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艺术与美学的实验哲学(完结)

实证研究音乐与情感表达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是通过跨文化研究。心理学文献表明,跨文化对音乐情感的认知相当有限。一些研究表明,音乐中跨文化可识别的情感列表仅限于幸福、悲伤和恐惧三种基本情感(Fritz et al. 2009)。其他研究表明,即使是大调和小调和弦也可能并不普遍与幸福和悲伤相关(Lahdelma et al. 2021;Smit et al. 2022)。然而,至少对不和谐音乐和弦的厌恶似乎是跨文化的(Lahdelma et al., 2021)。

康斯坦斯·博纳德 (Constant Bonard) 的实验哲学论文 (2019) 也明确解决了跨文化问题。博纳德认为,音乐作品的情感意义取决于音乐语法,因为构成语言能力和音乐能力的认知机制存在重叠。他认为,熟悉某些音乐习语和语法组织的听众能够更好地感知一首曲子的情感意义。博纳德向日内瓦和印度的参与者展示了西方古典音乐、南印度音乐的节选,以及一套不属于这两种文化的无调性旋律。他们被要求识别不符合音乐语法规则的音乐摘录。对于印度和西方参与者来说,西方和无调性(但不是印度)刺激对于那些熟悉音乐习语的人来说更容易编码。参与者还被要求聆听音乐摘录,并不断评价音乐表达特定情感的程度。研究证实,参与者更善于识别源自其地区的音乐的情感维度。总而言之,这些研究提供了初步证据,表明对音乐中情感的识别可能取决于对当地音乐语法规则的熟悉程度(有关音乐语义的更多阅读,另请参阅 Schlenker 2017、2019、2022)。

艺术与情感诱导的话题也可能与艺术与道德的讨论有关。 Angelika Seidel 和 Jesse Prinz (2013b) 发现音乐可以用来诱发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从而改变道德评价。粗略地说,快乐的音乐会增加对善的判断,而愤怒的音乐会增加对错误的判断。 Seidel 和 Prinz (2013a) 进一步发现,音乐引发的不同负面情绪、愤怒和厌恶,会影响不同类型道德判断的严重程度。 Ansani 及其同事(2024)得出了一个更复杂的结果,该结果表明音乐专业知识可能会带来更加个性化的道德基础,而不是具有约束力的道德基础。

8.方法论争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一般关注哲学家最近对艺术和美学哲学主题所做的实证研究。然而,这个范围无疑是任意的。正如一开始所指出的,我们所调查的研究项目与心理学中的经验美学是连续的,并且来自包含哲学和心理学的悠久历史传统。划定界限的主要原因是务实的。

与实验哲学的其他分支一样,艺术和美学的实验哲学涉及使用经验方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影响哲学理论化。一般来说,实验哲学研究相对可复制(Cova, Strickland, et al. 2021),并且相对不存在 p-hacking 等科学不端行为(Stuart, Colaço, & Machery 2019)。虽然艺术和美学的实验哲学得到了这一总体记录的支持,但它也继承了实验哲学和心理学相关领域在仪器、样本和刺激方面的一些方法论挑战。

到目前为止,与实验哲学的其他分支和心理学的相关领域一样,艺术和美学实验哲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问卷。参与者的反应是通过他们对研究人员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来衡量的。尼克·赞格威尔(Nick Zangwill,2019)对使用问卷的研究表示普遍怀疑,并批评艺术和美学的实验哲学广泛使用这种特定的测量工具。受到维特根斯坦的启发,赞格威尔对问卷试图用语言来揭示代理人普遍想法的做法持悲观态度。此外,他对调查问卷揭示主体规范性判断(例如对美感的判断)的能力持悲观态度,而不是非规范性判断(例如对宜人性的判断)。赞格威尔的批评可以被视为对实验哲学家的邀请,让他们探索问卷之外的方法论工具。事实上,一些哲学家已经尝试过眼动追踪(Wright et al. 2019)、虚拟现实(Francis et al. 2016)、脑电图(Bricker 2020)和语料库分析(Liao, McNally, & Meskin 2016;McNally & Stojanovic 2017;Sytsma 等人 2019;Chartrand 2022;即将出版其中一些或其他提出的方法(参见 Fischer & Curtis 2019;Fischer & Sytsma 2023)也可能丰富实验美学家的工具箱。

