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与工作
2. 有神论的证据
2.1 “信仰寻求理解”:安瑟姆有神论证明的特征和目的
2.2 独白的论点
2.3 序言的论证
3. 神圣本质
3.1 证明神圣属性
3.2 神圣属性的一致性
4. 自由、罪恶与救赎
4.1 陈述和遗嘱的真实性
4.2 自由与罪恶
4.3 恩典与救赎
参考书目
批判版
翻译
二级文献
学术工具
其他互联网资源
相关条目
一、生活与工作
安塞姆 (Anselm) 于 1033 年出生于奥斯塔 (Aosta) 附近,当时是勃艮第 (Burgundian) 小镇,位于伦巴第 (Lombardy) 边境。人们对他的早年生活知之甚少。他二十三岁时离开家,经过三年漫无目的地穿越勃艮第和法国的旅行,他于 1059 年来到诺曼底。一到诺曼底,安瑟姆就对贝克的本笃会修道院产生了兴趣,该修道院著名的学校在修道院院长兰弗兰克的方向。兰弗兰克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学者和教师,在他的领导下,贝克学校已成为重要的学习中心,特别是在辩证法方面。 1060 年,安瑟姆以见习者的身份进入修道院。他的智力和精神天赋给他带来了快速的进步,当兰弗朗克于 1063 年被任命为卡昂修道院院长时,安塞姆被选为接替他的院长。 1078 年,贝克修道院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修道院院长 Herluin 去世后,他被选为修道院院长。在安塞姆的领导下,贝克作为知识中心的声誉日益提高,除了他的教学、行政职责和作为欧洲各地统治者和贵族的顾问和顾问的广泛信件之外,安塞姆还成功地撰写了大量哲学和神学著作。超过。他在贝克大学期间的作品包括《独白》(1075-76)、《序言》(1077-78)和他的四篇哲学对话:《语法》(可能是 1059-60 年,尽管这部作品的年代有很多争议)和《真理》 、 De libertate arbitrii 和 De casu diaboli (1080-86)。
1093年,安瑟姆被加冕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前任大主教,即安塞姆的老主人兰弗兰克,四年前去世,但国王威廉·鲁弗斯为了掠夺大主教的收入,让教区空缺。可以理解的是,安瑟姆不愿意在威廉这样无情和贪婪的统治者的统治下承担英国国教的首要地位,而他作为大主教的任期也被证明是像他所担心的那样动荡和无理取闹。威廉一心致力于维护王室对教会事务的权威,不会听从大主教、教皇或其他任何人的指挥。因此,举例来说,当安塞姆于 1097 年未经国王许可前往罗马时,威廉不允许他返回。 1100 年威廉被杀后,他的继任者亨利一世邀请安瑟姆回到他的监狱。但亨利和威廉一样一心致力于维持王室对教会的管辖权,安瑟姆发现自己从 1103 年到 1107 年再次流亡。尽管有这些干扰和麻烦,安瑟姆仍然继续写作。作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他的作品包括《化身圣书》(1094年)、《神人论》(1095-98年)、《处女论》(1099年)、《圣行精神》(1102年)、《牺牲阿兹米和发酵书》(1106年) 7),《教会圣礼》(1106-7),和德康科迪亚(1107-8)。安瑟姆于 1109 年 4 月 21 日去世。他于 1494 年被封圣,并于 1720 年被任命为教会圣师。
2. 有神论的证据
2.1 “信仰寻求理解”:安瑟姆有神论证明的特征和目的
安瑟姆的座右铭是“信仰寻求理解”(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这句座右铭至少容易引起两个误解。首先,许多哲学家认为这意味着安瑟姆希望用理解取代信仰。如果人们将“信仰”大致理解为“基于见证的信仰”,将“理解”理解为“基于哲学洞察力的信仰”,那么人们很可能将信仰视为一种认识论上不合格的立场;任何有自尊心的哲学家肯定会希望尽快抛弃信仰。然后,有神论证据被解释为我们对以前仅凭证词相信的事物获得哲学洞察力的手段。但安瑟姆并不希望用理解来取代信仰。对安瑟姆来说,信仰更多的是一种意志状态,而不是一种认知状态:它是对上帝的爱,是按照上帝意愿行事的动力。事实上,安瑟姆将那种“只相信它应该相信的”的信仰描述为“死的”(M 78)。 (参考文献中使用的缩写,请参阅下面的参考书目。)因此,“寻求理解的信心”意味着“对上帝的积极爱,寻求对上帝更深入的认识”。
