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主要学术方法概述
2.形而上学
3.认识论
4. 道德规范
参考书目
初级文献
二级文献
学术工具
其他互联网资源
相关条目
1. 材料主要学术方法概述
有两个方面特别标志着早期学院的学术解释的历史,特别是斯珀西普斯。一方面,解释学的驱动力:理解柏拉图第一批继承者的柏拉图资历的冲动。另一方面,一个重要且广泛认同的方法论假设:亚里士多德不是也不可能是准确的见证人。
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不同哲学意义主题的不同程度的接受程度,促使学者们优先考虑某些来源而不是其他来源,从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方法。这反过来又产生了对斯珀西普斯哲学的截然不同的描述。最有影响力的方法概述可总结如下。
基于亚里士多德经常扭曲他提出的哲学观点的假设,来自亚里士多德以外的作者的信息被认为更可靠。鉴于关于斯佩西普斯的材料的传播非常二分,大部分由亚里士多德或中古和新柏拉图作者保存,这种观点导致学者们利用按时间顺序与斯佩西普斯更远的文本来阐明亚里士多德作品中发现的兼容信息。这种方法最初是由 Merlan 提出的,他声称 Iamblichus 的《De commun mathematica scientia》第 4 章中保存的材料复制了有关 Speusippus 的内容(更多内容见下文)。 Iamblichus 的叙述与亚里士多德文本中发现的主张的兼容性使 Merlan (1953 [1968]) 假设 Iamblichus 可能接触到了 Speusippus 的著作,并且可以提供亚里士多德没有保留的补充信息。作为例证,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大大淡化了亚里士多德的批评,即斯佩西普斯设想了一个情景世界(即每个本体论层与前一个本体论层分离的世界;参见 Arist. Metaph., Λ 10, 1075b37–1076a5; N3, 1090b13 –20),并认为这种观点应该根据Iamblichus 对连续系统的描述。 Kramer (1964) 和 Tübingen 学派等学者以及最近的 Metry (2002) 和 Dillon (2003) 也提出了类似的解读。这些解释具有强烈的形而上学焦点,并声称一些在中柏拉图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中流行的开创性思想起源于早期学院,是柏拉图深奥理论的发展。例如,斯佩西普斯和色诺克拉底被解读为假定由基本原则产生的一神论生成系统,被理解为万物的原则。这种观点具有无价的哲学价值:通过将柏拉图主义后期流派的发展与学院的内部演变紧密联系起来,并将其理论的根源投射到未来或过去,它为早期学术哲学找到了重要的地位。在柏拉图主义传统之内。
从相反的假设出发,即扬布利库斯保存的材料不能构成斯佩西皮学说的独立来源,塔兰在出版他的文集时提出了一种相反的方法论方法(1981)。塔兰的重建深深植根于亚里士多德的文本,它对保存证言的背景很敏感,并以对希腊语的严谨分析为基础。然而,塔兰最终也从他的老师切尔尼斯那里继承了亚里士多德通常是一个不可靠的证人的观点,这被表达为在解释呈现斯佩西普斯观点的材料时需要摆脱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因此,当通过亚里士多德文本的内部分析获得的数据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自己批评的结果时,它就被驳回了。作为例证,塔兰以与方法(i)完全不同的理由拒绝了情景性的指控,即通过对论证构造和结构的评估。与方法(i)相反,这种方法大大削弱了斯佩西普斯的形而上学承诺:扬布利库斯的证词被认为不可靠而被驳回,而斯佩西普斯的主要原则“一”和“复数”被塔兰认为只是第一和第二。塔兰的方法很珍贵,因为它在语言学上精确而细心,优先考虑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并最终强调了检查证言所嵌入的上下文的重要性。
