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神圣的启示(一)

1. 神圣启示的概念

1.1 一般/自然和特殊启示

1.2 显示和命题启示

1.3 启示的模型

2. 启示性主张的正当性

2.1 传统观点

2.2 非推理论证

2.2.1 感知模型

2.2.2 A/C 模型

2.2.3 推荐模型

2.3 推理论证

2.3.1 概率论证

2.3.2 整体论

2.3.3 自愿论

2.3.4 杂交

2.4 特殊方法

参考书目

学术工具

其他互联网资源

相关条目

1. 神圣启示的概念

正如人们普遍理解的那样,启示与消除无知有关。因此,“显露的”的对应物是“隐藏的”(Wolterstorff 1995:23)。然而,该术语有多种含义或用途——宗教的和非宗教的——它们彼此类似。首先,应该区分该词的“过程”和“产品”含义。 “启示”既可​​以指揭示某事的行为/过程,也可以指所揭示的内容。其次,虽然在普通话语中,人们可以在没有揭示者(揭示的代理人)的情况下“获得启示”,但在宗教背景下,启示通常被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事情”(Helm 1982:14;Mavrodes 1988) :96)。

以下方案 (S) 标识了启示性主张(启示已经发生的主张)为真所需的要素:

(小)

m 通过(通过等)k 揭示 a 到 n(Mavrodes 1988:88)。

除了揭露者 (m) 和观众 (n) 之外,揭露行为还必须具有通过某种方式 (k) 为观众所知或可用的内容 (a)。鉴于这一方案,可以明确指出几个有争议的领域。既然主题是神圣的启示,那么m当然等同于上帝。然而,在当代基督教思想中,对于a的本质存在着争论。神圣启示命题的内容是关于上帝或与上帝有关,还是上帝本身,或两者兼而有之(O'Collins 2016a:Ch.1)?许多神学家强调上帝启示他自己而不是命题或“信息”。必须在基督教道成肉身教义的背景下理解这场辩论(我们将返回),该教义声称神“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翰福音 1:14)。

此外,关于n——受众——是否只包括那些实际上通过启示获得知识的人,或者n是否也可以包括那些可能已经获得这些知识但实际上没有获得这些知识的人,存在着争论。换句话说,启示是一个“成功词”还是它涵盖了仅仅提供知识的情况? (不同观点参见 Sluys 2000;Blaauw 2009;Gunton 1995:113;O’Collins 2016a:76)。

1.1 一般/自然和特殊启示

与受众 (n) 相关的一个常见区别是一般启示和特殊(或特定)启示,前者是指普遍可用的启示,后者是指(直接或最初)向有限群体提供的启示的人。通常,普遍启示与自然启示相同,尽管后者的概念与启示的手段(k)而不是受众有关。自然世界,包括人性,是向所有人开放的,并且是作为普遍启示手段的最合理的候选者。然而,可以想象,上帝可以通过自然秩序之外的行动来做出普遍的启示,例如通过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奇迹(Helm 1982:17)。因此,严格来说,自然启示的对应物——如果有的话——是超自然启示,而不是特殊启示。在神学背景下,“超自然”指的是假定的神圣行为,不包括在上帝创造和维持世界的日常活动中。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遍启示”和“自然启示”可以互换使用,它们的对应词“特殊启示”和“超自然启示”也可以互换使用(对于这种区别的批评,请参见 Downing 1964)。

一些哲学家区分了自然启示和自然神学(例如,King 2012;Helm 1982:22-26;Wolterstorff 1995:24-25)。根据赫尔姆的说法,要成为神圣的启示,它必须是直接的,而人类的接受者必须是被动的。赫尔姆认为,由于自然神学包括从公开证据中推断上帝知识的活动,因此自然神学并不是一种自然启示。然而,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上帝不能以一种需要接受者进行推理活动的方式来启示自己,并且许多思想家没有区分自然启示和自然神学(Davies 2009:36;O'Collins 2016b:287) )。然而,在本条目的上下文中,有必要将传统的自然神学排除在处理之外,因此“自然启示”将按照赫尔姆的限制性定义来理解。然而,主要焦点将集中在特殊启示上。[3]

