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短文的属性
在这篇短文中,斯宾诺莎提出了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将在后来的《伦理学》中得到全面阐述,例如严格来说,我们只有两种属性才能正确地获得关于上帝的知识——思想和广延。然而,与《伦理学》不同的是,他并没有简单地否定诸如全能、永恒、不变和无限等更传统的属性。为了保持对这些传统神圣属性的某种理解,斯宾诺莎解释说,严格来说它们不是属性,而是上帝的固有属性。这一点在第三章的第一个脚注(“上帝如何是万物的原因”)中首先明确地说明了:
以下内容被称为 Propria,因为它们只不过是形容词,没有它们的实词就无法理解。也就是说,没有他们,上帝就不是上帝了;没有他们,上帝就不是上帝了。但是,通过它们,他仍然不是上帝,因为它们没有使人知道任何实质性的东西,而上帝只有通过实质性的东西才存在。
斯宾诺莎区分了那些赋予我们关于上帝的知识的事物,或者更好的是,通过它我们可以认识上帝的事物——思想和外延——以及可以描述上帝的事物,即形容词,但不给我们任何知识——什么他称之为固有的。这一点在《短论》第七章中有最明确的解释。斯宾诺莎希望在这些属性之间得出的区别是,虽然这些传统的神圣属性可以说是上帝,但它们并没有告诉我们上帝到底是什么样的。对这些传统属性(propria)的分析表明,在考虑所有属性时,它们要么是指上帝,要么只是属性的模式。例如,斯宾诺莎声称,当谈到上帝时,诸如“上帝是独一的”、“永恒的”和“不变的”等陈述,都是“考虑到他的所有属性”。另一方面,像“全知”之类的东西只是属性的一种模式,因为只有当上帝通过思想的属性被构想或考虑时,才会提到上帝。也就是说,只有当上帝被认为是一个有思想的东西时,才能说他是无所不知的。同样,当上帝被称为“无所不在”时,那只是当他是通过延伸而被构想出来的。然而,在《伦理学》中,斯宾诺莎取消了固有论的讨论,也没有真正赋予它们任何地位。
三、结论
随着受造实体与无限实体之间鸿沟的瓦解,属性对斯宾诺莎来说扮演着新的角色。传统的神圣属性被消除,而传统上与创造的物质(特别是扩展)相关的属性被归因于无限的物质。此外,随着这种鸿沟的消除以及无限实体作为唯一实体的建立,斯宾诺莎希望属性可以解释实体的多样性而不损害其统一性。斯宾诺莎的所有解释者和读者都被迫努力理解这种双重角色,因为它是他形而上学的核心。至关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一努力与斯宾诺莎形而上学的其他基本方面必然且完美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属性之间的“真正区别”、实体及其属性所宣称的身份、定义中构思智力的本质“属性”的性质、该智力概念的本质(虚幻与否)、属性的数量、2P7及其学院的结构,以及最后心灵与身体结合的本质。这些相互联系反映了斯宾诺莎形而上学的完全系统性。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