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宗教道教(一)

区分所谓的道家(据说产生了古典神秘文本……)和所谓的道教(通常说始于后汉时期)已成为一种汉学教条。 [即公元一世纪至二世纪]。历代道藏都没有做出这样的区分。当我们查看《明藏》(1445 年出版)中保存的文本中“道家”和“道教”这两个术语的出现方式时,我们发现它们实际上是同义词并且可以互换。——Kristofer Schipper(Schipper 和 Verellen 2004:6)

对于本文的介绍,没有比上面引用的西方主要道教学术著作之一中的段落更好的了,尽管它不仅对本文的相关性提出了质疑,而且对道教的实际存在提出了质疑。它的主题。道教经典中没有提到“哲学”或“宗教”,这两个词在前​​现代汉语中根本不存在。相反,他们谈论的是他们所谓的“家”、“家庭”或“道家”,以及他们所谓的“道教”或“道教”。道”(道教)。道家显然已经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了这些术语,并将它们视为同一实体的定义:没有“传承”就不可能有“教”,反之亦然。

即使“宗教道教”这个术语被接受,它应该定义为哪个实体也不清楚,不同的学者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它的含义。 “宗教”是否应该包括道教除“哲学”之外的全部内容?这可能会排除《道德经》(《道德经》;下文第 1.1 节)的观点,道教徒将《道德经》视为其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是其来源。忽略这些观点就像写一份基督教调查报告,故意忽略考虑神学家的思想和著作。 “宗教”是否应该只包括一方面与相关万神殿相关的公共仪式,另一方面包括祭司和修道院机构?如果是这样,一篇关于“宗教道教”的文章就会排除冥想、炼金术和其他道教(包括那些不练习这些的人)视为其传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个人练习。

道教是一个与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或基督教一样复杂和异质的传统。现代哲学和宗教范畴可以根据所谓熟悉的框架解释其不同表现形式,从而帮助理解其“差异性”(Seidel 1997:39)。然而,这些类别的使用也可能导致观察者只关注适合所选框架的传统方面,并且仅在该框架的条款内。这可能会导致产生传统本身并不存在的区别和界限。更糟糕的是,整个问题可能只是将一种文化模式强加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之上。

本文试图考虑西方学术界对道教的看法以及道教对其自身传统的看法。因此,它基于我们所谓的道教(这个术语应该取代更广泛使用的“宗教道教”)的广泛定义,并且还包括与我们所谓的道教哲学(或道家思想,这个词比“哲学道家”更合适)。

一、早期道教典籍

1.1 老子与《道德经》

1.2 庄子

二、道教的起源

2.1 驱魔与“萨满教”

2.2“远游”

2.3 方师

2.4 黄老道教

2.5 老子神化

三、主要流派及传承

3.1 天师道

3.2 “南方传统”

3.3 上清和灵宝

3.4 “三个洞穴”

3.5 唐五朝

3.6 宋代的新谱系

3.7 全真教

4.道与宇宙

4.1 道与“万事”

4.2 精、气、神

4.3 宇宙起源

4.4 宇宙学

5. 神与仪式

5.1 道教天界

5.2 万神殿

5.3 写入的功能

5.4 仪式

6. 救世论

6.1 不朽者

6.2 “装死”

6.3 生命的重生

7. 人体观

7.1 术语

7.2 “象征体”模型

7.3 主要成分和位点

8.“滋养生命”

8.1 实践

8.2 批评

9. 冥想

9.1 内在神

9.2 一和三一

9.3 “天网踱步”

9.4 沉思

十、外丹与内丹

10.1 外丹或外丹

10.2 炼金术和宇宙学

10.3 内丹术

参考书目

学术工具

其他互联网资源

相关条目

一、早期道教典籍

在道教历史上,几乎不可能找到一个流派或一个传承,否认整个道教传统(以其传播了大约两千年的形式)最终源于老子及其著作。这就是归于他的《道德经》或《道德经》。

如下所示,道教并非完全在这部作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也不存在老子与《道德经》之间的历史连续性以及道教发展的不同形式之间的历史连续性的证据。然而,同样重要的是,在道教等传统教义中,普通意义上的历史可以随意改变,以构建教义的“神圣历史”。要点是在对教义的整体阐述(道教在《道德经》中找到)与各个流派或传承的特定教义和实践之间建立并展示联系。举几个例子,这可以通过断言特定的“道”(道)源自老子的启示来实现,无论是在他的人性方面还是在他的神性方面;或者将老子置于“史前”传播线的起源(或之内);或者简单地在文本来源中使用《道德经》中的关键句子或术语。从这些和其他几个方面来说,《老子》和《道德经》对于道教徒来说是用来表明他们道教徒身份的主要工具之一。

