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詹姆斯·沃德(一)

1. 生活

2.形而上学

3.自然哲学

4.心灵哲学

5.自然神学

6. 遗产

参考书目

初级文献

二级文献

学术工具

其他互联网资源

相关条目

1. 生活

詹姆斯·沃德 (James Ward) 于 1843 年 1 月 27 日出生于约克郡赫尔,父亲詹姆斯·沃德 (James Ward) 是一位具有一定科学和哲学抱负的商人(在一本名为《上帝、人与圣经》的书中,他试图给出科学的解释)洪水)。然而,他父亲的企业是灾难性的,因此资源匮乏一直是家庭焦虑的根源,这个家庭包括一位未受过教育、勤奋、虔诚的母亲、六个姐妹和一个兄弟(另一个儿子去世了)。

在他父亲的一次破产之后,沃德有两年没有上学,也没有工作。十三岁半的时候,这个男孩被允许自由地度过自己想要的时光。在他的家人搬到利物浦附近的滑铁卢的乡村小镇上,他培养了一种孤独的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位哲学家的女儿奥尔文·沃德·坎贝尔(Olwen Ward Campbell)所写的《回忆录》让我们得以一睹他早年的生活:“滑铁卢当时只是一个村庄,远处绵延数英里的荒野沙丘。他常常在这里连续徘徊几个小时,独自思考和海鸟”(1927:7)。

除了家庭的经济困难之外,沃德的童年还受到他成长过程中狭隘的加尔文主义信仰的影响。 1863 年,他进入斯普林希尔学院(后来并入牛津曼斯菲尔德学院),目标是成为一名牧师,但他对他所宣讲的教义越来越持怀疑态度。在他的宗教危机期间,沃德移居德国进行短暂的学习。在哥廷根,他参加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鲁道夫·赫尔曼·洛策的讲座。沃德可能是从洛茨那里第一次获得了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实质性欣赏,莱布尼茨的单子理论后来为他自己的形而上学提供了基础。

返回英国后,沃德真诚但徒劳地试图保留自己的信仰,并接受了剑桥的牧师职位。 1872年,他的精神危机达到了顶峰,无可挽回,他最终放弃了成为一名牧师的计划,并以非大学学生的身份申请了剑桥大学。一年后,他获得了三一学院道德科学奖学金。

在这些变迁和深思熟虑的痛苦中吸取了重要的教训。沃德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每天都更加清楚地看到,人只有一半自由,或者更确切地说,他的自由并不像我曾经想象的那样。它不是选择任何事物的权力,而只是在提供的替代方案之间进行选择的权力,而这些选择将由情况决定”(59)。当然,这种洞察力更多地归功于存在的斗争,而不是抽象的思辨。有趣的是,沃德成熟的哲学包括捍卫人类自由,并坚持这样的理念:无论我们无法控制的情况如何,我们始终保留采取负责任行动的能力。

沃德在三十岁开始新生活的艰难挑战中取得了最好的成绩。 1874 年,他在 Tripos 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一年后,他凭借一篇题为“生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的论文获得了奖学金,其中部分内容发表在 1876 年《Mind》第一期上。这些成功标志着杰出职业生涯的开始。他首次出名是因为他在《大英百科全书》上发表的关于“心理学”的文章(1886 年),其中他批评了米尔和贝恩的联想主义,并在 1896-98 年发表了著名的吉福德讲座,后来以自然主义和不可知论为题发表(1899)。在这本书中,沃德攻击了十九世纪下半叶流行的各种形式的科学唯物主义。这些讲座受到同时代人的好评,人们普遍认为沃德的反驳是有效的。阿尔弗雷德·爱德华·泰勒 (Alfred Edward Taylor) 于 1900 年在《心灵》杂志上评论了这本书,他说,“人们可以毫不担心地断言沃德教授的《吉福德讲座》是去年的哲学书”(泰勒 1900:244)。

G.E.摩尔和伯特兰·罗素是沃德在剑桥的学生,沃德于 1897 年被选为新任心智哲学与逻辑学系主任。摩尔为他的个性和教学风格留下了生动的见证;据他回忆,

我们坐在三一学院他房间里的一张桌子旁,沃德面前的桌子上打开了一本大笔记本。但他没有读他的讲座;他说话了;而且,当他讲话时,他显然正在认真思考他所谈论的主题,并寻找表达他想要传达的内容的最佳方式。 (摩尔 1942:17)