方法 (i) 和 (ii) 之间的中间立场可以在 Isnardi Parente 的收藏(1980)中找到。尽管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重建早期学术学说的主要见证人,但该信息是平衡的或与其他来源获得的信息相结合(类似地,丹西,在本条目的先前版本中,Dancy 2021)。为了继续说明这一点,正如我们对中间立场方法所期望的那样,伊斯纳迪·帕伦特并没有立即驳回亚里士多德关于情景性的指控,而是认为亚里士多德对于斯佩西普斯如何逃脱指控是回避的,即通过建立之间的相似性现实的各个本体论层面。鉴于伊斯纳迪·帕伦特(Isnardi Parente)在早期学术哲学的许多方面所做的广泛工作,她的方法显示出对个别片段的分析非常有帮助;此外,这种方法可以对亚里士多德几乎没有保留任何内容的主题进行更实质性的评估,或者对不同来源仅稍有涉及的主题,例如斯佩西普斯的心理学理论。
这些方法论中的每一种都产生了对斯珀西普斯截然不同的描绘,有时会导致不相容的解释。最近的专家方法主要接受伊斯纳迪-帕伦特的中间立场方法,反映出对亚里士多德作为来源的可靠性进行更细致的评估的转变。这一趋势凸显了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以问题为导向的分析(例如,参见 Bénatouïl & El Murr 2010;Bénatouïl 2017;Horky 2018;De Cesaris 2023;Benati 2024)。事实证明,这些努力在探索早期学术观点的柏拉图凭证方面特别有价值,通过关注这些观点试图解决的问题,从而提供对柏拉图主义传统的更动态的理解,而不是关注学说的连续性。关于亚里士多德文本的重要学术工作也对这种重新评估产生了显着影响。虽然许多研究对更广泛的领域做出了贡献,但两部未发表的著作因其对早期学术哲学重建的重大影响而脱颖而出:Crubellier (1994) 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 M 和 N 书的分析,以及 Menn 对《目标和论证》的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参见其他互联网资源)。
当然,最终,人们认为最适合材料的方法仍然取决于每位解释者的判断。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些方法论决策,特别是在缺乏直接材料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明显不同的结论。在这篇文章中,重点关注亚里士多德的文本,并辅以对扬布利库斯保存的材料的学术评估,以提供对该主题更全面的理解。
2.形而上学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经常对柏拉图和其他人的观点进行简要总结。从这些书中,我们对斯佩西波斯和他的同时代人色诺克拉底了解甚少。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柏拉图、斯佩西普斯和色诺克拉底三人都按照两个原则(archai)构建了他们的世界:“一”和与之相对立的事物。后者以不同的名称出现,而且看起来不同的名称与三者中的不同的名称对应:“不定二元”或“大和(该)小”似乎是柏拉图喜欢的表达方式,“复数”似乎与斯佩西普斯有关,而“不平等”则与色诺克拉底有关。对于柏拉图来说,“一”被认为是“善”。
这些原则主要由这三位思想家在与数字相关的方面使用。但亚里士多德的讨论中有两个数字范围(参见《形而上学》I 6,N 8-9)。有他所说的形式数字,每个数字一个;这些是数字的(柏拉图式)形式。但是,由于每个数字只有一个,并且数学家必须能够将二加二得到四,因此需要另一个数字范围:数学数字,每个数字n有无限多个,无限多个中的每一个n 个单元的集合。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柏拉图接受这两个范围,而斯佩西普斯只接受数学数字;因此,斯佩西普斯拒绝柏拉图的形式论和他对形式数的信仰。
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他的形而上学观点时,只有两段提到了斯佩西波斯的名字:《形而上学 Z 2, 1028b21 和 Λ 7, 1072b31》。这两段都不能被视为实际引用,但鉴于伊斯纳迪·帕伦特和塔兰的两本集子就是这样引用保存斯佩西普斯的文本的,因此存在一些实践共识,将这些以及有关斯佩西普斯的类似证词称为“片段”。看法。
重建斯佩西普斯的观点所遵循的方法是一个链接问题:我们从锚文本开始,寻找其他段落,在这些段落中,他的观点正在被讨论。这些段落有时会带来新的观点;然后,我们将这些观点归咎于斯珀西普斯,并寻找似乎暗示这些观点的段落。在概述柏拉图主义者的观点时,斯佩西普斯经常与柏拉图和色诺克拉底(通常被称为“提出形式的人”)区分开来,并被称为“仅提出数学数字的人”或用类似的表述来提及。这有助于我们收集更多信息。
