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学宿命论的论证
2. 相容论对神学宿命论的回应
2.1 否认未来的偶然事实
2.2 上帝对未来偶然真理的知识
2.3 永恒的解决方案
2.4 上帝的预感是关于过去的“软事实”
2.5 依赖解决方案
2.6 必要性的转移
2.7 过去的必然性和因果封闭性
2.8 拒绝替代可能性原则(PAP)
3. 不相容论者对神学宿命论论证的回应
4.逻辑宿命论
5.超越宿命论
参考书目
学术工具
其他互联网资源
相关条目
1.神学宿命论的论证
关于神学宿命论论证的合理性的争论由来已久,因此它的合理性一定不是显而易见的。纳尔逊·派克(Nelson Pike,1965)因清晰而有力地提出了这一困境而受到赞誉,这种方式让相容论者和不相容论者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从而对论证进行了更仔细的阐述。
该论证的精确版本可以表述如下:选择一些关于未来行为的命题,如果任何行为是自由的,那么您认为您将自由地进行该行为。例如,假设明天上午 9 点电话铃声响起,您要么接听,要么不接听。因此,要么您明天上午 9 点接电话为真,要么您明天上午 9 点不接电话为真。排中法则排除了任何其他选择。让 T 缩写为“您将在明天早上 9 点接听电话”这一命题,并假设 T 为真。 (如果 not-T 为真,则只需在下面的参数中替换 not-T 即可)。
让“现在的必然性”指的是时间的必然性,即过去仅仅因为它已经过去而被认为具有的必然性类型。这种类型的必然性在论证中起着核心作用,我们将在第 2.4、2.5、2.7 和 5 节中对此进行更多讨论,但我们可以从直观的想法开始,即一个命题存在一种必然性。现在,当命题的内容是关于过去发生的某事时。说牛奶已经洒出现在是必然的,就是说现在没有人能够对牛奶已经洒出这一事实采取任何行动。
让“上帝”指定一个对未来有无误信念的存在,这里说上帝无误地相信p就是说上帝相信p并且上帝不可能相信p并且p是错误的。对于论证的逻辑来说,上帝是任何特定宗教所崇拜的存在并不重要,但坚持认为存在一个具有无误信仰的存在的动机通常是宗教的。
还有一点是有必要的。无误预知与人类自由意志的困境并不依赖于特定的预知假设,也不需要对知识进行分析。大多数当代知识的描述都是错误的,这意味着它们并不要求一个人相信一种不会被错误的方式才能拥有知识。她拥有知识只是为了防止她相信的事情是真的,并且她满足知识的其他条件,例如拥有足够有力的证据。普通知识并不要求信念不能是错误的。例如,如果我相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我的大学在某个日期开始上课,并且当这一天到来时,课程确实开始,我们通常会说我事先知道课程将在该日期开始。我预先知道课程开始的日期。但这种预知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事件可能证明我是错的,尽管事实证明,它们并没有证明我错了。普通的预知不会威胁到未来的必然性,因为它并不要求当我知道p时我的信念不可能是错误的。那么,关键问题是对未来的信念的绝对正确性,这是一个问题,即具有正确信念的认知主体是否满足某些知识解释所需的其他条件,例如足够的证据。只要代理人对未来抱有绝对正确的信念,问题就会出现。
以命题 T 为例,对 T 的无误预知意味着您不会随意接听电话,这一论点可以表述如下:
神学宿命论的基本论证
(1)
昨天上帝无误地相信了T。[无误预知的假设]
(2)
如果E发生在过去,那么E当时发生就是现在必然的。 【过去必然性原理】
(3)
昨天上帝相信 T 是现在-必然的。 [1, 2]
(4)
必然地,如果昨天上帝相信 T,那么 T。 [“绝对正确”的定义]
(5)
如果 p 是现在必要的,并且必然 (p → q),则 q 是现在必要的。 【必要性原则的转移】
(6)
所以现在有必要 T. [3,4,5]
(7)
如果现在有必要,那么你只能在明天上午 9 点接电话。 [“必要”的定义]
(8)
因此,你只能在明天上午 9 点接电话。 [6, 7]
(9)
如果你在做某事时不能做其他事,那么你的行为就不是自由的。 【替代可能性原则】
(10)
所以,明天早上九点你接电话的时候,你就不会随意了。 [8, 9]