自启蒙运动以来,特殊启示的概念经常受到怀疑(Abraham 2002)。为什么自然启示还不够?为什么上帝还需要在历史的某些时刻向某些人显现自己呢?一个相关的批评对神圣的隐藏性提出了质疑。如果上帝存在,为什么他看起来是“隐藏的”,所以首先需要启示?由于这种反对涉及基于所谓的“特殊”启示的宗教观点的一致性,因此启示的捍卫者诉诸他们自己的宗教传统的教义是合理的。基督教思想家传统上解释了神圣的隐藏性以及对人类堕落罪恶的特殊启示的需要。罪对认知有影响,而启示通常被视为救赎的认知方面(O'Collins 2011:70-74)。当上帝在历史中采取行动拯救人类时,他就会揭示自己和他正在做的事情。然而,由于启蒙运动的批判,十九世纪的神学家开始淡化特殊启示。相反,他们强调可以根据

理性论证、历史探究、人类感知结构或道德动机分析,或这些的任意组合。 (夸克 2007 年:328)

然而,这种将特殊启示“还原”为一般启示的模糊形式的做法,在二十世纪引起了卡尔·巴特等神学家的反作用,他们强调基督里独特的神圣启示。

当谈到启示的手段(k)时,哲学反思可以考虑启示如何进行的先验可能性,或者研究在特定宗教传统(例如基督教)中发现的关于启示的想法和主张。也许将宗教主张的分析与概念或形而上学的反思结合起来,以绘制神圣启示的可能方式,是最富有成果的。使用这种方法,威廉·亚伯拉罕将启示描述为像“教导”和“农场”一样的“多态概念”(Abraham 1997:206)。就像一个人可以通过做各种不同的具体事情(演讲、使用图片或模型、评分试卷等)来教学一样,上帝也可以通过做许多不同的事情来启示,例如说话,在历史上做“可能的行为”,引起梦境、异象或其他体验,或通过化身“使自己存在并显现自己”(梵蒂冈二世,Dei Verbum § 4)。

1.2 显示和命题启示

与启示方式(k)相关的一个有用的区别是显性启示和非显性启示(Wolterstorff 1995:26;Yadav 2021)。当某人“展示”或以其他方式使某些现实显现时,就会发生显性启示,而当某些事物在没有被展示或显现的情况下被揭示时(例如,通过口头交流),就会发生非显性启示。沃尔特斯托夫认为,这两种揭示方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在显性揭示的情况下,揭示的手段是所揭示现实的自然标志(例如现实本身,或其特有的因果效应)。在非显化启示的情况下,手段不是自然迹象。相反,它可以是常规符号(例如,句子),或其他一些实体,例如上帝植入某人头脑中的信仰。

马夫罗德斯将启示的非表现形式细分为两类,他称之为“沟通模型”和“因果关系模型”(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表现模型”)。在传播模型中,启示被理解为类似于言语和相关语言活动的东西。在因果模型中,启示是由上帝引起人们的信仰而发生的,无论是从一个人存在之初,还是在后来的某个时间(Mavrodes 1988:73-74)。

在有关启示方式的争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命题启示”。沃尔特斯托夫声称这只是非显现启示的另一个名称。由于命题是非显化启示的手段(k)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种认同似乎有充分的理由。然而,在二十世纪的神学中,“命题启示”却名声不佳。 Hordern 表达了一种典型的批评:“上帝揭示的不是命题或信息——上帝揭示的是上帝”(Hordern 1959:61-62;另见 Baillie 1956:28;Kelsey 1975:32;Schwöbel 1990:34;Williams 2000:131)。在现代神学中,人们常常认为启示的“命题”叙述已经让位于对神圣“自我启示”的关注。

启示的核心不是命题,而是事件,其内容也不是关于神的真理体系,而是“永生神”在对人的行动中启示自己。 (希克 1967:190)

为了解决关于命题在启示中的作用的争论,并评估神学批判,区分两个问题是有帮助的:

命题在启示方式(k)中是如何体现的?

命题在启示录(a)的内容中是如何体现的?

关于命题的性质甚至存在性没有达成共识,但大多数哲学家都同意命题(如果存在)可以是真或假,并且它们是“可共享的”。许多人可以同时相信同一个命题,并且许多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同一个命题(例如,“Schnee is Weiss”和“Snow iswhite”)。假设这种观点,命题至少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在启示的手段(k)中。首先,如果神说话——字面意义上的“说话”,也就是说,如果他用句子来交流——那么句子将是启示的主要手段。然而,如果命题构成了句子的意义,那么命题也很重要。其次,假设神不是按字面意思说话,而是直接使某些人产生某些信仰。在这种情况下,上帝引发的信仰将成为启示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命题构成了信念的认知内容,因此命题也很重要。