摩尔将沃德描述为一个性格忧郁的人,被哲学思考的困难所压倒——“Das Denken ist schwer”是他最喜欢的格言之一。 (16) 虽然摩尔也对沃德的“极度真诚和尽职尽责”印象深刻(18),但罗素将他列为对他怀有“巨大个人感情”的人(Russell 1946: 10)。

沃德作为哲学家的声誉一定非常高,因为他被邀请发表第二系列吉福德讲座。这些会议于 1907 年至 1910 年举行,并于 1911 年出版,题为《目的之国》或《多元主义与有神论》;正是在这本书中,他对他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进行了最完整的阐述。

2.形而上学

沃德通过批评当时的两种主要哲学倾向——科学唯物主义和“绝对”(或“一元论”)唯心主义,得出了他的形而上学——一种相互作用的单子的理论。对唯物主义的批判在吉福德讲座第一系列《自然主义和不可知论》中得到了相当长的阐述。沃德在此指出,将现实视为受严格确定性定律约束的惰性物质粒子系统的观点无法解释世界的偶然性,这是经验现实的一个基本方面,需要从表面上看待。此外,唯物主义未能为生物学提供适当的本体论,因为它无法解释生命从无生命物质中的出现。这一学说也与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不一致,物理学正在远离十七世纪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概念,即原子是一种惰性粒子——一种微观的、不可分割的“物体”。

沃德的总体结论是,唯物主义如此困难重重,以至于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它是否正确,而在于为什么它首先被人们相信。沃德追溯了这一学说的起源,倾向于将抽象与具体现实混为一谈。在探究开始时,科学家面对的是具体的整体经验,但只注意到它的某些方面。这是完全合理的,但如果他忽视了他的观念所源自的丰富的经验基础,就可能会犯错误。然后,他很容易“将他的描述性工具与它旨在描述的实际现象混为一谈”(1899:第 1 卷,81)。唯物主义是科学家对自己的程序缺乏了解的形而上学。

这些反思使沃德得出唯心主义的结论,即现实必须“根据心灵”来解释。绝对唯心主义——当时普遍认为现实是一种宇宙意识或单一的“经验”——是行不通的,因为沃德认为它的解释是空洞的。 。有限事物的世界只是“一”的“显现”这一理论并没有让世界的本质变得更加容易理解。为什么“一”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为什么它必须出现?这些问题在斯宾诺莎和黑格尔等伟大的一元论思想家的著作中找不到答案,他们的英国追随者在这方面也没有做得更好。沃德引用了布拉德利的《外观与现实》(1893)中的一段话来证实这一说法,他承认“碎片性的事实”,即为什么“一”以多重性的形式出现,是无法解释的。

这两条平行的论证路线——对唯物主义和绝对唯心主义的批判——的结果是,某种形式的多元唯心主义必定是真实的。在这一点上,转向莱布尼茨是很自然的,特别是对于一位如此熟悉德国哲学的思想家来说。然而,根据沃德的说法,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需要在一个基本方面进行修正:

……著名的莱布尼茨单子论可以被视为一种类型,所有现代构建多元哲学的尝试或多或少都符合这种类型。但是,莱布尼茨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建立其单子论的神学,无论如何,首先都被搁置了。特别是他著名的预先建立的和谐学说被完全拒绝。 (1911:53-54)

沃德的主要症结在于,预先建立的和谐无法为意外事件和真正的新奇事物留下任何空间。在莱布尼茨的体系中,进化只能被解释为“预成”,即一开始就已经存在的压缩形式的逐渐展开。这与对进化的正确理解不一致,进化涉及“后生”——意想不到的事实的出现。

有趣的是,同样的批评也针对黑格尔等哲学,这些哲学将自然历史视为原始“观念”的“外化”。然而,沃德注意到黑格尔将自然描述为“一个酒神”(148),并提供了“一个充满无尽细节的偶然事件的奇观”(139)——是富有洞察力的,完全符合他自己的观点;事实上,他甚至说“[莱布尼茨]多元主义的强大暗流贯穿整个黑格尔哲学。”(159)

莱布尼茨坚持预先建立的和谐的部分动机是据称不可能理解超然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因果关系被理解为不同单子之间的直接关系(而不是内在因果关系,内在因果关系存在于单子生命的连续阶段之间) )。如果直接交互是不可能的,那么除了假设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是由一位至高无上的建筑师建立的之外,如何解释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呢?在莱布尼茨的手中,这种关于因果关系本质的令人惊讶的观点成为上帝存在的原始证明的基础。

