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装死”
当我们审视道教历史中演变的各种传统的其他来源时,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这些资料表明,道家并不打算以肉身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相反,他们打算利用自己的肉身来创造一个不死的新“人”。相关的观点和实践涵盖了道教的广泛领域:从早期的天师之道到晚期的内丹术。
一些道教经典将解脱描述为生命中发生的重生,但只有在放弃肉身之后才能实现。在与天师之道有关的这一过程的最早记载中,行者经历“假死”(托死)并移动到天堂的一个称为太阴宫或大黑暗的区域,在那里他的肉身处于这个过程最终导致身体的“重生”或“第二次出生”(复生),并无限期地保存自身(Bokenkamp 1997:46–48)和 102)。
没有详细说明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如何发生的。然而,“大暗炼体”与许多后来的道教经典所称的“释界”相似,并且在某些方面相同,即“从肉身中解脱”或“从尸体中解脱”(Robinet 1979:57-66;Seidel) 1987:230-32;Cedzich 2001;坎帕尼 2002:52-60;普雷加迪奥 2004:121-26)。在再次经历“假死”之后,修行者离开,只是返回到世界上生活,通常是在山上,但有时在其他人类中,以无限期存在的完美身体。在最初可追溯到 3 世纪末的资料中发现的相关实践的罕见描述表明,“从尸体中解脱”发生在冥想中。行家被指示画一张护身符并想象自己“已经死了”。然后他脱掉衣服——这是他被抛弃的个性的象征——走进山里,再也没有回到他出生或生活过的地方(Cedzich 2001: 27-28; Campany 2002: 54-55)。还涉及仪式元素。行家表演他的死亡,他的同伴(家人或道教同伴)参与表演:他们声称他的尸体已经消失,并被其他物体所取代——通常是一把剑(象征着更高形式的解脱)、一根棍子(表示较低的),或一双凉鞋(参见 Kaltenmark 1953:40 和 52)。
据说,执行“出肉身”的高手也会改变自己的名字,这样他就可以逃离管理“生死登记册”的阴间官僚机构的灵魂。因此,这种做法被称为“欺骗性的”,与直接升天相反,后者是一种“非非法的超越方法”(Campany 2002:59)。然而,道家经典从未将“解脱”定义为非法,而是指出这种解脱形式因其短暂性而较低:那些经历“肉身解脱”的人尚未达到足够高级的境界,无法在生命中获得完全解脱。 ,并且需要进一步的精炼,而这在他们目前所居住的身体形态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的“改名”与“改命”同音。
6.3 生命的重生
上清经典是第一部描述通过产生新的内在胚胎来创造不朽身体或不朽自我的冥想方法的经典。在上清史料中发现的“大暗精炼形体”的记载,为我们上面看到的内容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细节,说行者通过再次经历胚胎发育而获得第二次出生(Robinet 1979:63) –66;斯特里克曼 1979:182-83;普雷加迪奥 2004:124-25)。另一个例子是“解结”的练习。在上清看来,人类的妊娠产生了“结”和“节”,这些“结”和“节点”的作用是支撑五脏六腑,但最终却导致了一个人的死亡。为了解开它们,行家被指示通过复杂的冥想练习创造一个新的胚胎(Robinet 1993:139-43;关于这种练习中涉及的“命运的改变”,请参见Bokenkamp 2005b,160-62)。
上清文献还描述了为了拯救被囚禁在阴间的祖先而进行的冥想练习,这些祖先首先回到胚胎状态而转变成神仙(Lagerwey 1981:206-8;Robinet 1984:1:170-73)。灵宝资料记载了出于相同目的而进行的仪式实践(Bokenkamp 1989:7-14)。几个世纪后,这些做法主要以两种方式演变。第一种是炼度法,由道士下地狱超度亡者灵魂,引导他们进入玉清境界。结合仪式和冥想,整个练习在主祭者体内进行:天界和地狱区域对应于他自己体内发现的轨迹,并且参与练习的神灵能够通过他自己的身体执行他们的救赎工作(Lagerwey 1987: 232-35;博尔茨 1983)。第二个发展是内丹,或内部炼金术,其实践通常被描述为不朽胚胎的受孕、妊娠和分娩(参见§10.3)。
7. 人体观
事实上,道教对人体的理解与对人类整体的理解几乎不可能区分开来,而这一点本身就构成了道教看待事物的方式的一个核心方面。道教对解剖学或生理学不感兴趣。身体执行不同的功能:它支持各种隐喻,表达整个人与终极原则“道”的关系。
