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2. 生活
2.1 学术生涯
2.2 数理逻辑与基础研究所
2.3 逻辑经验主义
3. 工作
3.1 宗教哲学
3.2 逻辑和基础
3.3 逻辑史学
4. 结论
参考书目
学术工具
其他互联网资源
相关条目
一、简介
海因里希·肖尔茨(Heinrich Scholz,1884-1956),德国新教神学家、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在布雷斯劳大学作为新教系统神学家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随后,他转到基尔大学,并于 1928 年转到威斯特法伦州的明斯特大学。他的宗教哲学(Scholz 1921)在新教神学中特别有影响力。受到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和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数学原理》(Whitehead and Russell 1910-1913)的启发,他将研究领域转向数理逻辑和基础研究。他成功地建立了逻辑学家“Schule von Münster”(“明斯特学院”),并建立了德国第一个数理逻辑学术部门“Institut für Mathematicische Logik und Grundlagenforschung”(“数理逻辑和基础研究研究所”) ”)在明斯特,至今仍然存在。肖尔茨将逻辑演算研究与认识论柏拉图主义和形而上学方法的开放性结合起来。尽管如此,他还是感觉很接近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此外,海因里希·肖尔茨(Heinrich Scholz)凭借其《逻辑史》(Geschichte der Logik,Scholz 1931a)成为逻辑史学的先驱。
2. 生活
2.1 学术生涯
海因里希·肖尔茨 (Heinrich Scholz) 1884 年 12 月 17 日出生于柏林。他的父亲是一位新教牧师(关于肖尔茨的传记和他的作品参见Elstrodt and Schmitz 2013; Hermes 1958; Meschkowski 1984; Molendijk 1991; Molendijk 2005; Peckhaus 2008; Ritter, Hermes and Kambartel 1961; Wernick 1944)。他在柏林学习新教神学和哲学。他的老师包括普鲁士新教神学家阿道夫·冯·哈纳克(Adolf von Harnack,1851-1930)、新康德主义哲学家阿洛伊斯·里尔(Alois Riehl,1844-1924)和新唯心主义哲学家弗里德里希·保尔森(Friedrich Paulsen,1846-1908)。 1911年,他完成了宗教哲学和系统神学的培训。 1913 年,他在埃尔兰根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17 年,他被任命为西里西亚布雷斯劳大学(今天的波兰弗罗茨瓦夫)宗教哲学和系统神学正教授。他还获得了柏林大学神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四年后,即 1921 年,他被任命为基尔哲学系主任,最终于 1928 年接受明斯特大学教授职位的邀请。在那里,他首先担任哲学教授。他与卡尔·巴特(Karl Barth)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卡尔·巴特是宣教神学和辩证神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从 1925 年起在明斯特教授新教神学(参见 Molendijk 1991,第 3 章)。肖尔茨将主要研究领域改为数理逻辑和基础研究,并从1936年起正式教授该学科。 1943年,他的教席名称改为数理逻辑和基础研究。该研究所成立于 1950 年。肖尔茨于 1952 年退休。1956 年 12 月 30 日在明斯特去世。
2.2 数理逻辑与基础研究所
1938 年 1 月 15 日写给帝国和普鲁士科学、教育和国家教育部长的“关于新数学逻辑和基础研究的备忘录”(Scholz 1938)表明:对于 Scholz 来说,这个新学科超越了符号逻辑或数理逻辑,还进一步包括逻辑分析的应用普遍存在的基础性问题。根据肖尔茨的说法,这个新主题是由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准备的,由戈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1848-1925)创建的,并由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1862-1943)接手,大卫·希尔伯特采用了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的主题。对弗雷格创作的阐述,使其成为深入研究的主题,例如,“经典逻辑的一致性证明”,以及经典数学的一致性证明(假设逻辑主义者将数学还原为逻辑)。肖尔茨认为,这种新方法是针对康德的观点的,即“原则上任何类型的基础问题都不能用数学方法以及构建和研究问题的数学手段来处理”。其任务是通过结合结构研究和应用背景分析来深化和澄清基础。