这个论点的表述方式使其逻辑形式尽可能清晰,并且人们一致认为这个论点或接近它的东西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如果前提全部成立,则得出结论。因此,关于绝对正确的预知和自由意志的相容论者必须找到一个错误的前提。有四个前提不能直接替换定义:(1)、(2)、(5)和(9)。所有这四个前提在神学宿命论的讨论史上都受到过攻击。亚里士多德对未来偶然真理的关注促使越来越多的相容论者挑战前提(1)。博伊提乌斯和阿奎那也否定了前提(1),但理由是上帝和他的信仰并不及时,这一解决方案一直有一些追随者。奥卡姆的威廉拒绝了前提(2),认为过去的必然性并不适用于整个过去,而上帝过去的信仰是在过去的必然性不适用于的过去部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派克的文章引发的辩论中重新出现,并且可能比任何其他解决方案在其各种形式中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对于(2)也有更激进的反应。前提 (5) 很少受到争议,它是模态逻辑公理的类比,但它可能已被邓斯·斯科特斯 (Duns Scotus) 和路易斯·德·莫利纳 (Luis de Molina) 否认。尽管对前提(9)的怀疑在辩论中出现得相对较晚,但受到当代关于自由意志与不做其他事情的能力之间关系的讨论的启发,对前提(9)的否定可以说是奥古斯丁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关键。除了上述相容论的解决方案外,对于神学宿命论问题还有两种不相容论的回应。一是否认上帝(或任何存在)具有无误的预知。另一种是否认人类具有自由意志意义上的自由意志。这些回应将在第 3 节中讨论。神学宿命论和逻辑宿命论之间的关系将在第 4 节中讨论。在第 5 节中,我们将考虑神学宿命论问题是否只是形而上学中一个更普遍问题的神学版本。最终不是关于上帝,甚至不是关于自由意志。
2. 相容论对神学宿命论的回应
2.1 否认未来的偶然事实
对无误预知和自由意志困境的一种回应是否认命题 T 可能为真,理由是关于或有未来的命题都不为真:这些命题要么是假的(给定二价),要么既不真也不假。此响应拒绝了提出问题的条款。由于上帝不会相信一个命题,除非它是真的,因此,前提(1)是不可能的。这种回应背后的想法通常是,当且仅当该命题所涉及的事件发生时,关于或有未来的命题才成为正确的。如果事件当时没有发生,那么这个命题就变成假的。这似乎就是亚里士多德在《解释九》著名的海战论证中的立场,其中亚里士多德关心的是关于未来的命题的真实性的含义,而不是关于未来的无误知识的问题。但一些哲学家利用亚里士多德的举动来解决我们在这里面临的困境。
在派克发表开创性文章三年前,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已经得到了 A.N. 的认可。先前(1962),但最初几乎没有受到关注。约翰·马丁·费舍尔 (John Martin Fischer) 关于该问题的第一本论文选集 (1989) 中没有一篇论文提倡这种解决方案。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Joseph Runzo (1981)、Richard Purtill (1988) 和 J.R. Lucas (1989) 为它辩护时,它才开始在争论中获得关注。最近,艾伦·罗达 (Alan Rhoda)、格雷戈里·博伊德 (Gregory Boyd) 和托马斯·贝尔特 (Thomas Belt) (2006) 主张普赖尔 (Prior) (1967, 113-36) 所青睐的“皮尔斯”语义,其中“意志”一词的预测性使用带有最大的因果力量和所有未来的偶发事件都变成假的,而 Dale Tuggy (2007) 则捍卫了未来的偶发事件既非真亦非假的立场。对罗达等人的批评。和塔吉(Tuggy)可能出现在《克雷格和亨特》(Craig and Hunt,2013)中。帕特里克·托德(Patrick Todd,2016a)是神学宿命论问题的“所有未来偶然事件都是错误的”解决方案的另一位支持者,他的新书(2021)针对各种反对意见,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有力的辩护。许多(但不是全部)那些拒绝未来偶然真理的人至少部分地将他们的立场建立在当下主义之上,根据这种观点,只有现在才存在。关于未来,尤其是偶然的未来的陈述可以说缺乏真理所必需的基础。 D.K.约翰逊(Johnson,2009)和迪安·齐默尔曼(Dean Zimmerman,2008)一样,对逻辑和神学宿命论采取了这种解决方案。费舍尔的第二本选集(Fischer and Todd 2015)包含了关于“未来偶然事件的逻辑”的整个章节,以此来衡量争论朝着这个方向转变了多少。这个解决方案与“开放有神论”之间的联系将在第三节中讨论。