沃德从根本上攻击莱布尼茨的推理。莱布尼茨根据物理流入学说来理解因果相互作用。在该模型中,直接的因果相互作用被拒绝,因为属性只有在物质中固有时才能存在。然而,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时,所传递的财产必须以分离的状态存在,这似乎很荒谬。这个简单的推理是否足以拒绝我们似乎一直在经历的事情,即我们直接对外部现实采取行动并立即受其影响的能力?沃德在对莱布尼茨的回答中指出,物理流注理论将因果关系的术语归类为具有内在性质的实体;根据这个理论,即使单子也被视为事物。这涉及一种特殊的类别错误:“单子”——沃德说——“是意动的,也就是说,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感受和奋斗的主体或人,而不是惰性的粒子或事物”(260)。

换句话说,由于单子不是“事物”而是“主体”,因此反对直接单子相互作用的论点是明显无效的。正如沃德所说:“如果莱布尼茨的假设,即不存在缺乏感知和自发性的存在……是合理的,那么对事物之间超越行为的反对就变得无关紧要了”(219)。因此,在莱布尼茨著名比喻的争议性逆转中,他得出结论:“所有单子都有窗口”(260)。

3.自然哲学

如果预先建立的和谐无法解释世界的偶然性,那么我们必须要问沃德的相互作用单子理论是否可以解释自然的秩序和规律性。现实的最终组成部分是“活的”主体这一假设可以立即解释遍及世界的偶然因素,但有序的过程是如何出现的呢?沃德将这个问题表述如下:“我们能否设想这样一种自发因素的相互作用……,呈现出机制的外观?” (1927:239)。

解决方案在于根据社会类比来解释自然。下面的思想实验说明了这个想法:“让我们想象一下一大群人,他们的品味和天赋各不相同,就像人类已知的那样,让我们​​假设这群人突然发现自己,就像亚当和夏娃一样确实如此,在一个拥有丰富多样自然资源的广阔天堂中,使高度文明的实现成为可能”(1911:54)。沃德显然认为,这些个体将逐渐形成等级化、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形式。对于一个假设的外部观察者来说,选定个体的新生活的初始阶段将显得完全混乱,但在适当的时候秩序和规律性将会出现:“......代替一个不连贯的群体,所有这些似乎都是随机行动的,我们应该有一个社会和经济组织,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其适当的地位和职能”(55-56)。

自然应该按照这种方式来理解。考虑一个明显惰性的物体,例如一块岩石。这不是物质原子的集合体,而是活跃主体的社会。沃德推测,从相互孤立的状态开始,多个单子最终可能会找到令人满意的临时解决方案。然后,这些单子可能会继续粘在一起——要么是因为它们不愿意脱离它们所嵌入的社会结构,要么是因为它们已经无法这样做。为了阐明这个概念,沃德诉诸一个巧妙的比喻:

……正如有些人一直焦躁不安、不断进取、不断发明,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同样也有一些人很早就变得安于现状、知足常乐,成为习俗的奴隶,更不用说了。他们的幸福标准越简单,环境的差异性越小,他们的行为就会越单调,他们就会显得越惰性。 (60)

因此,单子可能会被囚禁在某种生命形式中,就像人可能会被囚禁在他们的习惯中一样。虽然更有活力的单子会试图摆脱常规,但其他单子会默许它。正是单子行为的被动性和重复性产生了“机制的出现”。

尽管拒绝预先确定的和谐,这一概念仍然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莱布尼茨的教导。在沃德看来,在普通经验中所理解的物理对象是我们所看到的一个结构化的集团,或社会整体,生命主体(1927:239)。这种现象并非幻觉。我们的直接感觉无法再现物体真实的内部构造,但它们确实指向了独立于感知主体而实际存在的现实。因此,沃德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带有一种认识论实在论的形式,而他对日常物理对象的概念实际上与莱布尼茨的现象受益于基本数据的概念相同。用康德术语来说,物理对象是我们的事物的表象,其本体存在或内在本质是精神的或经验的。根据沃德(1911:392)的说法,康德也被强烈地吸引到这个立场,即使在他的关键阶段,尽管他臭名昭著地声称本体位于知性和感性直觉的范畴之外。