在明斯特,肖尔茨从一开始就在很大程度上讲授逻辑学,特别是“逻辑学”,自 2007 年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哲学大会以来,新逻辑即形式逻辑、符号逻辑、代数逻辑、算法逻辑或数理逻辑被称为“逻辑逻辑”。 1904 年(参见 Couturat 1904;Scholz 1931a,57)。 1936 年 4 月,他的哲学任命正式延长至“逻辑逻辑和基础研究”。同年,哲学研讨会的“B部分”(由肖尔茨主席及其附属的学术和非学术人员组成)更名为“后勤部分”。 1938 年,该“部分”迈出了下一步,成为了自己的“研讨会”。肖尔茨的教席名称改为“特别考虑新逻辑和基础研究的数学和科学哲学”。 1943年,名称再次改为“数理逻辑与基础研究”。 1946年,“逻辑学研讨会”更名为“数理逻辑与基础研究研讨会”,最后在1950年再次更名为“数理逻辑与基础研究研究所”,并提升其组织地位。 Schmidt am Busch & Wehmeier 2005a)。
肖尔茨在政治上也有效地推广了他的领域。他组建了“Gruppe von Münster”(后来的“Schule von Münster”),并鼓励他的一些学生从事逻辑和基础研究,并让其中一些人担任学术职务。他们在谓词演算理论、公理系统理论、元数学、语义学和抽象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包括弗里德里希·巴赫曼(Friedrich Bachmann,1909-1982)、阿尔布雷希特·贝克尔-弗雷森(Albrecht Becker-Freyseng,1907-1976)、吉斯伯特·哈森贾格(Gisbert Hasenjaeger,1919-2006)、汉斯·赫尔墨斯(Hans Hermes,1912-2003)、沃尔特·金德(Walter Kinder,1909-1998)、卡尔·施罗特(Karl Schröter,1905-2006)。 1977)和赫尔曼施韦策(1909-2002)。为了出版该学派的研究结果和相关调查,肖尔茨创办了《Forschungen zur Logik und zur Grundlegung der exakten Wissenschaften》系列丛书(1937-1943 年八期,n.s. 重印为 Scholz,1970 年编辑)。其中包括 Heinrich Scholz 和 Hermann Schweitzer 的杰出著作《Die sogenannten Definitionen durch Abstraktion》,其中使用等价类详细阐述了现代抽象理论(Scholz 和 Schweitzer 1935)。
在试图在明斯特建立世界领先的数理逻辑和基础研究中心的过程中,他于 1935 年为他在明斯特的教席获得了弗雷格的 Nachlass。后来,他将德国逻辑代数学家恩斯特的论文添加到这个集合中。施罗德(1841-1902),他从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图书馆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悲剧性影响之一是,弗雷格和施罗德的论文丢失,或许在 1945 年 3 月明斯特的炸弹袭击中被毁(参见 Peckhaus 1993;Wehmeier 和 Schmidt am Busch 2000)。肖尔茨原本打算出版弗雷格死后著作和信件的三卷本。肖尔茨用原始材料制作的大部分打字副本都被保存下来(在弗雷格论文上,参见肖尔茨和巴赫曼 1936)。
20 世纪 30 年代初,明斯特仍然处于哥廷根作为逻辑研究中心的阴影之下。国家社会主义者夺取政权后,大多数德语逻辑学家失去了职位并被迫移民。只有明斯特作为逻辑和基础研究场所幸存下来。肖尔茨成功地抵御了所谓的“德国数学”一方的攻击,这是一个国家社会主义种族主义运动,强调德国“民族同志”(Volksgenossen)的数学工作。慕尼黑数学家马克斯·斯特克(Max Steck,1907-1971)尤其充满敌意。斯特克的书《数学的主要问题》(Das Hauptproblem der Mathematik,1942)直接反对逻辑主义、公理化方法和元数学,这些都是由与大卫·希尔伯特及其学派关系密切的逻辑学家和数学家提出的。斯特克将希尔伯特的形式主义标记为一种“简直是灾难性的”精神片面性,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是一种“颓废”(Steck 1942,p.205)。在一些地方,肖尔茨作为希尔伯特的发言人而受到攻击。斯特克将肖尔茨的明斯特学校称为“早期所谓的维也纳圈到威斯特法伦州明斯特的移植”(第 176 页)。