在显化启示中,手段(从范式上来说)是上帝希望揭示的现实的直接呈现或表现——例如他自己。在这种“手段”中,不涉及命题。显然,上帝不是一个命题,上帝也没有一个命题作为他的“内容”。因此,表现性启示和命题性(非表现性)启示之间的主要区别似乎是,毫不奇怪,命题在后者的手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前者的手段中则不然。

然而,也许更令人惊讶的是,当谈到启示的内容时,情况似乎并非如此。可以说,命题必须作为显性启示内容的一部分以及命题启示内容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看到这一点。假设一个人通过向某人​​展示一个物体来显化它。这不仅会揭示物体本身,还会揭示有关它的一些命题。否则,很难看出该行为如何算作启示。由于启示是一个认知概念(或至少具有认知维度),因此任何启示行为都必须使某些事物已知或可知,这意味着至少使某些命题已知或可知(Wahlberg 2014:30-31)。

对此,可以说存在“熟人知识”这样的东西,它不能还原为命题知识。或者也许了解一个人不能简化为了解那个人(参见 Stump 2010:Ch. 3-4)。即便如此,很难看出一个人如何能够获得对一个人(或上帝)的熟人知识或“个人”知识,而不同时拥有大量关于他的命题知识。例如,一个人怎么可能通过熟人来认识某人而不同时知道这个人的存在(这是一项命题知识)? (惠灵顿,2019 年:166;拉蒙特,2004 年:7-8)。

这种推理不会说服那些否认命题存在的人(例如,参见 Westphal 1999 的反实在论批评)。然而,在那些接受命题的人中,许多人认为霍登等人在命题的启示和神圣的自我启示之间所做的对比是错误的。如果上帝不同时揭示(使人可知)一些关于他自己的命题,他就无法揭示他自己。命题必须体现在命题启示和表现启示的内容(a)中。然而,在显化启示中,它们并不被视为手段(k)。

命题启示和显化启示之间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涉及解释的需要。在显化启示中,观众面临着“原始现实”——例如“上帝本人”,或者一些壮观的历史事件。这种启示媒体包含丰富的信息,由接收者决定关注表现的​​哪些方面。另一方面,在命题启示中,观众面临着诸如单词和句子之类的实体,这些实体是专门为表达确定的信息而设计的。在神将知识直接传达到人的心灵的情况下,类似的情况大概也是如此。因此,尽管解释涉及命题启示和显化启示的接受,但在命题启示的情况下,需要较少的解释(Wolterstorff 1995:29)。可以说,由此可知,如果上帝想要传达相当确定的认知内容,他将有充分的理由使用某种形式的命题启示(也许除了表现启示之外)(Mansini 2018:260)。

那么,为什么一些神学家批评命题启示呢?虽然有不同类型的批评(Helm 1972;Gunton 1995:7-13),但主要的反对意见与命题启示的概念如何被认为影响圣经解释有关。一般来说,批评者的论点(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看)是这样的:

如果存在命题启示这样的东西,它就可以在圣经中找到。

如果圣经中有命题启示,那么它就是通过直截了当地表达神圣启示命题的字面语言来传达的(Dulles 1992:48)。

然而,上帝以这种方式沟通是非常难以置信的,因为圣经经常使用隐喻和叙述而不是字面语言。此外,圣经包含错误和有问题的主张和观点,历史批判学术表明,文本是由人类作者偶然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塑造的(Dulles 1992:49)。

因此,圣经不包含命题启示。

因此,不存在命题启示。

对这一论点的一个“简单”回应指出,它假设要么整本圣经构成命题启示,要么圣经中根本不存在命题启示。然而,圣经的某些部分可能记录了最初给予先知、使徒和其他人的命题启示。此外,这种原始的神圣交流甚至可能没有记录在《圣经》中,而是通过口头传统保存和解释,正如传统天主教和东正教观点所认为的那样(然而,参见 Ratzinger 1966:46)。

许多命题启示的捍卫者认为,这种“简单”的回应向批评者让步太多。他们认为,圣经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合理地被认为是由上帝“创作”的,并且表达了命题启示。神圣作者权的捍卫者攻击前提2,指出命题可以用隐喻和其他非字面形式的语言来表达。对圣经启示的命题解释并不意味着必须对圣经采取狭隘的字面解释(Lamont 2004:第 5 章;Wolterstorff 1995:第 11-12 章;McCall 2009)。他们进一步攻击前提 3,认为神圣作者身份与人类作者的文化和个人观点所塑造的文本是兼容的。例如,上帝可以通过“挪用”或“授权”人类话语来创作《圣经》,从而使人类的话语或言语行为成为他自己话语的载体。就像总统可以授权大使代表她发言,或者演讲者可以通过引用或解释来挪用他人的言论一样,上帝可以“借用”人类的言语行为,而不会剥夺人类作者的真正作者身份( Wolterstorff 1995:第 3 章。有关批评,请参阅 Wisse 2002;Levine 1998)。如果这是上帝所做的,那么圣经的解释将要求我们区分人类作者的意图和信息,以及神圣的、适当的话语的意图和信息。前者可能包含错误或道德上有问题的观点,而神圣作者并未断言这些观点。

