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利他主义的实证方法(一)

1.一些哲学背景

2. 定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标准账户

3. 利他主义和进化论

4. 社会科学中的利他主义

5. 心理学中的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之争

5.1 社会惩罚假说

5.2 厌恶-唤醒减少假说

5.3 “自他融合”带来的挑战

5.4 巴特森的研究是否为人类存在利他主义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6. 超越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7. 底线

参考书目

学术工具

其他互联网资源

相关条目

1.一些哲学背景

人们常常以有利于他人的方式行事,有时他们这样做时明知这样做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令人不愉快或危险。但至少自从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二卷中的经典讨论以来,关于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做的争论就一直激烈进行。他们的动机真的是利他的,还是他们的行为最终是出于自身利益?霍布斯给出了著名的答案:

没有人会出于对自己有益的目的而给予,因为礼物是自愿的;所有自愿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每个人自己的利益。如果人们看到自己会受挫,就不会开始仁慈或信任,也不会开始互相帮助。 (1651 [1981]:第 15 章)

像霍布斯这样的观点被称为利己主义,[1] 这种令人沮丧的人类动机概念显然以某种形式受到了许多著名哲学倡导者的青睐,其中包括边沁、J.S.穆勒和尼采。[2]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利己主义也可以说是社会科学中关于人类动机的主流观点(Piliavin & Charng 1990:28;Grant 1997)。反对的声音虽然数量可能较少,但同样重要。巴特勒、休谟、卢梭和亚当·斯密都认为,至少有时,人类的动机是真正的利他主义。

尽管人类动机的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解释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经验性的,但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哲学家认为相互竞争的答案将对道德理论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康德有句名言,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是出于倾向,而是出于义务,这样他的行为首先获得真正的道德价值”(1785 [1949]:第 1 节,第 12 段)。但利己主义认为,人类的所有动机最终都是自私的,因此人们不能像康德所主张的那样“出于义务”行事。因此,如果利己主义是正确的,康德的解释就意味着没有任何行为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此外,如果利己主义是正确的,那么它似乎会对道德理论如何回答“我为什么应该有道德”这个古老的问题施加强有力的限制。因为,正如霍布斯清楚地看到的那样,答案必须将道德动机建立在代理人的自身利益之上。

对于政治哲学也有相关的影响。如果利己主义者是对的,那么激发亲社会行为的唯一方法就是为人们提供参与此类行为的自私理由,而这限制了旨在鼓励公民行为的政治制度的设计。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既是功利主义者又是利己主义者,主张采取各种操纵性的社会干预措施,以促使利己主义道德主体遵守功利主义道德标准。 [3]

很容易找到哲学家提出利他主义是道德所必需的,或者利己主义与道德不相容——而且更容易找到声称其他哲学家也这么认为的哲学家。以下是从恰好近在眼前的标准参考文献中挑选出来的一些示例:

在最一般的层面上,道德行为是利他行为,其动机不仅是促进我们自己的福利,而且是促进他人福利的愿望。 (雷切尔斯 2000:81)

分析传统中推动伦理理论的一个中心假设是,伦理的功能是对抗个人固有的利己主义或自私。事实上,许多思想家将道德的基本目标定义为“无私”或“利他”。 (W.施罗德 2000:396)

自苏格拉底以来的哲学家都担心人类的行为可能只是为了促进自身利益。但如果这就是我们所能做的一切,那么道德似乎是不可能的。 (拉福莱特 2000a:5)[4]

虽然利己主义/利他主义的争论在历史上一直引起很大的哲学兴趣,但这个问题主要涉及有关人类动机本质的心理学问题,因此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旨在确定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这并不奇怪。心理学文献将成为第 5 节(本条目中最长的部分)和第 6 节的中心内容。但在考虑实证文献之前,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争论的内容。