虽然从表面上看,关于偶然未来的陈述还不是真的,只有当未来到来时它们才成为事实,但这一观点的语义和形而上学理由都可能受到挑战。至少对于有关未来的命题而言,将真理折叠为必然性、将虚假折叠为不可能的语义可能显得不够关注人们对预测性“意志”的实际使用,更不用说逻辑上存在问题了。 Øhrstrøm (2009) 以及 Malpass 和 Wawer (2012) 捍卫了真正的未来主义理论(“细红线”),它允许未来的偶然事实。未来偶然真理的现在主义反对者则需要解释为什么存在关于过去的偶然真理,但不存在关于未来的偶然真理,因为在现在主义看来,过去并不比未来更真实。 (这不是生长块理论的问题。)例如,罗达(Rhoda,2009)和齐默尔曼(Zimmerman,2010)独立地提出,关于过去的真理可以基于上帝对过去的当前信念;但如果这一举动被允许,那么假设上帝对未来有当前的信念并用它来作为关于偶然的未来的基础真理似乎也是合理的。围绕未来偶然真理的语义和形而上学问题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因此除了在这里指出它们之外,不可能做更多的事情。
然而,尚不清楚否认未来的偶然真理是否足以避免神学宿命论的问题。 Hunt (2020) 认为,仅由于当下主义原因而无法实现的未来偶然事件可能仍然有资格被视为“准真实”(Sider 1999,Markosian 2004),并认为上帝关于未来的信念的准真实性足以证明产生问题。下面的考虑也趋向于同样的方向。根据基本论证中使用的无误性定义,如果上帝在他的所有信仰中都是无误的,那么上帝就不可能相信 T 并且 T 是错误的。但是,无误性的定义有一个自然的延伸,以允许 T 缺乏真值但将来会获得真值的情况:如果上帝在他的所有信仰中都是无误的,那么上帝就不可能相信 T 并且T 要么是假的,要么变成假的。如果是这样,并且如果上帝相信T,我们就会得到一个与我们的基本论点相似的神学宿命论论点。前提(4)需要修改如下:
(4′)
必然地,如果昨天上帝相信T,那么T就会成为现实。
(6) 变为:
(6′)
现在 T 必须成为现实。
论证其余部分的修改很简单。
这一解决方案的捍卫者可以坚持认为,上帝对偶然的未来没有信念,因为他并不绝对正确地知道结果会如何,而这与上帝在他所相信的一切事情上都是绝对正确的相一致。如果全知是知道每个具有真值的命题的真值的属性,那么它也与上帝的全知相容。但显然,这一举动限制了上帝的知识范围,因此除了逻辑上的缺点之外,它还具有宗教上的缺点。
2.2 上帝对未来偶然真理的知识
如果 T 为真,那么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鉴于 T 涉及偶然的未来,上帝如何能够相信 T 而不是不相信 T,并且相信它而不存在任何错误的可能性。 T 是偶然的,只是因为您仍然有可能在明天早上 9 点不接电话,尽管为了论证,我们假设您会在 9 点接听电话。但是 T 仍然有可能结果是错误的(尽管它不会),并且仍然有可能相信 T 是错误的(尽管它不是)。这很难与前提(1)中的主张相一致,即上帝相信 T 是绝对正确的。
关于偶然未来的无误信念的问题与上帝对偶然未来的知识的问题相似。尽管神学宿命论的论证仅基于神圣信仰而不是知识(因为除了真实信仰之外的知识的附加条件在论证中不起任何作用),但上帝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不会相信。但不清楚昨天你在明天早上 9 点接听电话仍然是未来和偶然的时候,上帝可以认知到什么,以提高他对 T 从正确猜测到真正知识的信念。 Prior (1962) 认为这是前提 (1) 的一个进一步的问题,超越了未来偶然真理的不存在。 William Hasker (1989, 186–88)、Richard Swinburne (2006, 22–26) 和 Peter van Inwagen (2008) 认为(与普赖尔相反)存在未来的偶然真理,对于他们来说,预知它们的不可能性是前提(1)有问题。这种“有限预知”的观点受到了 Arbor (2013) 和 Todd (2014a) 等人的批评。
神圣预知的捍卫者需要说些什么来回答关于上帝如何获得这种知识的怀疑问题。一种可能的回应是,上帝是无所不知的,这是一个概念性的真理,他的知识,包括他对未来偶然真理的知识,只是与生俱来的(Craig 1987)。怀疑论者可能认为这种反应更接近于无反应。但其他人提出了详细的推测性建议。其中包括瑞安·拜尔利(Ryan Byerly,2014),他用整本书的篇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将上帝无误的预知建立在神圣的“时间顺序”上,而这种预知应该使人类的自由意志完好无损。
