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中世纪情态理论(二)

尽管阿伯拉德(Abelard,1079-1142)有时会使用波伊提的模态概念(安瑟姆也这样做),但他对模态作为替代性这一概念的哲学意义感兴趣。假设实际发生的事情在某个时间点是暂时必要的,并且不再可以避免,他补充说,未实现的反事实替代方案同时是可能的,因为它们可能在那时发生。还有一些仅仅是想象出来的替代方案,比如苏格拉底当主教,这从来没有真正的事物基础。 (参见 Martin 2001, 2003;Marenbon 2007, 156-158,对这种解释持怀疑态度;另参见 Binini 2019。)普瓦捷的吉尔伯特(Gilbert of Poitiers,卒于 1154 年)强调这样一种观点,即被称为自然必然性的自然规律性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他们是上帝自由选择的,并且可以被神圣力量所推翻。这种基本上是奥古斯丁式的观念是十二世纪广泛传播的神学观点。在解释柏拉图的“柏拉图”时,吉尔伯特创新地认为,这包括柏拉图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以及他可能成为但从未成为的一切(The Commentaries on Boethius 144.77–78, 274.75–76; Knuuttila 1993, 75–82) )。

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Robert Grosseteste,卒于 1253 年;刘易斯,1996 年)在 13 世纪早期对奥古斯丁模式进行了有趣的哲学分析。格罗斯泰斯特教导说,虽然就上帝的永恒知识而言,“从永恒且无开始”而言,事物主要被称为必然或可能,但在上帝的天意中,有一些必然性和不可能性,它们是永恒的偶然性,因为上帝可以选择它们的对立面(自由仲裁 168.26-170.33、178.24-29)。十二世纪作家(后来被称为名词)的论点之一是“曾经正确的永远是正确的”。有人认为,虽然关于时间上确定的奇异事件的时态陈述具有变化的真值,但相应的非时态命题是不变的真或假,因此不一定是真或假(Nuchelmans 1973, 177-189; Iwakuma and埃布森 1992)。这与阿伯拉德关于未来或然命题是真还是假的观点是一致的。在特定的未来时间发生的偶然事态的现实性并不排除同时替代方案的非临时化可能性,关于这种事态的命题的真实性也没有使其成为必要(Abelard, Glossae super Peri hermeneias IX, 520 –577;另见普瓦提埃的彼得(1205 年去世),Sententiae I.7.133–43、I.12.164–223, I.14, 328–353)。

3. 十三世纪逻辑论文的模式

修改波伊提乌斯在《解释》第 12 和第 13 章中对亚里士多德言论的系统化,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的逻辑学家经常借助下图来呈现模态术语之间的等价性和模态命题之间的对立关系:

正方形

图 1.

正方形可以指代 dicto 模态或单数模态 de re(见下文)。阿伯拉德也试图定义量化的 de re 模态之间的对立关系,错误地认为这些关系与单数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相同( Glossae super Perihermeneias XII, 468–471, 530–544)。这个问题在十四世纪模态语义学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之前并没有被太多讨论。 (参见 Hughes 1989 和他对 Buridan 的模态对立和等价八边形的描述。)虽然可能性和偶然性在图中被视为同义词,但更常见的是,将前者与单方面的可能性(并非不可能)联系起来,将后者与双面的可能性(既不必要也不不可能)。

匿名的《Monacensis 辩证法》(约 1200 年)是代表新术语主义逻辑方法的众多著作之一,可以用作其中如何处理模态的例子。 (de Rijk 1962-67 编辑了十二世纪末和十三世纪初的逻辑文本集。)在讨论情态动词的数量(普遍、特殊、奇异)和质量(肯定、否定)时,作者指出:情态术语可以是状语或名词性的。情态副词限定系词,句子的结构可以描述如下:

(4)

数量/主语/模态系词/谓语(例如:某些 A 必然是 B)

在这种形式中,否定可以位于不同的地方,或者

(5)

由否定模式/谓语模态的数量/主语/系词(例如:某些 A 不一定是 B)

或者

(6)

数量/主语/情态否定系词/谓语(例如:某些 A 必然不是 B)

具有名词性情态的情态句可以有两种读法。人们可以对它们应用一种状语类型的阅读,据说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在《先验分析》中对待情态句的方式。这种de re情态句的质量和数量是由相应的非情态句决定的。在指定情态句子中,非情态句子中所断言的内容被视为该模式所谓述的主语。当以这种方式理解情态句子时,它们总是单数,其形式是:

(7)

主语/系词/模式(例如:某些 A 是 B 是必要的。)

据说这一解读是亚里士多德在《解释》(De Rijk 1967, II-2, 479.35–480.26)中提出的。阿伯拉德对情态陈述的研究中采用了对情态限定陈述的 de dicto (in sensu composito) 和 de re (in sensu diviso) 的读法进行系统区分的想法 (Glossae super Perihermeneias XII, 3–106; Dialectica 191.1–210.19) )。独立于阿伯拉德,这种区别经常在讨论句子的构成-划分歧义时使用,如《Monacensis》中那样。 (另见 Maierù 1972,第 5 章;Jacobi 1980,第 4 章。)

继波伊提乌斯之后,许多作者提到了基于断言句子的三重问题的情态区别,即自然的、偶然的或远程的。在自然物的句子中,谓语本质上属于主语或者是主语;在偶然物中,谓语可以属于或不属于主语;在远程物中,谓语不能属于主语。例如,参见西班牙的彼得 (Peter of Spain),《逻辑哲学论》(Tractatus),第 14 页。 7;辩证法 472.9–473.22。根据计算机学家加兰(Garland the Computist,11世纪)的说法,偶然物质的相反的普遍句子都是错误的,而相反的特殊句子都是正确的(《辩证法》,54.21-30;82.25-30)。在阿奎那(In Periherm. I.13, 168)中也发现了基于对偶然性的频率解释对偶然事件的句子的相同划分。另见波伊提乌斯(Boethius),《在佩里赫姆》(In Periherm)。二、177.18-178.8; 303.15–306.13; 325.8–15。另一个经常讨论的主题是情态本身和依事态之间的区别,其基础是时间不定句的情态状态可能是可变的,也可能是不变的。例如,“您没有去过巴黎”可能开始是不可能的,而“您要么去过巴黎,要么没有去过巴黎”则可能不会。 (例如,参见 William of Sherwood,《逻辑导论》,41)。句子本身必要性和必要性句子之间的另一个区别是基于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 I.4 中的本身谓词理论。据说,当句子不变时,句子是偶然的,但是与本身谓词不同,主体和谓语之间没有必要的概念联系。这成为了13世纪对亚里士多德模态音节学解释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参见罗伯特·基尔沃比(Robert Kilwardby)的《诺伯·普里斯特(Notule Libri Priorum)》 8.133–142; 40.162–174。)。

传统使用模态观念的流行率的一个例子可以在中世纪早期的dico/de re分析中找到诸如“站立人可以坐着”之类的例子。人们普遍说的是,综合(de dicto)的感觉是“一个人可能同时坐着并站立”,并且在此阅读中,该句子是错误的。划分的(de re)的感觉是“一个现在站着可以坐着的人”,在这句话上,句子是真的。许多作者提出了分裂的可能性,如下所示:“一个站立的人可以坐在另一个时间”。假定可能性是指在世界历史上唯一的实现,并且由于以上(2)和(3)所示的亚里士多德意义中所理解的当前的必要性,因此无法指代当前时刻。当作者提到另一个时间时,他们认为当时的可能性将在当时实现,或者分裂的可能性是指未来,即使它可能仍然未实现。那些利用(当时现代)同时替代方案的想法的人将复合阅读带来了一个事务状态,并将分裂的阅读介绍为同时替代状态。该分析也适用于上帝对事物的知识是否使其必要的问题(Knuuttila 1993,118-121)。

大量的Abelard的逻辑作品包括讨论主题,后果和有条件的讨论。像Boethius一样,Abelard认为,真正的条件表达了先决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必要联系。他认为,有条件的真理需要不可分割的和统一的成立和造成的真相。一些十二世纪的大师认为,如果没有结果作为有条件的真理的充分条件,并接受了所谓的含义的悖论,那么前提是不正确的。有条件和后果的性质问题仍然是中世纪逻辑中的流行主题(Martin 1987,2012)。