在第三帝国时期,肖尔茨充当了一种信息经纪人的角色,调解流亡者和留守者之间的联系。他能够支持他的波兰朋友,例如帮助 1940 年从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营救扬·萨拉穆查(Jan Salamucha,1903-1944 年)(德国当局为此威胁要解除他的教授职位)。他通过与仍住在华沙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保持联系来支持移居美国的阿尔弗雷德·塔斯基(Alfred Tarski,1901-1983)。他在经济上支持扬·乌卡谢维奇(Jan Łukasiewicz,1878-1956 年)和他的妻子,并最终帮助他们离开波兰并躲到德国。他们担心红军会征服波兰,从而危及生命(参见 Bolewski and Pierzchała 1989, Schreiber 1999, Peckhaus 1998–1999, Schmidt am Busch and Wehmeier 2005b)。
2.3 逻辑经验主义
肖尔茨和他的追随者采用了新实证主义运动哲学家,特别是维也纳学派和柏林科学哲学学会所倡导的科学世界观。然而,与这一运动相反,他甚至将科学世界观应用于形而上学。人们对这一点持保留态度。例如,奥托·纽拉特(Otto Neurath)提到肖尔茨和明斯特集团贡献了很多价值,但肖尔茨“仍然代表了一种成熟的形而上学”(Neurath 1937,重印Neurath 1981,第804-805页),这一点必须被拒绝。纽拉特和肖尔茨之间的关系仍然很矛盾。至少,他们于 1935 年 9 月在巴黎举行的第一届国际科学统一大会上举行了会议。大会上成立了一个由维也纳学派、希尔伯特学派和明斯特集团成员组成的逻辑符号标准化委员会。该倡议来自肖尔茨和他的学校。委员会的谈判结果于 1938 年 7 月在剑桥(英国)举行的第四届国际科学统一大会上公布(参见 Peckhaus 2008,第 78-80 页;Behmann 等人,1937/38)。
3. 工作
3.1 宗教哲学
肖尔茨将他的《宗教哲学》(1921)献给了他的老师阿道夫·冯·哈纳克(Adolf von Harnack)和阿洛伊斯·里尔(Alois Riehl)(关于肖尔茨的宗教哲学参见 Molendijk 1991、Ratschow 1958、Stock 1987、Wimmer 2005)。根据肖尔茨的说法,宗教哲学并不涉及宗教本身,而是涉及其可能性,基于康德批判哲学意义上的现实事实(第 VIII 页)。因此,宗教成为一个哲学问题。肖尔茨将最广泛意义上的宗教哲学定义为哲学手段和推理预设对宗教事实的应用(第1-2页)。宗教被理解为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思想创造的缩影,其存在优于其不存在(第14页)。分析的对象是经验宗教,即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的或有形的宗教。由此,他偏离了宗教哲学的建设性类型,例如在伊曼努尔·康德的著作中可以找到它们。总之,他确定宗教哲学在文化价值哲学中具有整合功能。它包括对实践中的有形(erlebbare)宗教的哲学反思,特别是对宗教意识表达的反思,其真理服从于理性。因此,宗教始终是一个哲学问题。
3.2 逻辑和基础
1921年标志着肖尔茨哲学研究重点的重大转变。他自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他在基尔大学图书馆偶然读到怀特海和罗素的《数学原理》(怀特海和罗素 1910-13,参见 Peckhaus 2005),从而发现了自己对数理逻辑的热爱。这项工作使肖尔茨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尽管他当时对这门学科还没有更深入的了解。作为一名正式的哲学教授,他决定开始正式的大学数学和理论物理学习。搬到明斯特后,肖尔茨将他的研究重点放在数理逻辑和基础上。
出于区分逻辑演算与一般演算的问题,他特别致力于数学和哲学之间的边界研究。他支持大卫希尔伯特的基础计划,该计划导致了元数学和证明论,但重点关注语言和语义。语言对于呈现逻辑系统是必要的。他提出了一种形式化语言,其精确度甚至超过了数学语言的精确度。他将这种语言称为“莱布尼茨语言”L(参见 Scholz 1944)。莱布尼茨语言是具有精确定义的表达方式的符号语言。每个表达式都是根据明确的规则使用给定符号的有限字符串。如果表达方式受到这样的限制:(1) 这些表达式总是有意义,并且 (2) 所产生的表达式在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是否为真都是可判定的(普遍有效,allgemeingültig),那么 L 被称为“通用莱布尼茨语言”。普遍有效的基本表达式称为莱布尼兹定理。逻辑演算被定义为由 L 上的莱布尼茨定理表示的一组真理。