2. 定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标准账户

为“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提供定义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这些术语在哲学、生物和社会科学中的理解方式截然不同。在本文中,重点将放在对“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最广泛的解释上,将其理解为哲学中对人类心理学的描述性主张。我们将其称为“标准帐户”,其版本已由许多作者提供,包括 Broad (1950)、Feinberg (1965 [1999])、Sober 和 Wilson (1998: Chs. 6 & 7)、Rachels (2003) :第 6 章)、乔伊斯(2006 年:第 1 章)、Kitcher(2010 年、2011 年:第 1 章)、May(2011a)以及许多其他人。毫不奇怪,这些作者提供的叙述之间存在细微差别,这些差异有时会引起文献中的分歧。但它们都与我们即将描绘的那个有着强烈的家族相似性。[5]

在本节的最后,简要讨论了哲学中提出的对利他主义的不同解释。利他主义的生物学解释将在第 3 节中考虑,社会科学家提出的解释将在第 4 节中讨论。但我们目前的重点是标准的哲学解释。

正如已经暗示的那样,虽然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倡导者都同意人们经常帮助别人,但他们对于为什么这样做持不同意见。按照标准解释,利他主义的捍卫者坚持认为,至少有时,人们的动机是为了他人的福祉,而利己主义的捍卫者则坚持认为所有终极欲望都是自利的。这种表述引发了以下问题:(1)什么是由最终欲望驱动的行为,以及(2)自利欲望和为他人福祉的欲望之间的区别。

第一个问题,关于最终的欲望,可以借助熟悉的实践推理解释来有效地解释。 [6]因此,实践推理是一个欲望和信念产生或维持另一个欲望的因果过程。例如,想要喝一杯浓缩咖啡并且相信获得浓缩咖啡的最佳地点是主街的浓缩咖啡酒吧可能会导致想去主街的浓缩咖啡酒吧的愿望。然后,这种欲望可以与另一种信念结合起来产生第三种欲望,依此类推。有时,这个过程会导致执行相对简单或“基本”动作的愿望,而该愿望反过来又会导致主体执行基本动作,而无需任何进一步愿望的干预。这种实践推理过程产生或维持的欲望是工具性欲望——行为者拥有这些欲望是因为她认为满足这些欲望会带来她想要的其他东西。但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可以成为工具性的欲望。如果我们要避免循环或无限倒退,就必须有一些欲望没有产生,因为代理人认为满足这些欲望将有助于满足其他一些欲望。这些并非由实践推理产生或维持的欲望是行动者的最终欲望,而最终欲望的对象——所期望的事态——通常被认为是“为了它们本身”而被渴望。当特定的最终欲望是导致该行为的实际推理过程的一部分时,该行为就会被激发。

尽管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自利欲望和为他人福祉的欲望之间的区别,在任何全面处理利己主义者和利他主义者之间的争论时都需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但一些粗略和现成的例子就足够了。在这里。[7]渴望拯救他人的生命、减轻他人的痛苦、渴望他人幸福,是渴望他人福祉的典型例子,而渴望体验快乐、致富、成名则是典型的渴望。出于自私的欲望。体验快乐和避免痛苦的自利欲望在这场辩论中发挥了特别突出的作用,因为一种形式的利己主义,通常称为享乐主义,认为这些是我们唯一的最终欲望。斯蒂奇等人。 (2010)认为有些欲望,比如我自己能够减轻朋友痛苦的欲望,很难分类,并得出结论,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最好被视为有点模糊。 [8]

无论这是否正确,很明显,有许多欲望既不是自私的,也不是为了他人福祉的。最早的例子之一是由主教约瑟夫·巴特勒(Joseph Butler,1726 [1887])提供的,他指出复仇常常会产生恶意的欲望,比如伤害另一个人的欲望,这显然不是为了那个人的福祉的欲望,也不是自私的。[9]其他例子包括保存伟大艺术作品的愿望和追求太空探索的愿望。对于道德理论来说,更有趣的是履行道德义务的愿望,以及遵守上帝诫命的愿望。如果人们有这样的终极欲望,那么利己主义就是错误的。但是,当然,像这样的终极欲望的存在并不能表明利他主义是真实的。从这些案例中得出的结论是,按照标准解释,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可能都是错误的。