在先前的分析I.15中发现的命题模态逻辑原理通常表示如下:如果可能/必要的有效后果的先决条件,则可能/必要(Abelard,Abelard,Dialectica 202.6-8)。但是,主要兴趣是模态音节和模态谓词逻辑。 Avicenna(卒于1037年)写了一个简短的阿拉伯语摘要,摘要亚里士多德的模态意见书,但他自己的理论是不同的,是基于假设的假设,即主题术语和主张和模态命题的谓词条款代表了所有可能的应用以及真理 - 断言命题的条件和相应的可能性命题是相同的。例如,例如,具有断言前提的三段论与可能的三段论相吻合(Street 2002,2005; Lagerlund 2009)。 Avicenna对相对必需品特别感兴趣,并从时间确定方面区分各种条件必需品。后来的阿拉伯语作品对模态理论受到了avicenna的影响很大。 (请参阅Strobino and Thom2016。)虽然Averroes对先前分析的评论遵循亚里士多德文本的主要线条,但他对模式的独立论文涉及新的系统思想,主要是意外和必要术语的理论,以及对课程学必要性前提的解释本质上具有必要条款的必要谓词。这两种想法都受到亚里士多德在后验分析I.4中的言论的启发。由于Averroes采用模态前提为分裂类型,因此亚里士多德混合必要性信念的三段论中的断言前提必须具有必要的谓词术语。这也适用于混合断言的三段论中的第一个前提的主题术语(库伊斯塔(quaesita octo in librum pripum priorum analyticorum,iv.3,84),在阿里斯托特省opera cum averrois commentariis i.2b中;另请参阅Thom 2003,81-85) 。这是亚里士多德对混合必要性 - 信念的不对称治疗和混合断言的三段论的非对称处理的推测性解释。格森尼斯(Gersonides)后来试图发展进一步的阿维罗斯(Averroes)的讲话。参见Manekin,1992年。类似的本质主义思想是在13世纪的拉丁讨论中发展的。

关于先前分析的第一个拉丁评论是匿名的十二世纪晚期论文(“ Anonymus aurelianensis iii”),其中涉及对模态转换和模态三段论的详细讨论,以及在古代评论中涉及的许多问题。 (请参阅Ebbesen 2008; ThomsenThörnqvist于2015年创作的版本。)。辩证神莫纳肯西斯(Monacensis)涉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模态意见书的简要摘要,其要素在13世纪的第一季度在巴黎的逻辑课程中进行了讨论。罗伯特·基尔德比(Robert Kilwardby)的评论Notule Libri Prirum(约1240年)成为了权威的作品,其中对艾伯特大帝(Albert The Great)评论中的模态三段论的讨论(约1250年)及其许多其他人在很大程度上被得出。阿伯拉德(Abelard)不处理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模态音节,他说,应该以他在其他地方将其特征为De Re解释的方式来理解具有模态和断言前提的混合三段论中的模态(Grogsae Super Perihermeneias XII,第十二页,第189-203-203-203-203)。尽管很少对此进行讨论,但通常会假定对模态前提的读物。亚里士多德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未分析前提的结构。即使自然认为混合情绪的前提是对模样合格前提的读书,这在应用于conversion依规则时会造成困难,其中大多数只有被理解为模态的规则de dicto的规则。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必需前提的转换方式与断言前提相同:“每个/某个a is b'暗示'某些b是a”,而'no a as b'意味着'no b is a是'。通过将术语转换为特定的偶然性命题,将其转换为相应的负偶性前提。

尽管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模态音节包括不兼容的元素,但这并不是十三世纪中叶逻辑学家的观点。他们中的许多

(8)

一切健康(或清醒)一定是动物。

罗伯特·基尔德比(Robert Kilwardby)的解释是基于这样的观点,即可转换必需品本身是必要的命题,而不是(例如(8)),而不是可转换。 (请参阅Notule Libri Prirum 8.133–146。)在肯定必要的命题本身,该受试者本身是与谓词相关的。在负面的必要性本身中,受试者本身与谓词不相容。本质本质或不兼容的术语至关重要,必然代表它们所代表的事物。 Kilwardby解释的历史背景尚不清楚。它确实显示出与上面提到的Averroes讨论的相似之处,但没有历史联系。 (请参阅Lagerlund 2000,25-42; Thom 2007,19-28。)