沃德对自然世界的社会解释为自然法则的原始解释奠定了基础,他认为自然法则是统计的、进化的和瞬态的。首先,在一个最终是社会性的宇宙中,自然法必须类似于经济法或人类学法;因此,它们适用于单子组而不是单个单子,并且是统计概括而不是永恒固定的法令。其次,自然法则被视为进化的产物,因为它们记录了社会化单子群体的习惯行为,而习惯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获得或“学习”。第三,社会的产生和衰落是历史陈词滥调。由于统治某一时代的自然法取决于该时代的社会秩序,因此自然法不能被认为是一成不变的;像所有有限的现实一样,它们也可能在宇宙历史的进程中发生变化。

另一位著名的剑桥思想家和莱布尼茨学者查尔斯·邓巴·布罗德(Charles Dunbar Broad)用以下的话很好地总结了沃德的观点:

……似乎不可能从物质上解释更高类型的心理事实,而将物理和化学定律视为关于非常愚蠢的思想的大量集合的统计一致性似乎并非不可能。 (布罗德 1975 年:169)

沃德的论述与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 (Charles Sanders Peirce) 在其 1891 年的重要论文《理论的架构》(The Architecture of Theories) 中提供的类似论述相比可能是有益的。在这篇文章中,皮尔士主张“唯一可理解的宇宙理论是客观唯心主义理论”。物质就是衰弱的心灵,根深蒂固的习惯变成了物理定律”(153)。此外,他认为“解释自然法则和一般一致性的唯一可能方法是假设它们是进化的结果。这意味着它们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被严格遵守的。它在自然界中产生了不确定性、自发性或绝对偶然性的因素”(148)。

尽管有这些类比,一个主要的争议点是皮尔士的tychism——在刚刚引用的段落中暗示的学说,“绝对机会”(tyche)是宇宙的本质。分歧并不在于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现实逃脱了外部决定——这是皮尔士和沃德都认可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的惊人预期。问题是如何理解这个最基本的层面。沃德在一段只能解释为对皮尔士的答复的段落中写道:

一些多元论者,我认为非常不明智,已经将这个元素[偶然性,世界上不可预测的事情]确定为纯粹的偶然性,甚至提议将其提升为“tychism”标题下的指导原则[…]但是,意动主体的每一个行为都是由——从广义上讲——动机决定的,而动机与偶然是不相容的,尽管在具体情况下它不能简化为规律。 (1911:76)

这种批评基于这样的论点:既然单子是完全意义上的“主体”,那么它们就不能随意行动;具体而言,单子的行为要么是为了确保自我保护,要么是为了实现自我实现。这一学说在现象学上是有充分根据的。我们自己的精神生活使我们能够立即掌握一元生物的内在生活,沃德很清楚,我们确实以这种方式体验到自己的动机。

总之,对沃德来说,“目的论”是“机械论”的基础。单子总是以自我保护和自我实现为目标;单子总是以自我保护和自我实现为目标。这是单子的 conatus(或生存意志)表现出来的最简单的方式。同时,自我保护和自我实现是两个基本的形而上学参数,是每个单子“性格”的定义特征。如果自我保护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单子就会默许其获得的地位。这就是布罗德的“愚蠢头脑”,代表了本质上的保守成分。相反,“智能”单子积极寻求自我实现。它们在宇宙计划中的重要性不容低估。最终,正是他们对新奇事物的渴望推动了进化并阻止了历史的停滞。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雅家:六大天王 连载中
雅家:六大天王
77小X
原创男主角女主角
4.0万字3个月前
女寝海龟汤实录 连载中
女寝海龟汤实录
养老院里劈过腿
每日一则海龟汤。女寝444成员:橙子、花花、佳琪、小青档案记录&管理人员:~养老院里劈过腿~
1.0万字3个月前
疯批美人他权势滔天 连载中
疯批美人他权势滔天
权天官
疯批美人摄政王VS高冷正义小徒弟书又名:《知途》温使墨从一个人人喊打的丧家之犬,和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厉鬼,成为如今人人喊骂,却人人畏惧的摄......
0.2万字3个月前
青山不知语(红线) 连载中
青山不知语(红线)
鱼头煲鸡汤
原以为自己是没有父亲的,结果等自己母亲死了才知道母亲谈了一个异世界的人,被接回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姐姐,但这个姐姐很不喜欢她。可以说......
3.5万字2个月前
他说自己很棒 连载中
他说自己很棒
切迷
谨慎观看☝
0.6万字3周前
重生虐缘 连载中
重生虐缘
墨香书蕴
纯情小师弟&绝情仙尊,沈淮上一世因为情爱入魔被自己喜欢的师尊亲手了结,重生一世,他依旧喜欢师尊,只不过保持一定的距离,长此以往师尊倒先不乐意......
1.8万字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