其他哲学家指出,“寻求理解的信仰”始于“信仰”,而不是怀疑或悬置信仰。因此,他们认为,寻求理解的信仰所提出的有神论论点并不是真正为了说服非信徒;而是为了说服非信徒。它们只是为了启发那些已经相信的人。这也是对安瑟姆座右铭的误读。因为虽然有神论的证据是出于对上帝的积极爱,寻求对所爱之人更深入的了解,但这些证据本身的目的是让非信徒也能信服。因此,安瑟姆用这些话开始了独白:
如果有人不知道,无论是因为他没有听说过,还是因为他不相信,有一种本性,在所有存在的事物中至高无上,只有他才能在永恒的幸福中自足,他通过他无所不能的善良给予并带来关于所有其他事物存在或具有任何形式的福祉,以及我们必须相信上帝或他的创造物的许多其他事物,我认为他至少可以仅凭理性说服自己相信其中大部分事物,如果他的智力甚至还算中等。 (米1)
在序言中,安瑟伦着手说服“愚昧人”,即那些“心里说‘没有上帝’”的人(诗篇 14:1;53:1)。
2.2 独白的论点
在澄清了安瑟姆在他的有神论证明中所做的事情之后,我们现在可以检查证明本身。安瑟姆在《独白》的第一章中认为,一定有某种东西是至善的,通过它,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其优点。因为每当我们说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程度上是F时,我们必须通过F-ness来理解它们是F;每个人的 F 性本身都是相同的。因此,例如,所有或多或少公正的事物“必须通过正义或多或少地公正,这在不同的事物中没有不同”(M 1)。现在我们谈论事物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好的。所以按照刚才说的原理,这些东西一定是通过某件事而变得好的。显然,该事物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善,因为它是所有其他事物的善的源泉。而且,那东西本身就是好的;毕竟,如果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通过那个事物而变得美好的,那么很简单地就可以得出,那个事物既然是美好的,那么它本身就是美好的。通过其他事物而成为善的事物(即,其善来自于自身之外的事物)不可能等于或大于通过自身而为善的事物,因此,通过自身而为善的事物是至善的。安瑟姆总结道:“至善者也是至大者。因此,有一种东西是至善和至大的——换句话说,是所有存在事物中至高无上的”(M 1)。在第二章中,他应用了第一章的原则,以便(再次)得出结论:存在着某种至高无上的东西。
在第三章中,安瑟姆认为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通过某个事物而存在的。他开始说,每一个存在的事物要么通过某种东西而存在,要么通过什么都没有而存在。当然,没有什么是凭空而存在的,所以每一个存在的事物都是通过某物而存在的。那么,要么存在某种事物,所有存在的事物都通过某种事物而存在,要么存在不止一种这样的事物。如果存在多个,则(i)它们都通过某件事存在,或(ii)它们每个都通过自身存在,或(iii)它们通过彼此存在。 (iii) 没有意义。如果 (ii) 为真,那么“它们肯定具有某种自我存在的能力或本质,以便通过自身存在”(M 3);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事物通过那一件事而存在,比通过没有那一件事就无法存在的几件事更真实地存在”(M 3)。因此,(ii) 塌陷为 (i),并且存在某种事物,所有事物都通过它而存在。当然,这一事物是通过自身存在的,因此它比所有其他事物都更伟大。因此,它是“所有现有事物中最好、最伟大和至高无上的”(M 3)。