至于应急命题的转换(既不必要也不是不可能),基尔沃比指出,尽管不确定的命题(utrumlibet)偶然性是相同类型的偶然性,但自然意外命题的转换(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偶然性)的转化命题何时意味着适当的可能性(并非不可能)。基于基于基尔德比(Kilwardby)的各种哲学思想的各种偶然性,阿尔伯特(Albert)及其同时代人进行了广泛讨论(Knuuttila 2008,540–541)。

基尔沃比(Kilwardby)遵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说法:“偶然的属于b”可能意味着“一个偶然的属于B所属的偶然性”,或者“偶然的属于B偶然性属于B的偶然性属于它”,Notule Libri Priorum Priorum 18.682-697。 Kilwardby认为,如果三段论关系不需要限制,则以第二种方式阅读了应急三段论中的主题术语。在解释必要命题和偶然性命题之间的这一方面的差异时,他指出,由于必需性命题的术语至关重要,因此“每个a都必然是b”和“任何必然是a都必须以同样的方式行为在逻辑中。放大的应急命题并不意味着与未放大的命题相同(Notule Libli Pririum 18.187-207; 18.653–672)。对于两种偶然性命题的转换以及本质和偶然术语之间在定义偶然性命题的真实条件中的区别的作用,请参见Thom 2019,139-149。在对未释放意外命题的读数的转换中,可能性变化为现实,这与模式的频率解释一致。

根据Kilwardby的说法,在完美的第一次图三数图的结论中,鉴定的模态特征遵循第一个前提,该前提是根据DICI de Omni et nullo(Lagerlund 2000,41-42)涉及整个三段论。本身必需的前提和结论是必要的。在具有主要必要前提和次要前提的混合的第一位数三段论中,非模型的前提应该是简单的断言,即本质上必然是正确的。同样,在带有偶然的主要和断言的次要前提的混合的前数三段论中,自信的前提必须是简单的,但是这次的标准是谓词本身属于该主题,或者是自然的或自然的(Notule libli libli priorium 15.2555.2555) –301;

基尔沃比(Kilwardby)解释说,在第一位数的混合必要性 - 信念的三段论中,必要前提将其自身赋予了一个必要的本身,这本身是必要的;在第一位数的混合断言的三段论中,没有这种拨款发生。对于某些混合的第二位数和三位数的情绪,具有类似的拨款规则,具有宣诚和必要的前提,以及与适当的应急前提或断言前提有关的各种混合应急情绪(Thom 2007,Chs。5-6)。

基尔沃比(Kilwardby)和他的追随者将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模态音节视为正确的模态理论,其解释要求各种形而上学考虑。如《拨款规则》所示,他们假设相同形式的命题具有不同的解释,这取决于它们与三段论中其他命题的关系。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这些规则具有临时字符。 (有关当代哲学模态逻辑与13世纪观点之间的一些比较,另请参见Uckelman 2009。)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三世奇缘——第一世:人间传奇 连载中
三世奇缘——第一世:人间传奇
Aot
她,第一世21世纪杀手NO.1;第二世人见人怕的女魔头;第三世的她又是什么?又会创造什么奇迹?他,神界十重天的太子,当他下凡历劫遇见她时会擦......
0.4万字3个月前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连载中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拓崇
原创数学类小说,以构造圈数学量级为发展目标。
1821.2万字2个月前
慢穿结束后,重回14岁带飞全家 连载中
慢穿结束后,重回14岁带飞全家
宋软烟
[无cp+重生+金手指+空间+马甲+大女主]苏明瑶上辈子实惨,一心搞教培,谁知不仅遇上双减,还遭闺蜜背叛。欠下百万债务,差点跳了楼。幸有家人......
2.2万字2个月前
虚妄之国 连载中
虚妄之国
儚镜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身边的所有人都否认一个你熟识的人的存在,且看不见她时,她找上了你,你该怎么办?是平行世界?亦或是自己的臆想?这个世界就是虚......
0.5万字2个月前
琉璃仙途 连载中
琉璃仙途
清辰明月
观影忆往昔,未来载无限。“世界万灵皆具善恶两面,心灵本就复杂变幻莫测,难以一言以蔽之,怎能轻易定夺善恶!”——琉璃“嫉妒什么的最讨厌了,别人......
6.9万字2个月前
美:天选之人 连载中
美:天选之人
操控者
不许转载抄袭,模仿@操控者(模仿J.K罗琳的哈利波特)。角色已拟人前面的正在修改中,正文持续更新中
0.9万字2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