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挑战在于描述流程相互关联的不同方式,特别是它们如何组合。由于过程组合可能产生涌现过程,并且在其他方面也不遵守布尔代数定律,因此无论是集合论还是经典的外延分体学都不能用作本体论上的形式框架来描述和分类不同类型的过程组合。此外,由于过程上的部分关系不是传递性的,至少当过程不与扩展的时空区域等同时,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偏离部分关系的经典公理化,以形式化过程的分体论。 [25]或者,一些作者建议使用数学范畴论的方法来表示流程架构。由于某些范畴论定义的组合性概念限制了分解,“应用范畴论”的支持者认为,过程结构中整体和部分(的同一性)的相互依赖性也可以在这种形式主义中表示,而不会产生实质本体论的承诺。一些作者推荐将范畴论用于正式的怀特海方法来处理形而上学(Ferrari 2021,Auxier & Herstein 2017),而其他作者则使用它来制定可跨领域从计算机科学到量子物理学应用的组合性概念(Coecke 2017)。过程结构之间的系统联系也可以在类别理论上被捕获,正如 Phillips 和 Wilson (2010) 展示的认知能力系统性的例子。除了分体论和范畴论之外,一些作者还探索了形式辩证理论,以描述真实变化的“逻辑”(Brenner and Igamberdiev 2021)。
第四个挑战更为根本。如果过去和现在的许多过程哲学的任何基本理论术语都具有解释价值,就必须有一种方法将过程哲学家的基本直觉与普通经验联系起来。毕竟,哲学的目的是增强人类的理解,而哲学解释的核心概念必须以某种方式扎根于我们从日常经验中直观理解的内容。事实上,一些过程哲学家(例如怀特海)认为传统的实体概念(一种不随时间变化的、必然具有唯一位置的特殊物)恰恰缺乏任何经验基础。另一方面,物质本体论一直利用这样一个事实,即物质、事物或生物的规范插图在我们的实际互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过程本体论的解释力将取决于是否有可能为任何被假定为基本类别的过程技术概念识别出类似的显着规范说明。一些过程方法使用自我经验作为动态相同性和统一性假设技术概念的锚定规范说明,但人们可能会担心这个模型太复杂。
6.终极问题:现实是有导向的吗?
正如自始至终所强调的,过程哲学是一个复杂且高度多样化的领域,只能用一般和分离的术语来描述。总之,本节将重点讨论当代过程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的一个主题,以至于一组人认为整个问题考虑不周。
正如 Rescher(1996,第 5 章)指出的那样,进程主义者分为两个主要阵营。一方面是目的论(通常是神学)派,他们将自然的过程性视为朝着积极目的地的目的论方向性问题。另一派是自然主义(通常是世俗主义)派,他们将自然的过程性视为一种内在的动态性,没有任何直接性,或者至少没有任何指向特定目的地的直接性。两者都同意自然界固有的动态性具有核心作用。但是,一个(自然主义)派从随机性的角度看待这一点,这种随机性以任意方式偏离既定过去的既定表述,而另一派(目的论)则从某种价值预设的目标导向的合目的性角度看待这一点——齿轮导向力。
世俗过程哲学和神学过程哲学之间的划分根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当代过程思想的早期阶段,并集中在两种演化观上。对于世俗的、无神论的过程论者来说,进化论代表了自我维持性质的创造性工作,它实现了某种实证主义计划的愿景,完全不需要上帝的功能来解释宇宙中或与宇宙有关的任何事件。 [26]然而,对于像德日进这样的神学过程论者来说,进化论展示了上帝在自然之书中的笔迹。
当今的过程论者基本上不再将达尔文进化论视为需要支持或反对有神论的概念或现象,他们习惯于指出可能达成一致的领域(见雷舍尔同上)。首先,当今的过程主义者指出,过程思想的世俗和神学主角都可以将进化不仅视为理解智能在世界事物计划中的作用的重要工具,而且视为世界自然发展的一个关键方面。此外,世俗过程主义者和神学过程主义者都同意,进化过程为过程哲学提供了其主要模型之一,用于说明大规模集体过程如何内在众多小规模个体过程的运行中并产生结果,从而解释创新和发展。创造力也体现在宏观层面上。其次,当今的过程论者提请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早期的过程思想家在对进化现象的评估上存在分歧,因为他们未能在进化现象本身中划清界限。毫无疑问,人类智力是基于目的论上的盲目自然选择,通过随机突变产生人脑的神经生理学能力。另一方面,文化进化并不具有这些特征,而且很可能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定向的。例如,有人可能会争辩说,文化进化通常是德哈德式的,因为它是由有目的地设计的突变变异中的理性选择所控制的。认知进化涉及生物和文化成分,将非随机理性决策叠加在生物选择之上。