尽管标准账户家族中对“利他主义”的解释在哲学文献中占主导地位,但一些哲学家以非常不同的方式使用该术语。 Thomas Schramme(2017)的一篇论文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例子。

利他主义不必简化为对利己主义的反对。在本章中,利他主义被讨论为更广泛的道德行为的心理基础,而不仅仅是造福他人的动机。在这里,利他主义代表着采取道德观点并愿意采取相应行动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利他主义是道德内化拉动的心理现象的简称……(2017:203-204)。

利他主义与采取道德观点基本相同,即个人对道德规范力量的欣赏。 (2017:209)。 [10]

当然,施拉姆意识到许多作者拒绝“一般道德动机和利他动机之间如此紧密的联系”,但他坚持认为,这种对利他主义的解释“当然可以在哲学辩论中找到”(2017:209)。 Badhwar (1993: 90) 也提出了大致相同的主张:

在过去两个世纪的道德哲学中,某种利他主义通常被认为与道德关怀等同。

施拉姆肯定是对的

事实上,我们可以将利他主义理解为广义上的道德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仅限于一组更具体的帮助行为,这一事实可能会导致混乱。 (2017:204)

尽管一些哲学家可能认为关于哪种利他主义解释是正确的存在实质性争议,但其他人则认为这个问题纯粹是术语问题。如前所述,本条目主要关注的是本条目所称的利他主义的“标准账户”。但在接下来的两节中,许多帐户被认为与标准帐户以及 Schramme 和 Badhwar 讨论的帐户不同。

3. 利他主义和进化论

熟悉过去几十年出现的一些关于道德进化的流行文献的读者可能会怀疑,进化生物学的最新研究已经解决了利己主义者和利他主义者之间的争论。对于一些读者和一些作家来说,似乎将进化论解释为表明利他主义在生物学上是不可能的。这些文献有时表明,如果利他生物以某种方式出现,它们就会在生存和繁殖方面输给自私的同种生物,并且很快就会灭绝。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利他主义的表象都只是一种幻觉。用生物学家迈克尔·吉塞林 (Michael Ghiselin) (1974: 247) 的一句令人难忘的话来说,“抓伤一个‘利他主义者’,就会看到一个‘伪君子’流血”。

但正如索伯和威尔逊(Sober and Wilson,1998)非常清楚地指出的那样,进化论与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之间的哲学辩论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联系。这是因为进化论中重要的利他主义概念与哲学辩论中引用的标准利他主义概念有很大不同。对于生物学家来说,当且仅当相关行为降低其自身的适应度,同时增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生物体的适应度时,有机体才会表现出利他行为。粗略地说,一个有机体的适应性是衡量它有多少后代的指标。 [11]正如索伯和威尔逊所指出的,根据利他主义的进化论,一个有机体即使没有能够拥有信仰和欲望的思想,也可以是利他主义的。因此,从生物利他主义到心理利他主义并不能简单地推断出来。推论也不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为了阐明这一点,索伯和威尔逊(第 10 章)指出,自然选择很可能使人类或其他心理复杂的生物体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促进后代福利的最终愿望。具有这些终极欲望的有机体将是心理利他主义者,尽管这些欲望所引起的行为通常不会是进化上的利他主义,因为通过帮助它们的后代有机体通常会增强它们自身的适应性。因此,与进化生物学已经解决了利己主义者和利他主义者之间有利于利己主义的争论的假设相反,进化理论似乎几乎无法提供支持这一结论的证据。 [12]

4. 社会科学中的利他主义

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和灵长类动物学领域对利他主义进行了大量讨论。心理学的大部分工作,包括第 5 节中叙述的所有工作,都采用了利他主义的“标准解释”。但一些心理学家和许多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在对最近关于利他主义的讨论的有益回顾中,克拉维恩和查普伊萨特对以下事实表示遗憾:

利他主义的概念已经变得如此具有可塑性,以至于通常很难理解作者使用这个术语的真正含义,甚至更难评估一个研究领域(例如实验经济学)的结果可能达到的程度。促进另一个研究领域(例如进化生物学或哲学)的争论的解决。 (2013:134)

克拉维恩和查普伊萨特发现在进化人类学、进化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中发挥作用的概念之一就是他们所说的“偏好利他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一种行为是出于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改善他人的利益和福利的偏好”(2013:131),那么“一种行为就是利他主义的”。尽管代理人的心理是相关的,但由于利他主义,没有提及代理人的最终欲望。因此,即使行动者对改善他人福利的偏好是一种工具性偏好,这种偏好是由于相信改善接受者的福利将有助于行动者自己的快乐或财富而产生的,但行动也可以是偏好利他的。

在这些学科中引用的第二个完全不同的利他主义概念是克拉维恩和查普伊萨特所说的“行为利他主义”。根据这种对利他主义的解释,行为人的心理在决定她的行为是否是利他主义方面不起任何作用。

如果一种行为为其他个体带来了任何形式的利益,而行为者却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并且行为者没有可预见的方式从她的行为中获得补偿性利益,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利他行为。 (2013:131)

Ramsey (2016) 提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案例,一些著名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包括 de Waal (2008) 以及 Warneken 和 Tomasello (2008))援引了一种要求更低的利他主义解释,即要求接受者受益,但放弃了以下要求:利他行为必定会给代理人带来一些成本。拉姆齐将这一概念称为“帮助利他主义”。

皮奇尼尼和舒尔茨(Piccinini and Schulz,2019)结合哲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观点,为不同的利他主义观点提供了多维分类法,并认为他们所做的区分对于评估不同类型利他主义的道德地位至关重要。

在回顾“利他主义”一词在经验和哲学文献中的多种不同使用方式时,很难不提及圣经中的巴别塔。但在本文的其余部分,这些对“利他主义”的解释将被抛在后面。从现在开始,重点将放在标准帐户中所理解的利他主义上。

5. 心理学中的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之争

与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辩论相关的心理学文献非常多;[13]为了简洁起见,本文将重点关注丹尼尔·巴特森及其同事的工作,他们做了一些最有影响力和哲学上最复杂的研究。在这个领域工作。

巴特森和许多其他研究人员一样,首先借用了一个深深植根于利他主义哲学讨论中的想法。虽然细节和术语因作者而异,但核心思想是利他主义往往是对他人痛苦的情感反应的产物。例如,阿奎那 (1270 [1917]: II–II, 30, 3) 认为

怜悯是对他人苦难的衷心同情,促使我们尽可能地帮助他。

亚当·斯密 (1759 [1853]: I, I, 1. 1) 告诉我们

怜悯或同情是当我们看到或以非常生动的方式想象他人的痛苦时所感受到的情感

和这些情绪

关心他人的命运,并认为他人的幸福对他来说是必要的,尽管除了看到幸福的快乐之外,他没有从中得到任何东西。

巴特森(Batson,1991:58)将这种反应称为“同理心”,他将其描述为“看到某人受苦时的一种以他人为导向的情感反应”,并将同理心导致利他主义的传统观念称为同理心利他主义假说。根据巴特森的说法(1991:86),同理心

包括同情心、同情心、温暖、心软、温柔等感觉,根据同理心-利他主义假说,它会唤起利他动机

尽管这种动机并不总是导致行为。巴特森(Batson,1991:117)将同理心与他称之为“个人痛苦”的一系列情感反应进行了对比,“个人痛苦”是“由更多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组成的,例如不安、警报、焦虑和苦恼”。 [14]

