视为异化可能采取的一种特殊形式。 (需要明确的是,似乎没有理由认为马克思会或应该不同意这一主张。)
特别要注意的是,尽管马克思对异化的讨论经常使用拜物教的语言,但并非所有讨论都采取这种形式。例如,考虑一下有时据说存在于现代个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有问题的分离,因为前者认为自己和行为就好像他们与后者是孤立的、切断的或疏远的。这里的想法反映在马克思著作中不那么“普罗米修斯”的时刻,例如,在这样的建议中,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适当关系不涉及我们对“他者”的工具性统治,而是对我们的复杂性的同情性欣赏。与自然世界的相互依存,而我们实际上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这些时刻也许在马克思对当代“生态”威胁(包括森林砍伐、污染和人口增长)的讨论中最为明显,并且通常涉及他对人类与自然之间适当关系的“新陈代谢”解释(Foster 1999)。人类与自然之间不恰当的现代关系看起来像是一个疏离的例子——自我与他人之间存在着有问题的分离——但拜物教的某些核心特征似乎不存在。最明显的是,自然世界并不是脱离我们控制的人类创造;它是人类创造的。尤其重要的是,因为自然不是人类的创造。此外,这种特殊的分离对人类的影响并不完全适合奴役和统治的语言。事实上,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我们与自然世界的不恰当分离似乎体现在我们对自然的无情工具性对待,而不是自然对我们的暴政。
2.3 客观化
这些相邻的想法中的第二个是客观化。这里讨论的概念不是客观化的概念——在某些女权主义和康德传统中很常见——它涉及系统地对待一个人,就好像她是一个物体、事物或商品一样的道德不当(Nussbaum 1995)。这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现象,但与这里无关。在目前的背景下,客观化指的是生产活动在调节人类与自然世界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中的作用。这种联系在某些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传统中最为常见,马克思经常使用德语术语“Vergegenständlichung”来描述这里所谓的“客观化”(例如,1975:272)。
人类被视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并依赖于自然世界。然而,大自然的恩赐最初是有些吝啬的;结果,人类从原始的稀缺状态面对自然世界,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努力改变自然的物质形式(通常是通过制造事物),使其更好地反映和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自然世界和人类都发生了转变。通过这种对物质环境的集体塑造,以及生产力的提高,自然世界变得不再那么“他者”,而且人类也因此开始将自己客观化,以具体形式表达自己的基本力量。我们可以说,这些改变世界的生产活动体现了人类不断进步的自我实现。
因此,所有生产活动似乎都涉及客观化。然而,马克思坚持认为,并非所有生产活动都涉及异化。此外,一些其他形式的异化——与生产活动无关——与客体化没有明显的联系。
马克思认为,生产活动可能会也可能不会采取异化形式。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活动通常被认为是采取异化的形式。而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活动通常被预测会采取一种非异化的或有意义的形式。概括地说,我们可以将异化劳动(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描述为:被强迫;不涉及自我实现(不发展和部署基本的人力);无意满足他人的需要;并且没有得到其他人的适当赞赏。而且,概括地说,我们可以将非异化的或有意义的工作(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描述为:自由选择;涉及自我实现(基本人力的发展和运用);旨在满足他人的需求;并受到其他人的适当赞赏(Kandiyali 2020)。在这两个社会中,生产活动都调解着人类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但异化仅存在于前一种(资本主义)情况中。
举一个将客观化等同于异化的观点的例子,请考虑有时被称为“基督教”的工作观。因此,工作被视为一种必要的罪恶,不幸的是我们的生存所必需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活动。它的名字来源于基督教的主张,即异化工作是人类状况的一部分:至少自堕落以来,人类就被要求辛勤工作(见创世记 31:9)。根据马克思或类似的观点,人们可能会将这种基督教观点描述为错误地将客体化和异化等同起来,将生产活动本身与其发育不良和不人道的形式混为一谈。事实上,人们可能会更进一步,认为这种混乱反映了人类异化的社会状况,体现了一种象征性的失败,即未能理解物质生产是人类可以以自由和创造性的方式表达的一种核心领域。他们就是这样的生物。
此外,根据这里所捍卫的基本思想,将异化和客体化等同起来并没有认识到某些形式的异化可能与生产活动完全无关。他们相互的敌意和毫不掩饰的蔑视证实了吉莉安和她的妹妹汉娜彼此疏远,但似乎没有理由认为他们的疏远必然与工作世界或各自在其中的地位有关。姐妹俩参与生产活动及其采取的形式,很可能与这里有问题的分离无关。想象一下,后者是由于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固执以及父母去世的家庭危机时的偶然误解而产生的。这种可能性给了我们另一个不将异化和客体化等同起来的理由。
简而言之,拜物教和客体化都不应被解释为等同于异化。这些概念不是同义词,而是部分重叠。拜物教可以被理解为只挑选出异化案例的一个子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子集。还有一些不涉及异化的客观化形式(例如,共产主义社会中有意义的工作),以及生产活动之外的异化形式,与客观化没有明显的联系。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