对身体象征意义的重视,也是道教与中医不同的主要方面:道教将身体视为“返道”的工具。凯瑟琳·德斯佩 (Catherine Despeux) 通过指出道教人士提请注意这一点
考虑了身体的实际目的和用途,发展了各种身体技术,旨在将个人从身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赋予象征性身体以主要作用。 (译自 Despeux 1996:87-88)
7.1 术语
西方人对身体作为物理框架或结构的普通理解无法传达前现代中国观点的复杂性。这种观点围绕三个主要术语。第一个,ti,或“身体”,指的是作为由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的有序整体的物质框架;它指的是由皮肤、肌肉、四肢、骨骼、肌肉、组织、血管和所有其他物质成分组成的物质身体。第二个术语“形”,至少从道家的角度来看,是最好理解的,它与道的“无形”(无形)概念形成鲜明对比。从这个意义上说,“形式”指的是作为识别“形式世界”中每个实体的特征的实施例,将其与所有其他实体区分开来并与之相关。因此,“形”,而不是“体”,才是身体层面的个性原则。第三个术语“神”是最全面的:它表示人类所有的物理和非物理方面。 Shen 通常最好翻译为“人”,有时也可以译为“自己”。例如,“修身”之类的表达意思是“修身”或“修身”;它指的是不仅修身体,而且修整个人。 (这些术语的解释,其中一些与此处建议的理解不同,可参见 Kohn 1991:241-47;Sivin 1995:14;Despeux 1996:88-89;Engelhardt 2000:95-96。)
上述“身体”的每个方面都需要另外两个方面,但这些术语所包含的各种概念提出了一个问题:其中哪一个是道教话语的中心。很难说道教注重肉身:如下所示,道教修行基础上的几个部位——例如三丹田——甚至在纯粹的肉身层面上也不存在。在其他情况下,道教实践基础上的场所也有相应的身体部位,但它们的象征功能比身体部位本身所发挥的功能更重要。主要的例子是五脏(五藏)。在关于脏腑的论述中,道教对身体器官本身表现出很少或根本没有兴趣;相反,内脏充当通信网络的物质支持,将人类与其直接和遥远的环境: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
7.2 “象征体”模型
因此,道教中最不关心的只是身体的解剖学观点。道家的话语和实践关注的不是“体”(身体),而是“性”(“形体”)和“神”(整个人)。保持身体健康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目的。它的作用是确保身体及其部位和器官能够履行其标志性功能。
这些象征性功能属于克里斯托弗·施佩尔(Kristofer Schipper)所谓的身体“象征性视觉”(1993:104 ff)和凯瑟琳·德斯佩克斯(Catherine Despeux)所说的“象征性身体”(1996:98)。这种观点集中在几个关键概念和表述上,根据具体情况或多或少地强调这些概念和表述。整个道教可以区分出五种不同的身体模型:
宇宙学模型,人类被视为一个微观世界,包含并再现了宏观世界的所有主要特征。
在政治模式中,人类被比作行政系统,而行政系统又与国家和天堂的官僚系统相似。
神学模型,将身体视为内在神的居所,在冥想中形象化和滋养(见下文§9.1)。
自然模型,涉及将身体表示为景观,特别是山峰,水道和其他与特定内部轨迹或“能量流”相对应的特征(有关图形表示,请参见Huang 2012:78) –81)。
炼金术模型,身体被视为含有长生不老药的成分以及配制长生不老药所需的工具,包括熔炉、三脚架和火。
这五种表示并不是相互竞争的模型,而且事实上经常相互重叠。例如,在宇宙中运作的原则和体现这些原则的内在神灵在很大程度上是等效的:人们可以用抽象术语、神化形式或同时以两种方式理解和代表这些原则。宇宙学模型和炼金术模型的某些方面是相同的。同样,身体作为风景的插图也包括作为身体管理总部的宫殿(Huang 2012:同上)。
7.3 主要成分和位点
除了上面概述的不同模型之外,道家的身体观还建立在几个非一般意义上的物理成分和部位的基础上,或者它们的功能超出了相应的物理器官的功能。三个主要成分——精或“本质”、气或“呼吸”和神或“精神”——已经在上面讨论过(§4.2)。这里仅提及其他一些。
人类的中心有不同的表现方式;由于它不是物质的,它可能有不同的象征位置和名称。其中最重要的是心(心,也有“中心”的意思)。相关图像和术语包括黄庭和神秘女性。黄庭(黄庭,“黄”是中央土的颜色,“庭”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中央庭院)有不同的定义。当参考框架是三个朱砂田时,它可以表示其中任何一个,特别是中央朱砂田,对应于心脏;为五官者,为脾,五脏之中央,对应土。神秘女性(玄频,源自《道德经》的术语,通常被翻译为“神秘女性”)是阴(“女性”)和阳(“神秘”)结合的非物质场所。