在早期的作品中,道家传统通常将《庄子》放在《道德经》之后。第三个文本《列子》已经陷入了某种悬而未决的境地,特别是在 A.C. Graham 证明所收到的文本的部分内容不是真实的并且其日期不早于公元 2 世纪(而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公元前 4 世纪)之后。更早;格雷厄姆 1961)。然而,最近有人努力修复这部作品(Barrett 2011),也是因为它似乎包含丢失的《庄子》片段。

1.1 老子与《道德经》

目前西方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历史上不存在老子。 《道德经》的著名作者,其名字的意思是“老夫子”,最好将其视为一个“集体实体”,他体现了无名的传统——据我们所知,主要是口头的——这是文本和圣人理想背后的传统。文字描述。

虽然作者和他的作品传统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6 世纪,但马王堆,尤其是郭店手稿(分别于 1972 年和 1993 年发现;Henricks 1989 年和 2000 年)帮助建立了《道德经》的早期范例——比《道德经》更短。当前的版本彼此不同——在公元前 4 世纪下半叶流传。不过,人们通常也承认该文本融合了早期的口头传统。虽然这使得约会问题几乎不可能解决,但它也表明,最初并没有文本的“原始”和“完整”范例,这些范例可能存在于不同内容和长度的多个版本中,直到可能在晚期它于公元前 3 世纪以接近我们今天所知的形式编写。 (有关《道德经》及其释经传统的概述,请分别参见 Chan 2000 和 Robinet 1999。)

《道德经》讨论了三个主要主题:道、圣人(或悟者)以及统治者和他的政府。一些早期的中国传统谈到“道”或“道”,但《道德经》是最早使用这个词来表示存在的起源和来源的来源。作为绝对原则,道是无法描述或定义的。它甚至没有名字:使用“dao”一词只是因为人们“被迫”提及它(第 25 节)。 [在此和下文中,引用的是文本 81 节版本中的节数,大多数西方语言的翻译也采用了这种细分。] 道是无形的,是“常”(chang,1),不发生变化(41),并且是“看不见的”、“听不见的”和“察觉不到的”(14)。然而,道包含一种“本质”(精),它是其自我表现的种子(21),它是在无意中通过“无为”而发生的(无为;37)。道显现、生成和滋养一切个体的能力,就是“德”,即“德、力”,这是《道德经》标题中的第二个术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被称为世界的“本源”和世界的“母亲”(1)。道的两个方面——绝对的和相对的表现——“同时出现”,它们的共存是“神秘又神秘”(1)。

《道德经》中觉悟最高的人是圣人,在道教语境中,这个词有时被翻译为“圣人”,以区别于儒家的“圣人”。儒家圣人体现了仁义的最高道德标准,而道教圣人则以道的运作为模式来运作世界:根据《道德经》,仁、义、德。儒家圣人的其他品质只有“弃道”时才会显现出来(18)。道教圣人行事不以个人利益、利益或欲望为基础;他不主动;他无意领导别人(3,7,22,37,57,67)。相反,他把自己置于“后面”,站在前面,只根据外部环境的需要而行动。这就是他的“无为”,即“无为而无为”的完美之举(48;道的运作也是如此,37)。

尽管相互的任务不同,但统治者在天国中的运作方式应该与圣人在世界中的运作方式相同。 《道德经》用类似于上面引用的圣人的话表达了这一观点:“无为而无不为”(3)。这意味着统治者应该颁布很少的法律和禁令(57),而应该让人民自己运作(37)。既然儒家的美德是在“废道”、“国家混乱”的时候产生的(5、18),圣君不应该用它们作为治国的原则。

1.2 庄子

庄子——他的名字叫庄周——可能生活在公元前 370 年到公元前 280 年之间。他撰写了同名作品的“内章”(1-7),构成其三个主要部分中的第一部分。另外两部分,即“外章”(8-22)和“杂章”(23-33),包含不同作者群体的著作。 (有关《庄子》、其文本层次及其评论的概述,请参阅 Graham 1989:170-211;Mair 2000;和 Roth 2014。)

庄子的道观与老子的观是一致的:

道有其实在、有其相,但无为、无形。你可以传递,但你不能接受;你可以得到它,但你看不到它。它是它自己的源头,它自己的根。天地未有之前,它就已经存在,自古以来就牢固。 (第 6 章;译沃森 1968:81)

然而,庄子却一再提出道能否可知、如何可知的问题。道是绝对的,所以不能成为物体;因此,普通头脑无法获得它的知识,普通头脑通过建立“自我与他者”、“这个与那个”、“对与错”以及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来发挥作用(第2章;华生,36-49) 。庄子对人心的分析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由于道最终无法通过平常心来认识,因此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认识它:通过“未知的知识”(第4章;Watson,58) 。

庄子的人类理想反映了这样的观点:

古之真人,不逆匮,不骄奢,不谋事……能登道…… 】 不知何爱生,不知何恨死。 (第 6 章;沃森,77–78)

与《道德经》相比,《庄子》中“内在自由”的主题得到更多强调:摆脱社会规则、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本质主义”(相信事物具有使其成为其本来面目的永久特征)的自由。 ,以及传统的“自我认同”。

在《内章》中,拒绝将道德提升为首要原则,遵循的是《道德经》的观点:

在我看来,仁义的规则,是非的道路,都是无可救药的混乱。 (第 2 章;沃森,45–46)

与这一观点一致,庄子对利用普通道德美德作为政治和政府基础的可能性感到失望:

试图这样统治世界,就像试图在大海中漫步,钻过河流,或者让蚊子扛起一座山! (第 7 章;Watson,93;另见 66-67)

对于庄子来说,开明的统治者是那些“成就非其所为”的人。因此,“人们不依赖他……[并且]他让一切找到自己的乐趣”(第 7 章;Watson,94)。这段话的说话者是老子本人,他对于为政“无为”的观点也为庄子所接受。

自公元 4 世纪起,《庄子》开始对后来的道教传统产生显着影响,成为道教上清派的灵感来源之一(见第 3.3 节)。从那时起,这部著作为后来的道教著作贡献了大量的思想、概念和术语(Robinet 1983)。其中包括“心斋”(心斋;第4章;华生,54-58)和“坐忘”(左王;第6章;华生,90-91),这两种说法在后来的道教中表示自我修养的方法,但在《庄子》中描述了悟者的内在状态。 (关于《庄子》中也提及实际实践的观点,请参阅 Roth 1997。)

二、道教的起源

除了《道德经》和老子形象的教义之外,其他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也对道教的早期发展做出了贡献。这里只能调查一些最重要的。

2.1 驱魔与“萨满教”

我们可以首先提到驱魔,这是一系列不同的做法,其基础是相信疾病和各种其他干扰是由包括恶魔在内的恶意实体引起的。负责这些现象的主事者是巫,这个术语表示男性或女性媒介或治疗师,但通常被翻译为“萨满”。巫能够对付恶魔生物的领域,并为那些受到这些生物影响的人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法,例如护身符(符)和草药。虽然这些和类似的做法在整个道教历史中一直存在,但应该指出的是,典型的萨满教“恍惚”从未成为道教实践的一部分。

2.2“远游”

一些学者认为,“萨满教”与后来道教传统发展的另一个主题有关:“远游”,或者到世界尽头或宇宙最远地区的想象之旅(Kohn 1992:96) –104)。这些记载中最著名的是一首“远游”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 世纪(Kroll 1996)。在此,作者描述了一次“狂喜之旅”,他走遍了天涯海角,遇见了悟者,登上了天宫,最终进入了太初境界。后来的道教传统在不同的背景下使用了“远游”意象:吸收在宇宙边界发现的纯粹能量(气)的呼吸技巧,涉及在天上星座行走的冥想练习,以及启蒙的记述。圣人和不朽者前往世界四个方向的旅程,他们找到文本并接受神圣存在的教导(见§9.3)。

2.3 方师

除了“武”之外,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从业者阶层,被称为“方师”(“方法大师”或“食谱大师”)。虽然他们也在整个社会中运作,但许多房士从公元前 4 世纪起就受统治者雇用。他们的专业领域包括不同的宇宙学和深奥艺术:天文学和占星术;占卜和血液学;医学和治疗;炼金术;以及性、呼吸和其他长寿习惯。在安娜·赛德尔(Anna Seidel)的恰当定义中(1983a:294),“房士”是拥有“专有技术”的人。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值得注意的是,最初与方势相关的几种方法后来被纳入道教实践中。有了这一类修行者,我们实际上更接近道教后来的样子:正如约翰·拉格威(John Lagerwey)(1986:282-83)所指出的,不是“萨满”(带着他或她的狂喜和恍惚),而是“占卜者”(依靠具有精确意义和功能的图像、标志塑造“理性”世界)是道师、道士的前身。

与吴的实践不同,与方势相关的一些实践——特别是他们的咒术——是基于中国的宇宙论体系,该体系形成于公元前三世纪和二世纪(Harper 1999;Csikszentmihalyi 2000;Kalinowski 2004)。关于该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在道教中的用途的注释将在下面找到(§4.3)。这里我们要简单注意两点。首先,中国宇宙学并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知识或技术遗产。它的创建可以被视为创建一个可应用于多种领域的综合系统的努力的结果,其中包括各种传统科学专家——特别是占卜师、天文学家和医生——以及不同流派的思想家的贡献。其次,正如伊莎贝尔·罗比内(Isabelle Robinet,1997b:260)所指出的,“与其他宗教不同,我们必须在其宇宙论话语中而不是在其万神殿中寻找道教的基本结构、统一性和连续性”。虽然道教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有不同的万神殿(见§5.2),但其关于道与宇宙之间关系的观点在整个历史中基本上没有变化,并且这些观点通常是在标准的中国宇宙论体系的基础上制定的。