在我们的两篇锚文本中的第一篇(形而上学 Z 2, 1028b18-24)中,在讨论人们回答“实体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方式时,亚里士多德将柏拉图的观点归结为不仅存在可感知的实体但永恒的有两种类型:形式和数学对象。然后他说斯珀西普斯认为物质的种类甚至更多。他“从一开始”,并为他的每种实体类型采用了原则(archai):“一个用于数字,另一个用于大小,然后用于灵魂”。所以我们至少有四层存在:数字、大小、灵魂和可感知的存在; “一”是斯佩西普斯的出发点,但他对存在的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原则。
我们在《形而上学》的另一段经文中找到了对这种世界结构的证实(N 3, 1090b13–20):
再一次,如果一个人不太容易满足,那么人们可能会进一步询问所有数字和数学对象,它们之间没有任何贡献,先验对后验没有贡献;因为,如果数不存在,对于那些只坚持数学对象存在的人来说,量仍然存在;如果量不存在,灵魂和感性物体也会存在。但现象表明,大自然并不是一系列的插曲,就像一场糟糕的悲剧(罗斯译,略有修改)。
在这里,我们可以认出“那些只维护数学对象存在的人”背后的斯佩西普斯。这段文字证实了斯珀西普斯的世界呈现了四层存在:数字、大小、灵魂和可感知的存在(这里明确列出)。这段文字还添加了关于这些层的一个重要细节,即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它们似乎在因果上彼此独立。如果某一层不复存在,则不会影响其他层。一起解读这两篇亚里士多德文本提供的信息的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对现实的每个阶段的原则的假设恰恰是为了使每一层存在都独立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不止一次抱怨斯佩西普斯的“情景式”宇宙。从这些批评中可以看出,因果关系显然并不是从“一”开始并向下穿过各个层次,而是在每个层次上重新开始。 Theophrastus 重申了同样的批评(Metaph., 4a 9-17)。学者们在不同的基础上抵制了对斯佩西普斯世界的这种描述,但最常见的是诉诸于扬布利库斯的 DCMS(更多见下文),据说“一”自始至终都是相同的原则,但由于问题而在每个层面上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它作用于。作为数字 1 或单位,在数字层面,作为点,在 DCMS 所谓的“地点”,或者我们可以翻译为“轨迹”,在几何图形层面。正如下面将更清楚的那样,支持或抵制此类解读取决于我们做出的方法选择。然而,如果我们承认柏拉图式的参与构成了斯珀西普斯的一个关键问题(正如外来因果原理似乎表明的那样,下文会详细说明),那么考虑到其可能提供的认识论优势,他的系统中的干预措施可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系统的每个本体论部分与其他部分对称地分开,则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并且可以通过特定的认识论实践来研究。在这张图中,数学层并不构成感性模型的范式模型,也不表达感性体上的任何因果函数,对此的探究应该根据与数学和几何规则不同的规则进行。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每个本体论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原则:因为这可能允许每个领域中的对象保持彼此同质(即响应相同的定义)并防止不同级别的原则在其他级别执行解释功能。
在第二个锚文本(形而上学 Λ 7, 1072b30–1073a3)中,亚里士多德刚刚概述了不动动者存在的证明,他将其称为原则(arche)和“上帝”,并谈到了斯佩西普斯(Speusippus)的一些内容关于原则的观点:他(和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原则不能被描述为“美丽”或“善良”,继续植物和动物的类比,美和善出现在最终状态而不是开始状态。
然后我们开始链接。
