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legomenal注意事项
1.1宗教语言和概念
1.2合理访问
2.先验论证
2.1本体论证
2.1.1坎特伯雷的圣安瑟伦( 1033–1109 )
2.1.2勒内·笛卡尔( 1596–1650 )
2.1.3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1646–1716 )
2.1.4伊曼纽尔·康德( 1724–1804 )
2.1.5当代模式版本
2.2必要事实的论证
2.3可能性的论证
3.事后论证
3.1经典宇宙学论证
3.2目的论或设计论据
3.2.1休谟关于目的论的论证
3.2.2微调的目的论证
3.3宗教经验论证
4. “Ramified”自然神学
参考书目
学术工具
其他互联网资源
相关条目
1. Prolegomenal注意事项
神学家经常以伊曼纽尔·康德为榜样,在尝试做任何实质性的形而上学之前,先解决各种“prolegomena”或初步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宗教信仰的本质
1.2合理访问
除了关于宗教语言指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如果有的话)适用宗教概念的问题外,自然神学家还面临另一组初步问题,即我们是否有能力对这些实体或事实产生合理的论证。 我们的感官知觉和理性能力显然是有限的,容易出错。 大概有很多关于自然宇宙的事实,由于它们的复杂性或不可访问性,我们无法掌握。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认为我们的自然能力可以提供关于更遥远或更超然的实体的真理呢?
一个相关的争论是,自然神学是否是我们能够获得关于宗教利益超感现实的真理领域的唯一方法。 一些从业者(称之为理性主义者)认为,只有能够通过无助的人类理性来证明的命题才是允许信仰的候选者。 其他人(称之为杂交主义者)允许我们的自然能力可以带领我们到一定距离--比如了解神的基本本质,甚至是神的存在--但认为,当涉及到关于神的本质、行为和意图的更具体的教义时,我们最终必须诉诸启示和信仰。 这是罗马天主教对信仰和理性的规范立场,由奥古斯丁、安瑟伦、阿奎那等作家发展而来,并由加泰罗尼亚学者雷蒙德·塞邦德( 1385-1436 )在文艺复兴的自然科学背景下复兴。
2.先验论证
2.1本体论证
先验论证是那些不需要诉诸特定感官感知经验来证明其结论的论证。 伊曼纽尔·康德( Immanuel Kant )将先验论证命名为“本体论” ,旨在从该对象的概念或概念中证明该对象的存在(参见本体论论论证的条目)。 但是,关于这种策略是否可以确立上帝的存在的争论早在康德时代之前就开始了。
2.1.1坎特伯雷的圣安瑟伦( 1033–1109 )
本体论论证的早期和现在规范的表述可以在《圣安瑟伦的繁荣》( Anselm 1077-78 )的第二本书中找到。 安瑟伦首先将神描述为“没有比这更大的存在” ,然后试图表明这样的存在确实存在,而且确实必须存在。
Anselm的论点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重建(参见Saint Anselm的条目) ,但这里有一个:
借着“神” ,我们明白了没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了。[前提]
当我们理解“神”这个词时,神就在理解中。[前提]
因此,在理解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东西了。[by (1) and (2)]
理解和现实中的东西比单纯的理解更大。[前提]
因此,神存在于理解和现实中。[by (3) and (4)]
为了支持( 2 ) , Anselm指出
傻瓜在心里说过
2.1.2勒内·笛卡尔( 1596–1650 )