如果提出同理心-利他主义假说的哲学传统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巴特森也相信这一点),那么人们就会预测,当人们感到同理心时,他们会渴望帮助那些唤起这种情感的人,从而更倾向于参与其中比没有同理心的人更有帮助行为。这并不意味着当人们感到同理心时,他们总是会做出帮助行为,因为人们可能经常有相互冲突的愿望,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冲突都能在同理心的推动下得到解决。这也不意味着当人们很少或根本没有同理心时,他们就不会采取帮助行为,因为帮助的愿望也可以通过多种过程产生,而同理心在这些过程中不起作用。但我们应该预料到,通常有同理心的人比没有同理心的人更有可能提供帮助,而且他们的同理心越强烈,他们就越有可能做出帮助行为。

为了对这一说法进行实证检验,在实验室中找到诱导同理心的方法非常重要,并且有大量文献表明如何做到这一点。例如,斯托特兰(Stotland,1969)表明,被指示想象某个特定的人(通常称为“目标”)在接受被试认为是痛苦的医疗程序时的感受时,他们表现出更强烈的同理心,并表现出更强的生理唤醒。被指示观察目标人的动作的受试者。[15]与此相关,Krebs(1975)证明,观察与自己相似的人经历痛苦经历的受试者比观察相同经历的受试者表现出更多的生理唤醒,更强烈地认同目标,并且在等待痛苦刺激开始时感觉更糟痛苦的经历发生在与自己不相似的人身上。克雷布斯还表明,当患者与自己相似时,受试者更愿意付出一些个人代价来提供帮助。 Batson(1991:82-87)将这些发现解释为表明人们更倾向于对那些他们认为与自己相似的人产生同理心,因此通常可以通过向一个人提供她和目标的证据来诱导同理心人是相似的。

为了证明同理心会导致帮助行为,Batson 部分依赖于其他人的研究,包括刚刚引用的 Krebs (1975) 研究和 Dovidio 等人的研究。 (1990)。在后一项研究中,斯托特兰通过指导受试者站在遇险者的角度来操纵同理心的技术被用来诱导对年轻女性的同理心。受试者集中于这位年轻女子面临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之一。当有机会帮助这位年轻女性时,被唤起同理心的受试者比同理心水平低的受试者更有可能提供帮助,而且帮助的增加是针对引起同理心的问题所特有的。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永远停驻于那个夏天吧 连载中
永远停驻于那个夏天吧
4000時
请关注四千时谢谢喵【自留oc向】第一次在话本写东西!这是纯oc向的小说てす!一起去鬼屋探险吧!杂乱剧情注意‼️多结局注意❗️男频剧情️,女频......
0.7万字3个月前
梦的结局I 连载中
梦的结局I
紫苜花
“我以天下为棋,赌我胜它半子。”“你说,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吗?”“我好想你,我错了……”“师尊你何时归来。”“主上,你不在的日子,总归是无趣......
1.9万字3个月前
雁归有时 连载中
雁归有时
生命高度
本书别名《没有明天》【虐文】【已完结】结合了某某些真实事件改编、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彭萧是在家暴家庭中长大,七岁那年,父亲残忍杀害母亲,22岁,......
9.3万字2个月前
ch:平行恶世界人到来 连载中
ch:平行恶世界人到来
任彼安
先看第四章!人设cp!全员恶人的平行世界与主世界开始融合,相敌,相对,相帮,相助,背后又是何人在操控,而最后的结局是完全融合还是彻底分离呢?
5.9万字2个月前
浮生若梦云生惊蛰 连载中
浮生若梦云生惊蛰
曷月予还归哉
整一个故事架构和时间跨度巨大,日更的话需要很久,请各位读者耐心轮回之内轮回之外,革新与守旧,天命与人力樱花当自由盛开,也当自由凋零,投身烈火......
120.9万字2周前
三人行之二:金色学院的宝藏 连载中
三人行之二:金色学院的宝藏
璃月非李月
三人行系列2这一本内容逐渐魔幻作者非常需要评论!!看过的朋友们请留下足迹!!不拒绝吐槽月学院内部的规则,究竟有什么意图❓传说中的宝藏,和规则......
4.0万字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