在第 4 章中,安瑟伦以这样的前提开始:事物“并非都具有同等的尊严;相反,其中一些处于不同且不平等的水平”(M 4)。譬如,马胜于木,人胜于马。现在认为这些水平可以达到多高是没有限制的,这是荒谬的,“因此没有一个水平如此高以至于无法找到更高的水平”(M 4)。唯一的问题是有多少生命占据了最高层次。是只有一个,还是不止一个?假设有多个。根据假设,它们必须都是平等的。如果他们是平等的,那么他们在同一件事上是平等的。那东西要么与他们相同,要么与他们不同。如果它与它们相同,那么它们实际上不是多个,而是一个,因为它们都与某一事物相同。反之,如果那个东西和他们不同的话,那么他们毕竟不属于最高层次。相反,那个东西比他们更伟大。无论哪种方式,都只能有一个人占据最高级别。
安瑟姆在前四章中总结了他的结果:
因此,存在着某种本性、实体或本质,它通过自身而成为善的、伟大的,并通过自身而成为其所是。真正的善、伟大或任何事物都通过他而存在;谁是至高无上的善,至高无上的伟大事物,至高无上的存在或存在,即一切存在事物中至高无上的。 (米4)
然后他继续(在第 5-65 章中)推导出必须属于符合此描述的存在的属性。但在我们研究安瑟姆对神圣属性的理解之前,我们应该先看看序言中著名的证明。
2.3 序言的论证
回顾《独白》中六十五章的复杂论证,安瑟姆发现自己希望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建立他想要证明的所有结论。正如他在序言中告诉我们的那样,他想找到
一个单一的论证,只需要它本身来证明,它本身就足以证明上帝确实存在;他是至善者,不依赖任何其他事物,但万物的存在和福祉都依赖于他;以及我们对神性的任何信仰。 (P、前言)
这个“单一论点”出现在序言第二章中。 (或者人们常这么说:但一些解释者将“一个论点”理解为延伸到第 3 章,而 Holopainen 1996 认为这是一个公式“无法想到比它更伟大的东西。”)
陈述安瑟姆论点的正确方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任何对该论点的详细陈述都会引发解释性问题。但如果对这个论点进行相当中立或一致的解读(我将继续拒绝),安瑟姆的论点是这样的。上帝是“不可想象的更伟大者”;换句话说,他是如此伟大,如此充满形而上学的魅力,以至于人们无法想象有一个人会比上帝更伟大。然而,诗篇作者告诉我们,“愚昧人心里说:‘没有神’”(诗篇 14:1;53:1)。有可能让傻瓜相信他是错的吗?这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是将上帝描述为“无法想象更伟大的事物”。傻瓜至少明白这个定义。但凡是被理解的东西都存在于理解之中,就像一幅尚未执行的绘画计划已经存在于画家的理解之中一样。因此,在理解力中存在着无法想象的更伟大的东西。但如果它存在于理解中,它也一定存在于现实中。因为存在于现实中比仅仅存在于理解中更伟大。因此,如果可以认为比它更伟大的东西只存在于理解力中,那么就有可能想到比它更伟大的东西(即,同样存在于现实中)。因此,如果无法想象更伟大的事物只存在于知性中,那么它就不是无法想象更伟大的事物;显然,这是一个矛盾。因此,无法想象的更伟大的事物必定存在于现实中,而不仅仅是存在于理解中。
从安瑟姆时代至今,这一论点的各个版本都受到了一系列哲学家的辩护和批评(参见本体论论点)。我们在这里关注的是安瑟姆自己的版本、他遇到的批评以及他对批评的回应。一位名叫高尼洛的僧侣写了一篇《代表愚者的答复》,认为安瑟姆的论点让诗篇作者的愚者根本没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现实中存在着无法想象的更伟大的事物。高尼洛最著名的反对意见是一个旨在与安瑟姆的观点完全平行的论点,但却产生了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高尼洛提出,我们不应考虑“无法想象更伟大的岛屿”,而是“无法想象更伟大的岛屿”。我们理解这个表达的含义,因此(按照安瑟姆的推理)我们理解中存在着最大的可想象岛屿。但是(再次遵循安瑟姆的推理)那个岛也必须存在于现实中;因为如果没有,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更大的岛屿——即现实中存在的岛屿——而可想象的最大的岛屿终究不会是可想象的最大的岛屿。当然,假设最大的岛屿确实存在于现实中是荒谬的。高尼洛的结论是安瑟姆的推理是错误的。