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能力是生物进化赋予我们的自然禀赋的一部分。但我们的认知方法、程序、标准和技术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资源,是在代代相传的文化传播过程中通过理性决策而演变的。我们的认知硬件(机制和能力)是通过达尔文自然选择发展起来的,但我们的认知软件(我们处理认知业务的方法和程序)是在德哈德理性决策过程中发展的,其中涉及有目的的智力引导变异和选择。在当今的过程论者眼中——至少是那些不再追求思辨过程思想的人——应该由科学研究来决定生物进化和认知进化之间的关系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生物学”的类比来理解。产生乐器,文化书写音乐”,乐器限制可演奏的音乐,反之亦然(参见 Rescher 1996 ch. 5 和 Rescher 2006 ch. 10)。
一方面是严格的神学目的论,另一方面是自然主义观点,即所有过程最终都没有最终目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中间立场。根据第三种选择,即目的论立场的“软”版本,过程就是进步。因为,按照这一推理思路,人们可以从关于集体进步的进化论中吸取教训,尽管在个体有机体的规模上存在偶然性和死亡率。在小的方面——即逐项——自然的过程是自我抵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但无论如何,正如这个论点所言,(i)过程变化的总体过程倾向于发展更加丰富、更加复杂和复杂的发生条件。此外,达尔文进化论表明(ii)
……那些确实成功地建立和延续自身的安排将作为一种总体趋势设法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们代表了某种方式的实际改进。 ……因此,从长远来看,丰硕的成果可以弥补小规模事件的短暂性和死亡率。 (雷舍尔 1996:102)
然而,软目的论的这两个中心前提是相当实质性的。前提 (i) 预先假定 (iii) 存在一种普遍且全面的简单性或复杂性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自然和文化过程,以声称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朝着复杂性增加的方向发展;特别地,这种复杂性的测量应当能够通过相对于另一参数的复杂性的增加来抵消相对于一个参数的复杂性的降低。前提(ii)预先假定(iv)物种生存可以被视为与进步价值论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某些方面的指示。因此,软目的论立场的乐观是否合理最终取决于主张(iii)和(iv)的成立性。 [27]软目的论的前提对我们当前关于超人类主义的辩论具有直接影响,这一事实赋予了现实方向性这一老问题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监管意想不到的实际相关性。
7. 制度化
过程思想构成了 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活跃的哲学领域的一个突出部分。除了有关该主题的书籍和文章激增之外,二战后的几年里,它在美国也实现了相当大的制度化。这种现象的迹象包括过程研究学会的成立,以及过程哲学在美国哲学学会和美国形而上学学会的支持下的突出地位。另一个明显的标志是《过程研究》杂志,由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特过程研究中心出版,由 Lewis S. Ford 和 John B. Cobb, Jr. 于 1971 年创立,该出版物已成为文章长度的主要工具领域的讨论。过程哲学的代表人物在美国许多大学和学院的哲学系和宗教研究系中占据有影响力的职位,该领域每年发表六篇左右的博士论文。但当代过程哲学不受地域限制。 2002年,德国法兰克福Ontos出版社推出了《过程思维》系列丛书;尽管 2015 年被 DeGruyter 接管,但已经出版了超过 25 卷。在欧洲,由米歇尔·韦伯领导的比利时鲁汶大学实践哲学中心是国际过程哲学研究和应用的焦点。保加利亚科学院最近为哲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创建了一个过程研究中心。德国怀特黑德协会定期在怀特黑德和非白人过程中组织会议和暑期学校。国际流程网络最近由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的马克·迪本(Mark Dibben)推出,是一个新的哲学哲学家的新网络社区,东部和西部。即使过程哲学在全球哲学领域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制度化,但它是目前在世界各地正在使用的研究范式。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