笛卡尔的本体论论证首次在第五次冥想中提出,旨在从神的概念中证明神的存在(笛卡尔1641 ,以下引自Adam和Tannery ( 1962–1976 )的版本,被称为“AT” )。 以下是表述论点的一种方法(比较Pereboom 1996 , 2010 ;有关替代方案,请参阅笛卡尔的本体论论证条目) :
当我对一个物体有一个概念时,这个物体确实具有我清楚地理解它所具有的任何特征。(前提)
我对神有一个想法,在这个想法中,我清楚而清晰地认识到神是具有所有完美的存在。(前提)
因此,神拥有所有的完美。[by (1) and (2)]
永恒的存在是一种完美。(前提)
因此,神有永恒的存在。[by (3) and (4)]
因此,神是存在的。[by (5)] (at 7.63 –71)
抵制这一论点的一个突出方法是通过诉诸“推理平等”将其简化为荒谬。 例如,约翰内斯·卡特鲁斯( Johannes Caterus )反对笛卡尔,认为通过一种精确平行的推理形式,我们可以证明存在狮子概念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AT 7.99 )。 Gaunilo在几个世纪前对Anselm的回答是相似的:通过同等推理,人们可以证明最大完美岛屿的现实存在(而不仅仅是理解) ( Anselm 102 )。
反对意见旨在表明,像上帝的想法一样,存在的狮子的想法和后来,笛卡尔( AT 7.83 –4 )将锡的特征描述为具有统一性,因此它不能被智力分割。 他认为,拥有这个特征表明,这不是简单地由智力或想象力组合在一起的,因此是一种真实的本性。 因此,存在的狮子的想法与罐头不符,因为我可以连贯地设想不存在的狮子。 同样,我可以连贯地设想一个最完美的岛屿,少一棵椰子树,多一棵芒果树,等等。 但我似乎也能想到一些神圣的完美,而没有其他的完美(即缺乏最大仁慈的无所不能的存在)。 因此,按照这个标准,神的观念似乎也不符合真实和不可改变的本性。 注:笛卡尔本人似乎抵制了这一反对意见,认为所有神圣的完美最终都归结为主权或无所不能。
关于第三个问题,关于神的真正可能性,笛卡尔回答说,我们对TINs的清晰而独特的想法是可靠的。 既然我们(据推测)可以清楚而清晰地看到,我们对神本性的观念没有矛盾,否认神确实是可能的,就等于否认三角形的角度等于两个直角( AT 7.150–1 )。
2.1.3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1646–1716 )
莱布尼茨解决了笛卡尔本体论的几个核心反对意见
2.1.4伊曼纽尔·康德( 1724–1804 )
康德对本体论论证最著名的批评概括在他的主张中,即“存在” (或“存在” )不是一个积极的决定或“真正的谓词” (康德1781/1787 : A592/B619ff )。 或者, “存在”不是“添加到主题概念中并扩大其范围的谓词” ( A598/B626 ;有关讨论,请参阅Stang 2016和Pasternack 2018 )。 康德在这里的想法是,既然“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谓词,存在就不可能是上帝的完美之一。
解释异议的一种方法如下:
假设A和B是两个实体, A在t1大于B。[前提]
如果B在t2变得与A一样大,则B改变。[通过( 1 )]
对于每个实体x ,如果x发生变化,则:
有一个时间t1 ,其中x具有(或缺乏)一些属性P ,并且
在较晚的时间t2 ,由于x的作用或被作用, x缺少(或具有) P。[前提]
对于每个实体x ,如果x在现实中存在,则不满足条件( 3a )和( 3b )。[前提]
因此,当一个实体在现实中出现时,它不会改变。[by (3), (4)]
因此, B不能仅仅因为B在现实中出现而变得像A一样伟大。[by (2), (5)]
因此, A不能仅仅因为存在于现实中而大于B。[by (6)]
( 4 )这种提法的关键前提是否存在-是否涉及真正的变革? 显然有一种技术含义
2.2必要事实的论证