高尼洛的反驳是如此巧妙,以至于成为他对安塞尔姆错误的目录中迄今为止最具破坏性的批评。因此,毫不奇怪,解释者阅读安瑟姆对高尼洛的答复主要是为了找到他对失落岛论点的反驳。富有同情心的解释者(例如 Klima 2000 和 Ward 2018)为安塞姆提供了回应的方法,但至少一位评论员(Wolterstorff 1993)认为安塞姆没有提供这样的反驳,正是因为他知道高尼洛的批评是无法回答的,但无法让自己接受承认这个事实。
然而,更仔细地审视安瑟姆对高尼洛的答复就会发现,安瑟姆没有对失落岛的论点提出反驳,因为他拒绝了高尼洛对序言最初论点的解释。高尼洛按照我上面所说的方式理解了这个论点。安瑟姆的理解却截然不同。特别是,安瑟姆坚持认为,最初的论证并不依赖于任何一般原则,即事物存在于现实中时比仅存在于理解中时更伟大。 [1]由于这一原则在高尼洛的反驳中造成了损害,安瑟姆认为没有必要特别回应失落岛的论点。
安瑟姆说,如果理解正确的话,序言的论点可以总结如下:
比无法想象的更伟大的事物是可以想象的。
如果能够想到比无法想象的更伟大的事物,那么它就存在于现实中。
所以,
现实中存在着无法想象的更伟大的事物。
安瑟姆通过展示我们如何根据我们对那些可以被认为更伟大的事物的经验和理解,形成一种不能被认为更伟大的事物的概念,从而为(1)辩护。例如,
每一个有理性的头脑都清楚,通过将我们的思想从较小的善提升到更大的善,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可以思考更伟大的事物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无法思考更伟大的事物的观念。例如,谁无法认为……如果有开始和结束的东西是好的,那么有开始但永远存在的东西会更好?正如后者比前者更好一样,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东西更好,即使它总是从过去穿过现在进入未来?那些根本不需要或被迫改变或移动的东西甚至比这更好,无论现实中是否存在这样的东西?这样的事难道不能想吗?还能想到比这更伟大的事情吗?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不是一个在可以思考更伟大事物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不能思考更伟大事物的观念的例子吗?因此,事实上有一种方法可以形成一种无法想象出更伟大事物的观念。 (安瑟姆对高尼洛 8 的回复)
安瑟姆说,一旦我们形成了无法想象更伟大事物的想法,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存在具有不能属于可能但不存在的物体的特征,或者换句话说,(2)是真的。例如,一个能够不存在的存在不如一个必然存在的存在伟大。如果无法想象比它更伟大的事物不存在,那么它显然可能不存在;如果它能够不存在,那么即使它存在,也不会比它更伟大。因此,如果能够思考比无法想象的更伟大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它是一种可能的存在——那么它就确实存在。 (对 Proslogion 论证的这种解读在 Visser 和 Williams 2008 年第 5 章中有详细阐述。)
3. 神圣本质
3.1 证明神圣属性
