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全知
想象一下,有一位上帝知道人类未来的自由行动。如果上帝确实知道你会自由地做某件事X,那么你确实会做X。但是如果你是自由的,你难道就不能自由地避免做X吗?鉴于预先知道您会做 X,看来您无法自由地克制该行为。
最初,这个悖论似乎很容易消除。如果上帝知道你的自由行动,那么上帝就知道你会自由地做某事,并且你可以避免这样做。上帝预知这一行为并不意味着它是必要的。难道悖论的出现不只是因为命题“必然,如果上帝知道X,那么X”与“如果上帝知道X,那么必然X”相混淆吗?毕竟,如果有人知道你现在正在阅读这篇文章,那么你确实正在阅读这篇文章,但你阅读这篇文章可能仍然被视为一种偶然的、非必然的情况。但问题并不那么容易解决,因为上帝的知识与人类的知识不同,是无误的,如果上帝无误地知道某种事态的发生,那么该事态就不可能不发生。想想有时所谓的过去的必然性。一旦某种情况已经发生,它就不可避免地或必然地发生了。如果未来能够被准确、全面地知晓,那么未来不就和过去一样,必然或不可改变吗?如果问题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提出,并且人们想象上帝预知你会自由地转向这本百科全书中的另一个条目(此外,上帝以无与伦比的精确度知道你何时会这样做,你会选择哪个条目以及你会想到什么)关于它),那么这个悖论的简单解决方案似乎难以捉摸。为了强调这个问题的本质,想象一下上帝告诉你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你将自由地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帝和你自己都知道你确实会选择做什么,那么相信你有能力做其他事情是否仍然可以理解?那么,自我预知会产生一个额外的相关问题,因为选择心理学似乎要求事先不知道将要选择什么。
人们对自由预知的争论给出了各种答复。有些人采用相容论,肯定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相容性,并得出结论:预知对自由的威胁并不比决定论更大。虽然过去一些著名的哲学有神论者已经采取了这条路线(最引人注目的是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1703-1758)),但这似乎是当今宗教哲学中的少数立场(例外包括保罗·赫尔姆(Paul Helm)、约翰·费舍尔(John Fischer)和林恩·贝克(Lynne Baker))。第二种立场坚持自由意志主义观点,坚持认为自由涉及激进的、非决定论的权力行使,并得出结论,上帝无法知道未来的自由行动。阻止这些哲学家否认上帝是无所不知的,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存在关于未来自由行动的真理,或者虽然存在关于未来的真理,但上帝要么无法知道这些真理(斯温伯恩),要么自由地决定不知道它们为了保留自由选择(约翰·卢卡斯)。根据第一种观点,在某人进行自由行动之前,并不存在他或她将做出特定行为的事实。这符合亚里士多德时间和真理哲学的传统但有争议的解释。亚里士多德可能认为,在一场特定的海战之前,某一方是否会获胜既不正确也不错误。一些有神论者,例如理查德·斯温伯恩(Richard Swinburne),今天也采用这一观点,认为未来是无法得知的。如果由于形而上学的原因而无法得知,那么全知可以被分析为知道所有可能知道的事情。上帝无法知道未来的自由行动,这并不能证明上帝是全知的,正如上帝无法画出方圆也不能证明上帝是全能的。其他哲学家否认最初的悖论。他们坚持认为上帝的预知与自由意志主义的自由是相容的,并试图通过声称上帝不受时间的限制(上帝并不预知未来,而是从永恒的角度来看,上帝知道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来解决这一困境。认为全知上帝的独特优势可以防止对自由的任何侵犯。上帝可以简单地知道未来,而不必建立在既定的、确定的未来之上。但这只有在不存在类似于过去的必然性的永恒必然性的情况下才有效。为什么认为我们对上帝永恒的信仰比对上帝过去的信仰有更多的控制权?如果不是,那么永恒知识就会面临完全相同的困境。有关自由和预知的当前杰出分析,请参阅琳达·扎格泽布斯基 (Linda Zagzebski) 的著作。
5.1.2 永恒
是否存在时间之外的存在?在伟大的一神教传统中,上帝被认为没有任何开始或结束。事实上,上帝永远不会、永远不能停止存在。一些哲学有神论者认为,上帝的时间性与我们的时间性非常相似,上帝有之前、期间和之后,或者上帝有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种观点有时被称为上帝是永恒的论点。那些采取更激进立场的人声称上帝独立于时间性,认为上帝根本不在时间中,或者上帝在任何时间或在所有时间都是“同时”的。这有时被称为上帝是永恒的而不是永恒的观点。