解释神圣命题启示的媒介如何可能包含错误的另一种方法是区分通过媒介(圣经文本)表达的陈述,以及表达这些陈述所用的有时有问题的文化预设(Swinburne 2007) :第 2 章。斯温伯恩认为,由于不可能做出不依赖于任何特定文化的预设的陈述,并且由于所有文化都体现了一些错误的信仰和有问题的观念,因此可以预期,神圣的启示将通过手段来表达一些预设是错误的(批评参见 Stump 1994:740-741)。

关于圣经或其他神圣文献中命题启示的讨论提出了关于上帝在文本产生中的因果作用的问题。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圣经》(或《古兰经》)因其受到上帝的启发而获得了启示和/或上帝“创作”的地位。根据普遍的理解,默示是对圣经书籍作者的一种特殊的神圣影响。 (然而,并非所有神学家都接受这种圣经默示的观点,例如,参见 Trembath 1987: 5, 109–118;Burtchaell 1969: Ch. 5。)可以想象,神的影响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Davies 2009: 41–44;伯切尔 1969)。根据“言语默示”理论,上帝通过控制作者的用词来提供相当详细的指导。然而,这个理论并不一定需要神圣的“口授”。听写理论最好被视为言语灵感的一个亚种。 “内容理论”也有不同的形式。有些版本涉及对陈述或命题层面的详细神圣指导,而其他版本则将灵感描述为仅限于文本的主要思想。也可以在圣经的不同部分中提出不同程度和模式的默示(O’Collins 2016a:160-161)。另一种较新的理论表明,上帝可以通过他的“中间知识”,天意地控制《圣经》的人类作者,而不剥夺他们的自由(Craig 1999)。最后,“社会默示”(有时是“教会默示”)理论试图解释这样一个事实:圣经书籍具有复杂的起源历史,除了作者和编者之外,还涉及礼仪和其他社会背景中的口头传播过程。 (Benoit 1965:24-26;Barr 1983:27;Farkasfalvy 2010:211)。据推测,如果上帝要控制这一过程的结果,他必须长期影响社会群体。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疯批美人他权势滔天 连载中
疯批美人他权势滔天
权天官
疯批美人摄政王VS高冷正义小徒弟书又名:《知途》温使墨从一个人人喊打的丧家之犬,和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厉鬼,成为如今人人喊骂,却人人畏惧的摄......
0.2万字3个月前
不公定律—打造无罪世界 连载中
不公定律—打造无罪世界
维治托劳斯
嘈杂的声音充斥在教室中,所有人都嘻皮笑脸的,一切都很和谐,但是在这片虚伪的和谐中,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恶劣——对同学的另眼相待,谣言乱飞,校园......
0.5万字2个月前
天道?呵,本神女可是创世神! 连载中
天道?呵,本神女可是创世神!
江边月皎皎
啧啧啧,似乎在这个平台修仙文没什么流量啊。...洛璃月自出生以来,就位居高位,受尽宠爱。可就在某一天,她娘亲爹地全都莫名失踪,而她被人掳走。......
0.4万字2个月前
三人行之一:魔法列车的低语 连载中
三人行之一:魔法列车的低语
璃月非李月
魔幻小说作者某天突然的脑洞,有点发疯,自认为能到个小学水平#求评论!不拒绝吐槽但别过分了灵湖小学五年三班迎来了一个新班主任!但这位班主任的行......
4.3万字2个月前
少女魔法师 连载中
少女魔法师
朴贝
四个生活在魔法城的魔法少女保护世界的故事
3.1万字2个月前
宠,唯爱一生 连载中
宠,唯爱一生
爱吃香草大富婆
人的一生有很多选择,如果让你有机遇你愿意踏入吗?一个规则的制定者,一个规则下的遵守人,如何擦出火花。请问瓦洛克先生愿意娶文文女士,执子之手与......
6.2万字2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