艺术和美学实验哲学中最常见的样本是——再次像实验哲学的其他分支和心理学的相关领域一样——很奇怪:来自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富裕和民主国家的参与者(亨利希、海涅和诺伦扎扬 2010)。这些“怪异”参与者的回答是否能代表一般人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实验哲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领域)中,关于基于 WEIRD 样本的实证结果进行理论概括的合法性一直存在争论(批评参见 Stich & Machery 2023 和 Peters & Lemeire 2024;辩护参见 Knobe 2019 年、2021 年)。显然,这场持续的争论也影响了艺术和美学实验哲学现有研究的证据价值。

也就是说,重要的是要强调艺术和美学实验哲学中的一些跨文化作品。在一项工作中,Florian Cova、Christopher Olivola 及其同事 (2019) 将 Cova 早期关于审美判断的主体间有效性的研究扩展到包括来自四大洲 19 个国家的参与者的样本。在六个地理区域(欧洲、中东、中美洲和北美洲、南美洲、东亚以及南亚和东南亚),他们发现反应模式既有差异又有趋同。来自东亚的参与者倾向于认可关于审美判断的“主观主义”(当两个人意见不一致时,两者都可能是正确的),而来自其他地理区域的参与者则倾向于认可“虚无主义”(当两个人意见不一致时,两者都不正确或不正确)。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往往不认可“现实主义”(当两个人意见不一致时,最多只有一个人是正确的)。在另一部作品中,Constant Bonard(2019)在瑞士和印度进行了研究,以证明音乐习语具有语法结构的假设。研究发现,瑞士参与者比印度参与者更容易识别西方古典音乐的语法,但南印度古典音乐没有发现反向不对称性。另一项研究调查了中英数学家对数学美的审美判断,发现他们似乎并没有受到文化差异的强烈影响(Sa et al. 2024)。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三部跨文化作品在艺术和美学的实验哲学中仍然是例外,而不是常态。绝大多数工作都是以西欧和美国样本进行的,这一事实与经验美学(参见 Che, Sun, Gallardo, & Nadal 2018)或音乐认知(参见 Jacoby et al 2020)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这是所有对艺术和美学进行实证研究的领域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艺术和美学的实验哲学所使用的样本往往是没有哲学或相关艺术专业知识的普通人。对实验哲学与哲学理论化的相关性的一种批评通常被称为专业知识反对,它支持专家的反应优先于普通人的反应。虽然现有的争论主要涉及哲学家的专业知识(就反对者优先考虑哲学家来自思想实验的直觉而言),但在艺术哲学和美学领域,各自艺术形式的专业知识也可能相关。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普通人和艺术专家在审美判断和偏好方面存在差异(Hekkert & Van Wieringen, 1996; Leder, Ring, & Dressler 2013),以及对艺术的情感反应(Silvia 2013; Leder, Gerger, et al. 2014),这些差异至少与实验哲学家感兴趣的一些主题相关。因此,我们想重点介绍该领域中一些使用专家作为样本的作品。

美学实验哲学的三项研究比较了专家和非专家样本。在一项基于道德基础理论的实证研究中,Alessandro Ansani 及其同事(2024)发现音乐专家往往更倾向于个性化道德基础、伤害和关怀。 Elzė Mikalonytė 和 Vilius Dranseika (2020) 比较了音乐家和非音乐家对音乐作品个性化的直觉,发现虽然他们往往相似,但音乐家的直觉通常更明显。然而,Mikalonytė 和 Dranseika(2022)发现,在歌剧中工作的专业歌手和管弦乐音乐家与没有受过音乐教育的参与者之间没有显着差异。 Richard Kamber(2011)的大多数研究参与者都是艺术专业人士或“艺术爱好者”,因此研究本身不允许我们比较专家和非专家的反应。坎伯解释了这一方法论决定,他指出,如果专业艺术家之间就什么是艺术达成共识,哲学家就会倾向于同意专业艺术家的观点。