为什么采取更激进的立场?已经指出的一个原因是,如果上帝不受时间限制,那么早期调和自由与预知的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正如河马的圣奥古斯丁所说:
因此,对于那些在时间中出现的事物来说,未来确实还没有出现,现在是现在,而过去已经不再是了。但所有这些都被他理解在他稳定和永恒的临在中。 (上帝之城,XI.21)
如果上帝在时间之外,那么也可能有一个可靠的基础来解释上帝的不变性(不变性)、不朽坏性和不朽性。此外,也许有机会利用上帝在时间之外的立场来发起上帝是时间的创造者的论点。
那些肯定上帝不受时间序列限制的人面临着几个谜题,我注意到这些谜题,但没有试图解决它们。如果上帝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所有时间,那么上帝是否同时存在于每个时间或存在于每个时间之中?如果是这样,则存在以下问题。如果上帝与公元 410 年罗马燃烧的事件同时发生,并且与您阅读这篇文章同时发生,那么看来罗马一定在您阅读这篇文章的同时在燃烧。 (这个问题由 Nelson Pike (1970) 提出;Stump 和 Kretzmann 1981 回答说,上帝永恒知识中的同时性不是传递性的)。关于永恒和全知,出现了一个不同的问题。如果上帝在时间之外,上帝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吗?可以说,事实是现在是 2018 年 7 月 1 日午夜。时间之外的上帝可能知道在 2018 年 7 月 1 日午夜发生了某些事情,但上帝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问题在于,人们越是强调上帝的至高存在独立于时间这一主张,似乎就越会危及认真对待已知的时间。最后,虽然伟大的一神论传统提供了与受造物截然不同的神性肖像,但也坚持上帝的接近性或内在性。对于一些有神论者来说,将上帝描述为一个人或类人(上帝爱、行动、知道)并不是含糊其辞。但目前尚不清楚永恒的上帝是否可能是人格化的。有关上帝与时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请参阅凯瑟琳·罗杰斯 (Katherine Rogers) 的研究 (2007, 2008)。
5.1.3 神的良善
所有已知的世界宗教都探讨善与恶的本质,并赞扬实现人类福祉的方式,无论是从拯救、解放、解脱、启蒙、宁静还是无我的涅槃状态的角度来思考。尽管存在重要差异,但许多善的概念之间存在很大的重叠,正如许多宗教中对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赞扬所证明的那样。有些宗教将神解释为在某些方面超出了我们人类的善恶观念。例如,在某些形式的印度教中,婆罗门被颂扬为拥有某种道德超越性,而一些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同样坚持认为,上帝只是高度限定意义上的道德代理人(如果有的话)(Davies 1993)对他们来说,称上帝为良善与称人类为良善有很大不同。
以下只是哲学家阐明称上帝为良善的含义的一些方式。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一种倾向要么用非上帝创造的标准来解释上帝的良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上帝的意志,要么用上帝的意志和上帝创造的标准来解释上帝的良善。后一种观点被称为有神论唯意志论。有神论唯意志论的一个常见版本是这样的主张,即某件事是好的或正确的仅仅意味着上帝批准允许它,而某件事是坏的或错误的意味着上帝不赞成或禁止它。
有神唯意志论者面临着几个困难:道德语言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不需要用神圣意志来解释。事实上,许多人在没有提及上帝的情况下做出了他们认为客观的道德判断。如果他们可以理解地使用道德语言,那么这种道德语言的含义怎么可能用神圣意志来分析呢?语言哲学的新著作可能对有神论唯意志论者有用。根据因果参考理论,“水”必然指的是H2O。尽管许多人在不知道其成分的情况下使用“水”一词,但水是 H2O 并不是偶然的事实。同样,虽然很多人不知道(甚至否认)神的存在,但“善”难道不可以指神所旨意的事吗?唯意志论的另一个困难在于解释“上帝是善的”等主张的明显有意义的内容。看来,当宗教信徒称上帝或特别是上帝的旨意为“良善”时,他们所说的不仅仅是“上帝愿意上帝所愿意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善的概念难道不就具有某种独立于上帝意志的意义吗?同样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唯意志论被接受,有神论者就会威胁到道德判断的规范客观性。上帝能让道德判断颠倒过来吗?例如,上帝能让残忍变得美好吗?可以说,道德世界并不那么具有可塑性。作为回应,一些唯意志论者试图根据上帝不变的、必然的本质来理解道德律的稳定性。
