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云清坐在茶馆的角落,指尖轻轻摩挲着青瓷杯沿,目光落在窗外一对年轻恋人身上。
男孩笨拙地替女孩拢了拢围巾,女孩低头笑着,耳尖泛红。他们依偎着走过长街,身影渐渐消失在暮色里。
云清垂眸,唇角浮起一丝极淡的笑意。
三百年了,这样的场景她见过无数次——少年人的心动总是相似,笨拙、炽热,带着不管不顾的勇气。
可结局,也总是相似。
(二)
她活得太久了。
久到看过太多故事的开头,却很少能等到结局。
明朝时,她在江南的茶楼里听过一段评弹,说书人唱的是《长生殿》。台下坐着一对年轻夫妻,丈夫是赶考的书生,妻子替他研墨添茶,眼里盛着星光。
云清记得那书生的名字——柳明修。
五十年后,她在京城的雪夜里又遇见他。他已官至礼部侍郎,鬓角染霜,独自一人坐在酒馆里,面前放着一壶冷酒。
"夫人呢?"她问。
他沉默良久,才道:"病逝多年了。"
那天夜里,云清站在雪中,看着柳明修醉倒在酒馆门口,手里还攥着一支褪色的珠花。
(三)
民国十二年,北平的戏园子里,她认识了一个叫沈知秋的戏子。
沈知秋唱青衣,眼波流转间尽是风情。台下总坐着一个穿西装的年轻人,是留洋归来的医生,每次都会带一束新鲜的玫瑰。
"云姑娘,你说爱情能长久吗?"有次散戏后,沈知秋问她。
云清望着妆镜里沈知秋精致的眉眼,轻声道:"长不长久,重要吗?"
后来战争爆发,医生死在战地医院,沈知秋从城墙上一跃而下,怀里还抱着那本已经泛黄的医书。
云清去收殓时,发现书里夹着一张照片——年轻的医生站在阳光下,笑得温柔。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知秋,等我回来。"
(四)
周九良找到云清时,她正坐在德云社后台的角落里,翻着一本旧书。
"看什么呢?"他凑过去,发现那是一本手抄的曲谱,纸张已经泛黄,边角磨损得厉害。
"《霓裳羽衣曲》的残谱。"云清合上书,"可惜不全了。"
周九良在她身旁坐下,突然问:"你......是不是认识杨贵妃?"
云清笑了:"她跳舞很好看。"
她的语气太过平常,仿佛在谈论昨天见过的邻居。周九良喉结滚动,想问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九良。"云清突然唤他。
"嗯?"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而我......"她顿了顿,"还是这个样子,你会恨我吗?"
周九良愣住。
云清却已经站起身,将书放回架子上。她的背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单薄,像是随时会消散的雾气。
(五)
那晚演出结束,周九良在后台发现了一本笔记。
牛皮封面,纸张陈旧,扉页上用朱砂写着"长生书"三个字。
他翻开第一页,上面记载着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场相遇;再往后,是清朝某个雪夜的离别;然后是民国,是抗战,是无数他只在历史书上见过的年代......
每一页,都记着一个故事。
每一页,都有一个再也回不来的人。
笔记的最后一页是空白的,只夹着一片干枯的银杏叶。
周九良忽然明白了——
云清不是冷漠,只是活得太久,久到连悲伤都成了习惯。
她看着别人的故事打发时间,却从未真正参与其中。
因为时间对她而言,是最残忍的东西。
(六)
"云清。"
他追上正要离开的她,将笔记还回去。
"下次......"他深吸一口气,"把我的故事也记上去吧。"
云清怔住。
夜风吹起她的长发,露出那双看过千年沧桑的眼睛。
周九良伸手,轻轻擦去她眼角的一滴泪。
"我不怕等不到结局。"他说,"我只怕......你的故事里没有我。"
远处钟声响起,惊起一群白鸽。
云清望着眼前的年轻人,突然想起三百年前那个雪夜,柳明修醉倒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若有来世......"
她轻轻闭上眼。
这一次,她决定不再只是旁观。
岁岁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