莱布尼茨从必要真理的存在出发,提出了上帝存在的论点,这涉及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即所有真理都是真实的,因为它们与真理截然不同(它们需要当代形而上学家有时称之为“真理制造者” )。 因为即使没有有限的头脑去思考,必要的真理也是真实的,所以凭借人类心理学的事实,这些真理不可能是真实的。 莱布尼茨反对柏拉图式的建议,即它们凭借存在于任何思想之外的形式是真实的,他认为一些真理是关于抽象实体的,这些抽象实体不是可以具有思想独立存在的那种事物。 因此,剩下的唯一竞争者是,这些真理凭借无限且必然存在的(神圣)心灵中的观念而正确( Leibniz 1714 [PP]: 647; Adams 1994: 177ff. )。
莱布尼茨的论点在必要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立场,但有许多对立的观点并没有提到必要和永恒的神圣思想的存在。 柏拉图主义者可能会声称尚未证明抽象实体不具有独立于心智的存在,而休谟主义者则认为必要的真理都是分析性的,因此只需要语言的结构或我们的概念方案来支持它们的真理。
2.3可能性的论证
第三种先验证明从以下事实中论证:
3.后验论证
3.1经典宇宙学论证
后验论证涉及至少一个前提,其论证本质上依赖于某种经验事实或经验。 后验论证的主要论证是康德所谓的“宇宙论论证”。 它的动机是熟悉的问题“为什么有某种东西而不是没有什么?” ,并从某种东西(或整个宇宙,也许)存在的经验事实到该宇宙的第一因或基础的存在,该宇宙至少部分地与该宇宙不同。 在几乎所有的哲学传统中都可以找到宇宙学的论点,并且在西方在亚里士多德、阿维森纳、al-Ghā zā li、迈蒙尼德、阿奎那、洛克、莱布尼茨、塞缪尔·克拉克和大卫·休谟的著作中找到了突出的地位。 在这里,我们将从阿维森纳开始,然后主要关注现代早期。
阿维森纳( 980–1037 )的阿拉伯名字是伊本·西纳( Ibn Sina ) ,在许多作品中阐述了宇宙论的论点,但在他的备注和告诫( Kitab al-Isharat wa l-Tanbihat ) (阿维森纳[ISR]; Mayer 2001 )中找到了详细的版本。 他从对偶然存在的事物的主张开始:因为偶然的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无论它是否存在,都可能悬而未决。 但是,如果偶然的事物确实存在,那么它必须有一些外部的东西,一个原因,它解释了它的存在,而不是不存在。
大卫·休谟对莱布尼茨和克拉克提出的宇宙论论证提出了三个主要反对意见(休谟1779,第九部分,以及休谟关于宗教的条目)。第一,绝对必然存在的概念本身是有问题的。假设某种存在是绝对必要的——那么它的不存在应该是绝对不可思议的。但是,休谟说,对于任何我们可以想象其存在的存在,我们也可以想象它的不存在,因此它不是必然存在。休谟预料到反对意见,如果我们真正理解神性,我们将无法想象上帝的不存在。他回答说,关于物质也可以提出类似的观点:就我们所知,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物质的本质,我们将无法想象它不存在。这将表明,物质的存在终究不是偶然的,也不需要外在的解释。因此,通过平价,宇宙学论证并没有确立上帝是负责宇宙其余部分的必要存在。
休谟的第二个反对意见是,上帝不能成为一系列没有时间起点的偶然存在的因果解释,因为任何因果关系“都意味着时间上的优先级和存在的起点”(休谟1779,第四部分)。作为回答,似乎很有可能设想一个非时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设想上帝,从时间之外,导致一系列一直存在的偶然存在。事实上,这种观点在神学传统中很常见。此外,正如康德和许多当代形而上学家所论证的那样,我们可以连贯地构想出同时因果关系。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即使是在时间里的上帝也可以建立一系列偶然存在的基础,而没有时间的开始。
休谟的第三个反对意见是,在没有时间起点的偶然存在的因果序列中,每个存在都将凭借其前身得到因果解释。既然没有第一个存在,那么每一个偶然存在都有一个基于先前存在的偶然存在的因果解释。然而,如果每个偶然个体都有一个因果解释,那么整个因果序列就有一个解释。因为整体并不高于其部分。