通过从上帝的存在(而不是上帝的意志)来理解上帝的良善,人们就接近非唯意志论的立场。阿奎那和其他人认为,上帝本质上是善的,因为上帝本身就是善的。所有这些立场都是非唯意志论的,因为它们并不声称某件事是好的意味着上帝愿意它如此。上帝的良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要么通过论证上帝的完美性要求上帝作为代理人是善良的,要么通过论证上帝的良善可以用其他神圣属性(例如上面概述的属性)来表达。例如,因为知识本身就是善,所以全知是至善。就上帝创造并保存一个美好的宇宙而言,上帝也被认为是美好的。关于邪恶问题的争论(如果上帝确实是全能且完美的,为什么会有邪恶?)之所以令人心酸,正是因为一方挑战了关于上帝良善的这一主要判断。 (关于邪恶问题的争论在第 5.2.4 节中进行。)
唯意志主义和视上帝本身为善之间的选择很少是严格的。一些反对全面唯意志论的有神论者允许部分唯意志论的因素。根据这样一种温和的立场,虽然上帝不能使残酷成为好事,但上帝可以使一些行为在道德上被要求或在道德上被禁止,否则这些行为在道德上是中立的。对此的争论基于这样的论点:宇宙及其所有内容都是上帝的创造。根据一些财产理论,做出好事的代理人可以获得对该财产的权利。在宇宙及其内容属于造物主的论点中,关键的一步是防止人类父母会“拥有”他们的孩子的想法(他们不会,因为父母不是像上帝一样激进的创造者),并且这个想法神圣的所有权允许任何事情,从而将人类对上帝的义务解释为奴隶对主人的义务(并非所有有神论者都反对这一观点)。阐明宇宙为何以及如何属于上帝的理论在所有三个一神论传统中都很突出。柏拉图捍卫了这一概念,阿奎那和洛克也是如此(参见 Brody 1974 的辩护)。
2004 年,扎格泽布斯基 (Zagzebski) 提出了关于上帝良善的理论的新发展。扎格泽布斯基 (Zagzebski) 认为,成为模范的美德之人在于拥有良好的动机。动机具有内在的、情感的或情感的结构。情感是“对世界的情感感知”(2004:xvi),它“发起并指导行动”(2004:1)。人类动机良好的最终基础是它们与上帝的动机一致。扎格泽布斯基的理论也许是现存最雄心勃勃的美德理论,它根据有神论对人类美德进行了解释。并非所有有神论者都同意她大胆的主张,即上帝是一个有情感的人,但许多人承认(至少在某种类比意义上)上帝可能被视为个人并具有情感状态。
另一项值得注意的努力是将善恶判断与对上帝的判断联系起来,它依赖于道德的理想观察者理论。根据这一理论,道德判断可以根据理想观察者如何判断事物来分析。说某项行为是正确的,就需要承诺如果有一个理想的观察者,它就会批准该行为;声称某种行为是错误的,就意味着如果有一个理想的观察者,它就会反对该行为。该理论可以在休谟、亚当·斯密、R.M. 的著作中找到。 Hare 和 R. Firth(参见 Firth 1952 [1970])。理想的观察者有不同的描述,但通常被认为是对非道德事实(在不知道事实的道德地位或含义的情况下就可以掌握的事实,例如,“他做了坏事”)的公正的全知者。道德事实;“他击中了史密斯”不是),并且是无所不知的(费斯的术语是对所有相关方的观点采取普遍情感欣赏的立场)。该理论得到了一些事实的支持,即大多数道德争议都可以通过各方相互挑战的方式进行分析,要求对方保持公正,弄清自己的经验事实,并变得更加敏感——例如,通过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处于不利地位。该理论有强大的批评者和捍卫者。如果为真,则并不意味着存在理想的观察者,但如果为真且道德判断是连贯的,那么理想观察者的想法就是连贯的。鉴于三大一神教传统中对上帝的某些概念,上帝符合理想的观察者描述(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更多)。这不一定会受到无神论者的欢迎。如果理想的观察者理论是令人信服的,那么有神论者就有理由声称,致力于规范、伦理判断的无神论者也致力于上帝或类似上帝的存在的观念。 (对于理想观察者理论的有神论形式的辩护,请参阅 Taliaferro 2005a;有关批评,请参阅 Anderson 2005。有关上帝、善良和道德的进一步研究,请参阅 Evans 2013 和 Hare 2015。有关宗教概念的有趣工作权威,参见 Zagzebski 2012。)