如果这是指事物当前的趋势,那么相对容易看出上帝如何知道(偶然)“将要”发生什么。所需要的只是对当前的详尽了解。但“将要”发生的事情可能会随着事物当前趋势的变化而改变,而神在此基础上预知的(他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知识)也会随着当前趋势的变化而变化。彼得·吉奇 (Peter Geach) 捍卫的这种“可变的未来”立场,帕特里克·托德 (Patrick Todd) 又重新提出了这一观点(2011,2016b)。在“盖亚派”观点中,上帝对偶然未来的信念构成了真正的知识,因为它们追踪了关于未来走向的不断变化的真理。这种观点没有提供前提(1)所要求的绝对正确性。
费舍尔(Fischer,2016,31-45)试图用他对神圣预知的“自举”解释来填补这一空白。就偶然的未来而言,甚至人类有时也会处于“知识赋予情境”(KCS)。由于上帝会意识到人类在这种情况下所意识到的所有证据和其他赋予知识的因素,因此上帝能够以与人类了解它们相同的方式来了解(某些)未来的事件:通过在适当的 KCS 中。但这是以错误主义的知识理论为前提的。是什么解释了上帝信仰的无误性?费舍尔认为,上帝可以通过将他对偶然未来的信念与对自己绝对正确的自知之明结合起来,“引导”他走向确定性的道路。 Hunt (2017b) 反对这种说法是循环的,并且它不能支持任何接近详尽的预知,因为大多数未来的或然事实在任何给定时间都将缺乏 KCS。 Fischer(2017 年,即将出版)阐述并捍卫了这一观点。
考虑到上帝信仰的无误性,对此事最直接的解释是,他只是“看到”了未来。如果上帝是及时的,这就要求他配备像“时间望远镜”这样的东西,让他能够看到时间上遥远的事物。时间望远镜面临的一个障碍是它们可能涉及回溯。然而,如果上帝不及时,他就不需要时间望远镜来观察未来以及现在和过去。这给我们带来了下一个解决方案。
2.3 永恒的解决方案
对前提(1)的第三个挑战独立于前两个,它歪曲了上帝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这个解决方案,否认的不是上帝相信无误,也不是上帝相信命题T的内容,而是上帝昨天相信了T。这个解决方案可能起源于六世纪哲学家波爱提乌斯(Boethius),他认为上帝不在时间中并且没有时间属性,因此上帝在某个时间没有信仰。因此,说上帝昨天有信仰,或者今天有信仰,或者明天会有信仰,都是错误的。说上帝在某个特定日期(例如 2004 年 6 月 1 日)有信仰也是错误的。按照波伊修斯描述上帝对时间现实的认知把握的方式,所有时间事件都立即出现在上帝的脑海中。说“立刻”或“同时”是使用时间的隐喻,但波爱提乌斯清楚地认为,将整个时间现实视为在单个时间现在中存在于上帝的脑海中是没有意义的。这是一个非时间性的现在,上帝对整个时间跨度内的所有事件都有唯一的完全掌握。
阿奎那采用波伊修斯的解决方案作为他摆脱神学宿命论的方法之一,并使用了一些与波伊修斯相同的隐喻。一个是圆的类比,其中永恒的上帝在每个时刻的呈现方式与圆心在其圆周上的每个点的呈现方式进行比较(SCG I,66) 。在当代哲学中,埃莱奥诺·斯坦普和诺曼·克雷茨曼(1981)对波伊蒂亚思想“上帝是永恒的”进行了重要辩护,他们明确地将其应用于预知困境(1991)。最近,Katherin Rogers (2007a, 2007b)、Kevin Timpe (2007)、Michael Rota (2010)、Joseph Diekemper (2013) 和 Ciro De Florio (2015) 为其辩护。
大多数对永恒性解决预知和自由困境的反对意见都集中在永恒性本身的概念上,认为它要么没有意义,要么与宗教上更引人注目的上帝的其他属性不相容,例如人格(例如人格)。 ,派克 1970 年,121-129;沃尔特斯托夫 1975 年;斯威本 1977 年,221)。扎格泽布斯基(Zagzebski)认为(1991年,第2章和2011年),永恒的举动并不能避免神学宿命论的问题,因为可以为永恒的知识制定结构上与基本论证平行的论证。如果上帝不在时间里,那么关键问题就不是过去的必然性,而是永恒领域的必然性。因此,论证的前三个步骤将重新表述如下:
(1吨)
上帝永远认识 T。
(2吨)
如果 E 处于永恒领域,那么 E 就是现在所必需的。
(3吨)
现在有必要的是,T.
也许说诸如上帝永恒的认知这样的永恒事件是现在必要的并不恰当,但我们没有更多的理由认为我们可以对上帝永恒的认知做任何事情,就像我们对上帝过去的认知一样。永恒的境界和过去一样是我们无法企及的。所以 (3t) 的要点是,我们现在无法对上帝永恒地知道 T 的事实做任何事情。永恒困境论证中的其余步骤与基本论证平行。步骤(5t)表示,如果我们对永恒状态无能为力,那么我们对这种状态所带来的后果也无能为力。由此可见,我们对未来无能为力。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