2.4 黄老道教

就道教本身而言,黄老道(黄帝和老子的道)是汉族早期(公元前 2 世纪)传统的一部分的名称。这个“道”的精确轮廓尚不清楚,但它可能相当于司马谈(公元前约 135 年)在《史记》(Records of the Historian;参见 Roth and Queen 2000)。黄老家认为老子是在《道德经》中提出治理原则的大师,而黄帝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应用这些原则的统治者。黄帝在后来的时代继续扮演着完美的“道教”统治者的角色:从不同的神、女神和仙人那里接受了各种学科的教义——医学、炼金术、性实践、营养学等等,他将成为守护神其中一些。后来,老子与黄帝甚至并为一神,称为黄老君。

除了以“无为”为政的中心思想之外,黄老之道似乎不仅提倡道德经的其他教义,例如统治者自我修养的要求,而且——展示了《道德经》教义与宇宙学思想相结合的第一个线索——根据宇宙周期(例如季节的周期)来调节政治和社会生活。汉朝初期,黄老思想在宫廷中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在汉武帝(公元前 140-87 年在位)将儒家思想采纳为官方国家学说后悄然消失。尽管如此,其政治观点仍然构成道教教义的基础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将一些出土手稿描述为黄老来源(例如,Yates 1997),但这一点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 《淮南子》也是如此,这部重要著作于公元前 139 年完成,由南方淮南国(今安徽)统治者刘安(公元前 180-122 年)赞助。 《淮南子》包含思想、政治、修身、伦理、神话、传记、天文学、地形、音乐、军事和其他传统科学的章节(Le Blanc and Mathieu 2003;Major et al. 2010)。其综合目的还体现在800多条引自其他文本的引文中,其中约100条引自《道德经》,250多条引自《庄子》。然而,《淮南子》虽然被收入道教经典,后来的道教圣传也将刘安奉为“仙人”,但从整体上看,很难说它是道教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淮南子》是记录早期道教思想与宇宙学以及多种宇宙学科学融合的主要来源。更广泛地说,正如内森·西文(Nathan Sivin,1995)所指出的那样,它是写于公元前 3 世纪至 1 世纪之间的一系列重要文本之一,这些文本提供了宇宙学、政府和自我修养的广泛概述。建立一个全面的意识形态,作为新创建的中华帝国的基础。这些著作还包括《吕氏春秋》(吕氏春秋;Knoblock 和 Riegel 2001)、《春秋繁露》(《春秋繁露》;皇后 1996),以及——以医学为重点,但基础相同——《黄帝内经》(《黄帝内经》;Unschuld 和 Tessenow 2011)。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万人迷她又被强取豪夺了 连载中
万人迷她又被强取豪夺了
李朵儿
【女主万人迷】+【众多修罗场】+【男神收割机】+【颜值巅峰】+【娇软美人】+【可甜可盐】+【强取豪夺】+【玛丽苏】+【绿茶美人】花琉璃只想完......
63.0万字2个月前
顾影自须怜 连载中
顾影自须怜
某懒
一白衣一青袍,两人相伴同行,云游四方,揭开世间百态,有喜,有悲,有离别,有相逢,同在一起便是最好…
4.1万字2个月前
彼岸花开繁尘落 连载中
彼岸花开繁尘落
一盏蝶
“你真想好了吗?不打算再去见见他?”“还是不了,他如今是天界战神,只为苍生不为我……”“在你眼里我依旧是那个只为天下苍生而活的战神,去不知我......
7.4万字2个月前
全民领主:来自东方的公主殿下 连载中
全民领主:来自东方的公主殿下
雪雪宝儿
无尽大陆,实力为尊。她本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儿,却不小心穿越到这神秘的蓝星,进行万族争霸。幸好幸好,有地球妈妈和祖国妈妈给不幸走丢的小姑娘加bu......
0.8万字2个月前
千秋引岚霜录 连载中
千秋引岚霜录
梦茳行
我的信仰因你而生,所以在我的世界当中,你则是我的神明。————————我不在乎你在别人眼中是谁,我只在乎你是我一人的阿岚,唯一的阿岚
0.6万字2个月前
浮生若梦云生惊蛰 连载中
浮生若梦云生惊蛰
曷月予还归哉
整一个故事架构和时间跨度巨大,日更的话需要很久,请各位读者耐心轮回之内轮回之外,革新与守旧,天命与人力樱花当自由盛开,也当自由凋零,投身烈火......
120.9万字2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