如果我向你展示了20个物质粒子中每个个体的特殊原因,如果你后来问我整个20个粒子的原因是什么,我会认为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第四部分)
对这最后一个反对意见的回答可能是,即使一个人以这种方式解释了偶然系列中每个个体的存在,他仍然没有回答前面提到的两个问题:为什么有世界而不是没有世界?为什么这个世界存在,而不是另一个世界?(进一步讨论见Rowe 1975;斯文本科技大学2004分;Pruss 2006;奥康纳2008)。
康德也反对宇宙论的论点,但主要的理由是,它提供了一个对象,是不够的经典概念的上帝。康德说,任何想把终极大地变成最完美的存在的努力,都必须引入某种本体论论证(见帕斯特纳克2001;原谅2003;Proops 2014;以及关于康德宗教哲学的条目)。
总的来说,对宇宙论论证的反对(无论是历史上的还是当代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并不是每个事实都需要解释,宇宙学论证者所指出的事实就是其中之一;
宇宙中的每一个存在都有一个解释,但宇宙作为一个整体系列,不需要在该系列中每一个成员的解释之外的额外解释;
解释宇宙学论证者所引用的经验数据所需的那种解释并不等于一种超自然的解释(例如,大爆炸就足够了);
解释宇宙论论证者所引用的经验数据所需要的那种解释,不会像传统宗教教义中的上帝那样令人肃然起敬,而是,用休谟的话来说,某种程度上是“平庸的神”。
3.2目的论或设计论证
希腊语“telos”的意思是“结束”或“目的”。自然神学中的后验论证被称为“目的论”,声称自然世界显示出某种有目的的或最终导向的设计,并且这许可了自然世界有一个非常强大和智能的设计者的结论(参见关于上帝存在的目的论论证的条目)。早期的作者将这种非论证性的归纳论证称为“物理-神学”论证(参见William Derham 1713)。
目的论论点可以在许多传统和时期中找到,包括古典希腊和罗马背景(见Sedley 2008)和印度哲学传统(见Brown 2008)。在西方,这一论点主要与William Paley(1743-1805)有关,尽管事实上,在他之前,许多早期的现代人物都讨论过这种类型的论点(见Taliaferro 2005, DeCruz and DeSmedt 2015)。佩利1802年的著作被称为《自然神学》,这一事实无疑是自然神学作为一个整体有时被等同于为支持宗教论点而对自然进行的事后研究的部分原因。在使Paley的论点出名的类比中,手表和钟表匠之间的关系被认为与自然世界与其作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如果我们在荒地上散步,偶然发现一只手表,对它的内部工作进行快速检查,就很有可能发现,“它的几个部分是由某种“智能”(1802:1-6)设计和组装起来的。整个宇宙也是如此。
早期的目的论论证可以在后笛卡尔原子论者,如皮埃尔·加森迪,剑桥柏拉图主义者,如沃尔特·查尔顿和亨利·莫尔,以及机械论论者,如罗伯特·波义耳的著作中找到。例如,Charleton在他的《被自然之光驱散的无神论的黑暗:一篇物理神学论文》(1652年)中指出,现代对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拒绝建立了一个更大的需求,即呼吁设计师解释如何在机械定律下将惰性原子塑造成可理解和有目的的秩序(见Leech 2013)。
乔治·贝克莱(1685-1753)提出了一种不同的目的论论点,他认为自然的、物理的对象并不是独立于心灵而存在的,而是完全存在于观念中。鉴于我们感官观念的规律性、复杂性和非自愿性,它们的来源(伯克利认为)一定是一个无限强大、仁慈的心灵,以一种类似法律的方式在我们心中产生这些观念。上帝的存在也可以从世界观念所展示的和谐与美中得到证明(伯克利1710:§146)。根据贝克莱的观点,我们的日常经验是一种与我们直接的神圣交流,因此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在这方面尤为亲密。因此,他经常引用圣保罗的话,说“我们生活、行动、存在都靠上帝”(使徒行传17:28)。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