回想一下,安瑟伦在序言中的意图是提供一个单一的论点,不仅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且证明基督徒相信上帝拥有的各种属性。如果第二章的论证只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而让神圣属性像独白一样零碎地建立起来,安瑟姆就会认为序言是失败的。但事实上,“没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事物”这个概念被证明是极其丰富的。例如,上帝必须是全能的。因为如果他不是,我们就能想象出一个比他更伟大的存在。但上帝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他必定是无所不能的。同样,上帝必须是公正的、自我存在的、不受苦难的、仁慈的、永恒的、非物质的、非复合的等等。因为如果他缺乏这些品质中的任何一个,他就达不到可以想象的最伟大的存在,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本体论论证就像一种神圣属性生成机器。但不可否认的是,理论简单性的表象多少有些误导。只有当与某些关于什么是更大或更好的信念结合起来时,“单一论证”才能得出关于神圣属性的结论。也就是说,本体论论证告诉我们,上帝拥有任何比缺乏更好或更大的特征,但它没有告诉我们这些特征是什么。我们必须有某种独立的方法来识别它们,然后才能将它们插入本体论论证并产生完整的神性概念。安瑟姆部分通过诉诸价值直觉、部分通过独立论证来识别这些特征。为了说明安瑟伦的方法,我将考察他对上帝的冷漠、永恒和简单的讨论。
根据神性冷漠的教义,神是不会受苦的。没有什么能对他起作用;他绝不是被动的。因此,他感觉不到情绪,因为情绪是一个人经历的状态,而不是一个人执行的行动。安瑟姆认为没有必要论证冷漠是一种完美。他认为,“最好是……冷漠总比不公正好”(P 6),正如很明显,公正比不公正要好一样。他对价值的直觉是由他所属的柏拉图-奥古斯丁传统所塑造的。奥古斯丁从柏拉图主义者那里继承了这样的观点:真正真实的事物,最伟大和最好的存在,是稳定的、统一的和不变的。他在《论意志的自由选择》2.10 中说道,“你当然不能否认,纯洁的人比腐败的人好,永恒的人比暂时的人好,坚不可摧的人比脆弱的人好”;他的对话者简单地回答道:“有人可以吗?”通过奥古斯丁(和其他人),这些思想以及它们自然导致的上帝观念,成为基督教神学家千百年来的共同观点。那么,对于安瑟伦来说,显然,一个绝不是被动的、无法体验任何非他自己起源的事物的存在,比任何能够受到自身之外的事物作用的存在更好、更伟大。因此,上帝是不可想象的,是完全主动的。他无动于衷。
请注意,奥古斯丁还发现,永恒的事物显然比暂时的事物更好。根据柏拉图的《蒂迈欧篇》,时间是“永恒的移动图像”(37d)。它是真实事物的变化而模糊的反映。随着后来的柏拉图主义者,包括奥古斯丁,发展了这一观点,时间存在的存在是零散的;他们只存在于现在这一微小的碎片中,而现在却不断地从他们身边流走,消逝于虚无。相比之下,永恒的存在是(用我之前的描述)稳定、统一和不变的。它拥有的,它总是拥有的;它是什么,它总是如此;它做什么,它总是做什么。因此,对于安瑟姆来说,直觉上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上帝要成为无法想象的更伟大的事物,那么他就必须是永恒的。也就是说,他不仅必须是永恒的,而且必须完全超越时间。 [2]
除了这种强烈的直觉考虑之外,安瑟姆至少暗示了关于永恒比暂时更好这一主张的进一步论证。他在《序言》第 13 章的开头写道:“一切封闭在某个地点或时间中的事物,都小于那些不受地点或时间法则约束的事物”(P 13)。他的想法似乎是,如果上帝在时间(或地点)中,他就会受到时间(或地点)本质固有的某些限制的约束。他在独白 22 中的讨论使问题变得清晰:
那么,这就是地点和时间的条件:任何被包围在其边界内的东西都不可避免地被部分所表征,无论它的位置在大小方面受到的部分类型,或者它的时间在持续时间方面遭受的类型;它也不可能以任何方式同时被不同的地点或时间包含为一个整体。相比之下,如果某物不受某个地点或时间的限制,则任何地点或时间的法则都不会迫使它分成多个部分,或阻止它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出现在多个地点或时间。 (米22)
因此,认为上帝是永恒的至少部分原因是时间的本质会对上帝施加限制,当然最好不受外部限制。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