应该指出的是,除了关注本节讨论的古典神圣属性之外,还有关于神圣简单性、不变性、冷漠、无所不在、上帝的自由、神圣必然性、主权、上帝与抽象物体的关系、基督教的哲学著作。关于三位一体、道成肉身、赎罪、圣礼等的教义。
5.2 上帝的存在
在一些介绍性哲学教科书和选集中,上帝存在的论证被呈现为表面的证据,然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例如,从宇宙的明显秩序和有目的的本质出发的论证将受到批评,因为该论证充其量只能证明宇宙中存在有目的的、设计性的智能。这远远不足以证明有一位全能、全知、仁慈等的上帝。但需要提出两点评论:首先,这个“微不足道”的结论本身就足以让一个希望排除所有此类超验智慧的科学博物学家感到不安。其次,今天很少有哲学家提出单一论证作为证明。通常,设计论证可能会与宗教经验的论证以及下面要考虑的其他论证一起提出。正如亨佩尔关于全面探究的建议(前面引用的)一样,越来越常见的是,哲学——科学自然主义或有神论——是通过累积的论证、一系列的考虑来推进的,而不是通过所谓的彻底的、单一的证据来推进。
本节探讨了一些主要的有神论论点。
5.2.1 本体论论证
这个标题下有很多争论;如果该论证的版本有效,那么它可以仅使用上帝作为最高卓越的概念和一些模态推理原则(即有关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原则)来展开。然而,正如将要指出的那样,该论点不必抵制所有经验支持。争论的焦点是这样的论点:如果有上帝,那么上帝的存在就是必然的。换句话说,上帝的存在不是偶然的——上帝不是那种碰巧存在或不存在的存在。上帝概念中内置的必然存在可以通过诉诸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传统中对上帝的构想方式来支持。这将涉及对这些传统中上帝的思考方式进行一些事后的、实证的研究。或者,本体论论证的捍卫者可能希望说服其他人,上帝的概念是一个必然存在的存在的概念,从一个最大完美的存在的想法开始。如果有一个最完美的存在,那会是什么样子?有人认为,在其一系列伟大品质(全知和全能)中,存在是必然的。一旦完全阐明,就可以说,必然存在的最完美的存在可以被称为“上帝”。有关必然存在的存在与上帝存在的概念之间关系的有趣的最新处理,请参阅亚历山大·普鲁斯和约书亚·拉斯穆森的《必然存在》(2018 年:第一章至第三章)。
本体论论证可以追溯到圣安瑟姆(St. Anselm,1033/34-1109),但是本节将探讨当前版本,该版本严重依赖于以下原则:如果某件事可能必然如此,那么它必然如此(或者,将它是多余的,它必然是必要的)。这个原理可以用命题的例子来说明。六是最小的完美数(该数等于其除数之和,包括一但不包括其自身)似乎并不是那种可能碰巧成立的事情。相反,它要么必然为真,要么必然为假。如果是后者,那就不可能,如果是前者,那就可能。如果人们知道六可能是最小的完美数,那么人们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一点。人们有理由认为上帝有可能必然存在吗?该论证的辩护者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推断上帝存在。对于这一论点,已有数百条反对意见和答复。也许最雄心勃勃的反对意见是,同样的推理可以用来论证上帝不存在。因为如果上帝有可能不存在,并且必然存在是“上帝”含义的一部分,那么上帝就不可能存在。
本体论论证的古典、替代版本由安瑟姆、斯宾诺莎和笛卡尔提出,当前版本由阿尔文·普兰丁格、查尔斯·哈茨霍恩、诺曼·马尔科姆和 C. 多尔提出。古典批评家包括高尼洛和康德,当代批评家也有很多,包括威廉·罗、J.巴恩斯、G.奥皮和J.L.麦基。最新一本书对本体论论证的论述有两种辩护:丹尼尔·多姆布罗夫斯基 (Daniel Dombrowski) 的《重新思考本体论论证》(Rethinking the Ontbrowski) (2006) 和长泽友仁 (Yujin Nagasawa) 的《最高神》(Maximal God);完美存在有神论的新辩护(2017)。并非所有完美存在神学的倡导者都接受本体论论证。众所周知,托马斯·阿奎那不接受本体论论证。阿尔文·普兰丁格(Alvin Plantinga)是对本体论论证的兴趣复兴负责的哲学家之一,他认为,虽然他个人认为这个论证是合理的(因为他相信上帝存在必然是真实的,这意味着他认为这个论证没有足够的力量来说服无神论者。 (Plantinga 1974: 216–217) 有关本体论论证的最新贡献,请参阅 Brian Leftow 的 Anselm 论证;神圣的必然性。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