在《形而上学 N 4-5》中,亚里士多德讨论了关于第一原则与善之间关系的各种柏拉图主义观点; N 4, 1091a34-36 指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同时代人,他们否认善是原则之一,但假设善是在发展的后期出现的;我们的两个锚文本中的第二个保证了斯佩西普斯就在其中的猜测。然后,关于 N 中的段落的其他一些事情就到位了:斯珀西普斯提到与“一”相反的原则的主要方式是“复数”,更重要的是,他否认了柏拉图的因果关系理论的一部分。正如我们在《斐多篇》中发现的理论的形式:一种理论,其大意是,一个可感知的对象拥有一个特征F是由于它参与了某种至高无上的F,将其存在F传递给了可感知的物体;与这种“因果关系传递理论”相反,斯佩西普斯采用了我们可以称之为外来因果关系原理的东西:Fs的第一个原因不是F本身(有关这一观点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Dancy 1989 [1991:77-112])。
斯佩西普斯的外星因果原理具有不同的含义,具体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斯佩西普斯世界的结构。假设斯佩西普斯的宇宙是一个生成的或谱系的宇宙(即,“一”以某种方式在现实的所有层面上发挥作用),外来因果原理的实例化就与所有存在的“一”有关。换句话说,这个原则应该被理解为:“一”被视为所有存在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存在(Dancy 1989 [1991])。这可以在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N 5. 1092a11-17 中的一个平行论点的结论中找到一些证实,其中亚里士多德似乎得出结论说“一个甚至不会是一个存在”和其他遥远的来源,例如部分的拉丁语翻译普罗克洛斯对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的评论(更多内容见下文)。
不同的是,假设斯佩西普斯的宇宙是情景性的(即每一层现实都有自己的原则,在因果上独立于其他层),外来因果原理被理解为具有更有限的范围。在这种理解中,鉴于“一”和“复数”仅被视为数字原理,外来因果原理的应用不会扩展到存在的所有层次,而是仅限于每个层次的原理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原则。根据这种解读,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 N》中保留的平行论点的结论,声称“一个甚至不会是一个存在”,应该被理解为亚里士多德的归谬法的结论,而不是作为斯佩西普斯的真正证据。视图(如 Tarán 1981:42)。
“一不是存在”这一主张一直是那些解释的核心,这些解释在斯珀西普的“一”中看到了对一种超越存在的原则的预期,并且类似于新柏拉图主义作者所假设的原则(例如,参见Krämer 1969,Halfwassen) 1992 年,Bechtle 2010 年,Dillon 2010 年,以 Dodds 1928 年的主张为基础)。事实上,学者们在莫尔贝克的威廉(William of Moerbeke)对普罗克洛斯对柏拉图《巴门尼德》的评论的部分拉丁文翻译中找到了对这一主张的进一步支持。在保存下来的拉丁文本中,普罗克卢斯告诉我们,“一高于存在,是存在的源头”,并且后来引入了不定二元性,因为如果一“就其本身而言,被认为是分离的和单独的,没有其他事物” ,没有附加元素,其他任何东西都不会存在”。对于我们的目的而言,最重要的是,文本声称这“也是斯佩西普斯解释古人学说的方式”(塔兰翻译,1981:350-351)。对于威廉的翻译保留的信息有多少可以投射到斯佩西普斯的思想上,学术界整齐地分为两派。一方面,对数据进行实证解读;因此,斯珀西普斯是柏拉图《巴门尼德》前两个假设的形而上学/本体论解释的提出者,它早于莫德拉图斯的解释。另一方面,对拉丁文段落中包含的信息持怀疑态度;在这种阅读中,文本经过了新柏拉图主义或新毕达哥拉斯主义的重新解释,因此,它没有保留有关斯珀西普斯思想的真实信息。 Steel (2002) 发表的一篇有影响力的论文是加强对材料的怀疑态度的决定性因素,他指出希腊语的回溯文本与柏拉图在《巴门尼德》中的第二个假设的表述非常接近,并声称该文本可能是在新毕达哥拉斯学界中,人们试图将斯珀西普斯的新毕达哥拉斯概念归功于一个高于存在的超验者和一个从属的二元体。
对于斯佩西普斯的原始新柏拉图主义解读来说,同样重要的还有 Iamblichus(公元 3 世纪)在 Merlan(1953 [1968])提出案例后所著的《De commun mathematica scientia》(论一般数学科学,以下简称 DCMS)中的一章。因为 DCMS 的第四章即使没有引用斯佩西普斯,也包含了释义。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