逻辑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是肖尔茨著作《形而上学增强科学》(Scholz 1941)的主题。在本书中,形而上学被视为包含全部真理的理论意义上的本体论。它可以用语言表达并处理可以被理解为个体的事物。这些真理并不局限于特定领域,而是对所有可能世界中的所有非空领域都有效(第 13-14 页)。形而上学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意味着构建一种形式化的“精确语言”。在本书中,肖尔茨使用了具有恒等式的一阶谓词演算语言。一个中心概念是“普遍有效性”(Allgemeingültigkeit),被理解为一个形而上学概念(所有可能世界中的有效性)。这个概念应用于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公理化理论。
肖尔茨用他的具有恒等性的谓词演算的逻辑工具分析了古典形而上学说。他的考虑基于柏拉图本体论的特殊变体,结合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概念、弗雷格-罗素数理逻辑、希尔伯特的公理化方法和塔斯基的语义学。这种方法在颇具影响力的教科书《数学逻辑原理》中得到了最终的体现,该教科书由吉斯伯特·哈森贾格 (Gisbert Hasenjaeger) 在肖尔茨去世后精心编写、合着并出版 (Scholz and Hasenjaeger 1961)。哈森贾格后来将其哲学背景称为“离散本体论”,即一种现实立场:“具体(或抽象)事物的世界仅由具有某些特征而没有其他特征的事物组成;它们之间有一些关系是给定的,另一些则没有”(Hasenjaeger 1962,第 30-31 页)。
1952 年,Scholz 与 Hans Hermes 一起在 Enzyklopädie der Mathematischen Wissenschaften (Hermes and Scholz 1952) 中发表了“Mathematische Logik”部分,这是对经典、二价和可判定逻辑的全面概述。他们专注于基于普遍有效性(Allgemeingültigkeit)概念的句子逻辑。他们主张语义优先于句法考虑。
3.3 逻辑史学
肖尔茨对逻辑发展最重要的贡献可以从他对逻辑史学的贡献中看出。他强调了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和伯纳德·博尔扎诺(Bernard Bolzano,1781-1848)对现代逻辑的出现做出的贡献的价值。他将逻辑分析的方法应用于经典哲学文本,重新思考,例如。例如,安塞姆对上帝存在的证明(Scholz 1950/51),笛卡尔的我思论证(Scholz 1931b),以及康德的先验演绎(Scholz 1943/44)。他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戈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的著作(参见 Sundholm 2005)并推广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的元数学(Scholz 1942)。海因里希·肖尔茨(Heinrich Scholz)凭借其《逻辑史》(Geschichte der Logik,1931a)成为现代逻辑史学的先驱。肖尔茨的演讲仅限于形式逻辑或逻辑。他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开始重构了它的发展,讨论了斯多葛派的修正、中世纪和早期现代的变体,最后得出了弗朗兹·布伦塔诺(Franz Brentano,1838-1917)的贡献,他称他为“德国形式逻辑学家(哲学领域)中唯一的原创人物”。博尔扎诺之后、胡塞尔之前的 19 世纪”(第 46-47 页)。对于肖尔茨来说,逻辑的现代形态始于莱布尼茨:“我们谈到日出时就提到了莱布尼茨的伟大名字。在他的带领下,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新生命开始了,它在我们这个时代以物流形式的现代精确逻辑中找到了最美丽的表现”(第 48 页)。他强调戈特洛布·弗雷格是“19 世纪新逻辑最伟大的天才”(第 57 页)。根据肖尔茨的说法,在精确定义的原理基础上运行的逻辑基本概念的帮助下,他在解释基本数学概念方面比任何其他逻辑学家做得更多。由此,他将逻辑微积分提升到了一个水平,使莱布尼茨的“符号游戏”成为可能。
4. 结论
海因里希·肖尔茨 (Heinrich Scholz) 作为 20 世纪上半叶逻辑发展的重要综合人物。他使数理逻辑与哲学保持联系。由于他对语义的关注,他为二战后的发展制定了议程。德国战后逻辑学的重要学者,包括吉斯伯特·哈森贾格和汉斯·赫尔梅斯,都是他的学生。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