三个丹田是下丹田,位于腹部,是精气所在;中间朱砂场,位于心脏区域,是呼吸(气)的所在地;上朱砂场位于大脑区域,是神(神)的所在地。在禅修中,三田是三一(Sanyi)的居所,三一代表“一”及其细分为“二”。在内丹(内丹术,参见§10.3)中,它们是炼金术胚胎的受孕、滋养和交付的场所。
重要的象征功能由五脏(五藏)执行,即肝、心、脾、肺和肾。它们按顺序与木、火、土、金和水相关。这使得脏腑成为道教宏观微观学说的主要依据。三丹田和五脏分别再现了人体内宇宙的纵横维度。
许多道教经典也提到“魂”和“破”,这两个不可翻译的术语通常被译为“精神和物质的灵魂”、“天界和尘世的灵魂”或类似的方式。魂代表人类的阳和较轻的成分,它们属于天堂并在死后返回那里。婆代表与地球有关的阴和更粗的成分,当死亡发生时它们会返回那里。根据不同的观点,浑和破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在后一种情况下,匈奴是三,婆是七。
最后,人体还寄生着两类寄生虫:“三尸”,存在于头部、胸部和腿部;“三尸”,存在于头部、胸部和腿部;“三尸”,存在于头部、胸部和腿部。还有“九虫”,它们生活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所有这些都会导致虚弱、疾病和死亡。据说“三尸”定期向天上报罪,导致寿命缩短。由于这些寄生虫以谷物为食,“辟谷”就是驱除它们的方法之一。
8.“滋养生命”
道教的修身教义和修行可分为三大类:
养生,包括导引、呼吸、房事和饮食等方法
冥想,包括对内在诸神的观想、对统一的冥想、星座或宇宙遥远角落的“内在旅程”,以及专注于沉思和洞察的方法
炼丹术,包括外丹术和内丹术
儒家将伦理道德原则的培养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而道教则将这些原则视为个人修养的基础。因此,在道家看来,伦理道德并不是“哲学思想”的一个分支,而是属于养生的基本领域。 (关于道教戒律,请参见 Schipper 2001,以及 Hendrischke 和 Penny 1996 中代表性文本的翻译。)
本节和下一节涉及上述三组主要的教导和实践。
8.1 实践
养生或滋养生命是各种有益于身体的做法的总称(Engelhardt 2000)。这个术语是如此的不确定,以至于无法列出与“滋养生命”相关的精确列表。不过,相关的方法肯定包括导引、呼吸和性行为。当今通常被定义为“道家”的功法,例如气功和太极拳,也可以被视为属于养生。
用西方术语来说,导引(字面意思是“引导和拉动”;Despeux 1989;Kohn 2008)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体操,因为它可以赋予身体敏捷性和协调性。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它的形式特征及其在道教中的地位与哈他瑜伽在印度教中的地位相似。导引姿势和动作的目的是让气在体内畅通无阻。据了解,这种做法至少在公元前 3 世纪或 2 世纪就已存在(马王堆手稿的译文,Harper 1998:310-27)。 《道藏》中只找到一篇关于道印的文本(Kohn 2012 译,在一个奇怪的标题为“内丹术”的章节中)。
呼吸练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通用术语是“行气”(“循环呼吸”)和“金枪鱼”(“呼出[旧的]气息,吸入[新的气息]”)。具体修法包括闭气、不气、炼气、调气。另一个著名的术语是“中息”(“通过脚后跟呼吸”),在《庄子》中用来指证悟者的自主呼吸,这种呼吸不会停留在肺部,而是循环到整个身体(第 6 章;Watson 1968:78) )。两个特别重要的修行是四个方向“呼吸”的摄取(Raz 2013),以及所谓的“胚胎呼吸” (taixi),旨在复制子宫内胚胎的呼吸(Maspero 1981:459-505)。
性行为在中文中通常被定义为“房中术”或“卧室的艺术”(Maspero 1981:517-41)。关于这一主题的大量文献表明,除了少数例外,这些艺术主要针对男性(定义它们的另一个常见术语是 yunü,“骑术女性”)。它们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射精:应防止精液射出,而应“返回大脑”(大脑被认为是骨髓的起源,反过来又是精液的来源)。此法称为“返精补脑”。
8.2 批评