在实验哲学的其他分支中,许多研究依赖于思想实验产生的直觉。在艺术和美学的实验哲学中情况就不那么明显了。事实上,Cova 和 Réhault(2019b:3)推测,正是因为直觉在哲学美学中发挥的作用不太突出,所以该领域最初没有引起实验哲学家的注意。话虽如此,重要的是要强调在实验哲学的这个分支中也存在与此相关的变化。 Emanuele Arielli(2018)区分了寻求直觉和其他认知反应的研究和寻求审美反应以及其他知觉和现象学反应的研究。虽然对前一种研究持批评态度,但他发现后一种研究更有前途,因为它们与心理学中的经验美学更加连续。

其他人评论了艺术和美学的实验哲学与实验哲学的其他分支之间的差异。 Clotilde Torregrossa (2020, 2024) 认为,就艺术和美学的实验哲学更依赖于对审美现象的反应而言,反对实验哲学的标准反对意见,即依赖于思想实验的直觉,不太适用。乔纳森·温伯格(Jonathan Weinberg,2019)认为,艺术品的可用性意味着实验者不必仅仅依赖描述性的小插图。实际艺术作品的呈现可以填补通常由哲学思想实验典型的简短文本片段留下的空白。然而,我们应该注意到,实际上此类研究仍然相对较少(一些例子是 Kamber 2011;Meskin et al. 2013;Liao & Meskin 2017;Bonard 2019;Puy 2022;Mikalonytė & Canonne 即将推出)。

关于音乐研究是否应该依赖于声音刺激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论。基于温伯格的论点,Nemesio Puy(2022)认为,对艺术品的本体论判断涉及审美维度,因此必须植根于真实艺术品的体验。这一论点得到了一项研究的间接支持,该研究表明,在没有第一人称知觉访问的情况下,人们通常不愿意将自己对艺术品美学维度的信念仅建立在证词之上(Andow 2019)。此外,这一论点得到了两项研究的直接支持,这两项研究表明,包括或排除声刺激的决定会对调查本体论判断的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即使刺激的描述部分尽可能保持一致(Puy 2022) Mikalonytė 和 Canonne 即将推出)。尽管如此,Elzė Mikalonytė(即将发表)指出了纯文本插图如此广泛使用且可能并不总是容易替换的几个原因。这样的小插曲可能有助于参与者关注最相关的方面并过滤掉不相关的因素。事实上,额外的感知信息实际上可能会分散参与者的注意力,例如在艺术本体论中做出判断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可以说,这种判断应该基于概念而不是感知信息(例如有关艺术家意图的信息)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向参与者提供简短的描述而没有相应的音乐作品可能有助于避免依赖长时间的持续注意力。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十铭:终致歉——刹那 连载中
十铭:终致歉——刹那
刹那乂
一位少女死后进入游戏开始找回记忆的热血故事“如果我的死,能换到重头再来……”“好久不见”“嗯,好久不见”本书为个人oc世界!原创!禁止抄袭角......
0.4万字3个月前
茈椛 连载中
茈椛
凌苪玥
这是一个为了修为连人性都可以丢去的世界,但女主不清楚,在某天她得知了自己椛人的身份,她乐观应对,故事由此展开
0.3万字3个月前
(科幻万人迷)渣女改造系统 连载中
(科幻万人迷)渣女改造系统
吃人不放盐23
—这是一个社会潜在型人渣,被一个莫名奇妙的系统培养成社会栋梁最后成神的故事—林一览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个好东西,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渣得......
1.7万字2个月前
快穿:开个阴魂店 连载中
快穿:开个阴魂店
人类百分百
来此店的亡魂必然都有怨恨。说出你的故事,并提出要求,“我”会帮你实现。故事虚构,封面素材来源网络
0.7万字2个月前
不公定律—打造无罪世界 连载中
不公定律—打造无罪世界
维治托劳斯
嘈杂的声音充斥在教室中,所有人都嘻皮笑脸的,一切都很和谐,但是在这片虚伪的和谐中,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恶劣——对同学的另眼相待,谣言乱飞,校园......
0.5万字2个月前
秋桂花风 连载中
秋桂花风
蛙小呱
我oc小说,因为画技和屎一样,所以来写小说了
0.5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