虽然在中国流行文化和西方对道教的重新发明中,“卧室艺术”通常被视为道教,但道教历史上进行的性行为却是一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包括合气(“合气”或“合气”)仪式,这是早期天师道(天师之道)中夫妻之间进行的仪式,目的是产生“种子人”(中民),他们能够在即将到来的灾难中幸存下来。世界末日(Raz 2012:186-202;Kleeman 2014;Mollier 2016)。内丹(内丹术)的某些传统也涉及性结合,目的是使男性练习者能够从阴中收集真阳(在这种情况下由女性产生的性本质代表)。在内丹中,这些练习与清修形成鲜明对比,清修的字面意思是“纯粹的修行”。
一些道教经典强调,养生法不应作为“返道”的唯一途径。其他人——从《庄子》(第 15 章;Watson 1968:167-68)开始——对他们表达了批评。虽然一些学者将这些对比视为在某种“修身市场”中发生的竞争的例子,但道教作者考虑了养生法所提供的证悟状态,他们认为与其他修行相比,这种状态较低。
9. 冥想
道教的禅修功法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一)内神观想; (2) 对统一或“一”的冥想; (3)“游览”星体和星座,或者宇宙最遥远的两极; (4)内心的沉思。
9.1 内在神
根据公元 200 年左右记录的道教传统,人类拥有名副其实的万神殿。这些神祇扮演着相互关联的多重角色:他们让人类与天坛相应的神祇沟通,充当人体的管理者,并守护身体主要功能的平衡。
有几篇文献描述了内在诸神的特征。主要来源之一,《黄庭经》(《黄庭经》;约公元 200 年;Robinet 1993:55-96;Despeux 2012:128-49)提到,例如,生活在天地中的一系列主要神灵。五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机关中的每一个都被称为“部”(bu),这个术语也表示政府的“部门”,据说这些神中的每一个都居住在一个“宫殿”中。这些和其他细节,例如诸神的名字、外表、尺寸和服装,都被提到作为冥想练习的支持。与中国古典关于精神(神)与身体的命运分离的观点一致,一些著作警告说,如果内在的神(也称为“神”)离开他们的住所,一个人就会死亡。对它们“存心”,可以将它们留在肉身之中。
这些神灵不被认为拥有普通意义上的物质存在。相反,它们属于介于无形与有形之间的领域。正如伊莎贝尔·罗比内特(Isabelle Robinet)所指出的,它们是在“感官现实世界与不可知世界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的“图像”(1993:50)。诸神的居住者既不被诸神附身,也不因诸神的存在而被“神化”(不同的观点,参见Puett 2002:226-27)。相反,实践者成为神圣代表的焦点,他是神圣代表的孤独的创造者和孤独的旁观者。诸神居住的器官和场所不再仅仅是“身体部位”,而是成为使这种再现成为可能的支撑物。
内在的神确实是无数的,不同的文本描述了不同的万神殿(Pregadio 2005:131-41),但这里只能提到最重要的一个。他被称为“赤子”,在《老子中经》(《老子中经》;大约公元 200 年;Schipper 1993:100–12;Schipper 1995;Lagerwey 2004a)中有所介绍。这篇文章的说话者是老子;事实上,红孩子正是老子本人,现在扮演着每个人的“真武”角色。他将自己定义为“道之子”,并补充说,他居住在胃(人的另一个象征中心)中,受到母亲的滋养和父亲的保护。然而,像其他内在神一样,圣婴也应该受到他所居住的人的滋养:特别是“黄精”(黄精)和“赤气”(赤气),分别与月亮(阴)相关。和太阳(阳),应该由禅修者传递给他。
作为“真实自我”的形象,红孩儿是“胚胎”的主要先驱,几个世纪后,内丹行者将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产生和滋养“胚胎”(§10.3)。
9.2 一和三一
专注于统一原则的冥想练习被称为“守一”或“守一”,其含义类似于《道德经》中的“抱一”(第 10 和 22 节)在《庄子》中记载的广成子著名的对黄帝的讲话中,他说:“吾守其一,故居其和”(第11章;华生) 1968:120)。
虽然在这些例子中,“守护统一”指的是对“一”作为众之原则的持续认识,但在后来的时代,同样的表达方式指的是基于将“一”形象化为拟人化内在神灵的冥想实践。 《抱朴子》中有一个经典的描述,葛洪认为“守一”是与服丹相结合的超凡之道。主要的修行在于观想作为神灵的“一”在三个朱砂场中移动时所具有的特征。 《老子仲经》和《大东真经》中也描述了对“一”作为内在神的冥想。
后来,这种做法演变成“守三一”,又以多种形式存在(Andersen 1979;Robinet 1993:119-38)。例如,“三一”被描绘为居住在朱砂田的三个孩子。另一种修行结合了外在和内在的方面:在观想北斗七星在他头顶下降之后,行者看到三一在其星星中出现;他呼吸三次,每次三一之一都到达各自朱砂地的住处。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