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安夜话**
天宝十四年冬,安禄山攻破潼关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李白正在酒肆买醉。
云清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带进一阵风雪。她解下狐裘,在李白对面坐下。
"翰林还在写诗?"她看着案头墨迹未干的《古风》。
李白醉眼朦胧:"写诗...写诗有什么用!"他突然将酒壶砸向墙壁,瓷片四溅,"云娘子,你说这盛世...怎么就..."
云清拾起一片碎瓷,上面沾着未干的墨:"你写'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时,可想过会一语成谶?"
窗外传来逃难百姓的哭喊声。李白突然抓住她的手:"跟我走吧!去江南..."
云清轻轻抽回手,在他眉心一点。诗人顿时昏睡过去。
翌日,李白在长江的客船上醒来,怀中多了一卷《河岳英灵集》,扉页上题着:"诗在,长安就在。"
**(二)画堂春深**
北宋宣和年间,云清在翰林画院再遇张择端。
昔日的少年已生华发,正对着《清明上河图》的副本长吁短叹。
"官家要我在新画上添些祥瑞。"他苦笑着指向空白处,"仙鹤、麒麟...云娘子说,这汴京城里,可还有半分'清明'气象?"
云清望向窗外。金明池畔,宋徽宗正带着蔡京等人赏玩新得的太湖石,宫女们手持孔雀羽扇,在初春的寒风里瑟瑟发抖。
"你漏画了一样东西。"她突然说。
张择端愕然:"什么?"
"绝望。"云清轻抚画绢,"那些躲在虹桥阴影里的饥民,那些当街卖儿的父母..."
画师的手突然颤抖起来。三个月后,他在新画里藏了一个细节——白衣女子站在城门阴影处,怀中抱着个哭泣的孩童。
**(三)夜航听雨**
康熙二十三年,洪昇的《长生殿》在京城首演。
云清坐在戏楼二层,看着台下年轻的纳兰性德。这位满族贵公子正闭目击节,眼角却有泪光闪动。
"容若公子也信长生?"散戏后,她在廊下拦住他。
纳兰苦笑:"连唐明皇都留不住杨妃,何况..."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染了血。
云清取出一枚玉佩:"把这个埋在渌水亭的梅树下,来年..."
"没有来年了。"纳兰摇头,"我知道自己的命数。"他忽然直视云清的眼睛,"倒是姑娘...为何百年容颜未改?"
雨声渐密。等纳兰再抬头时,廊下已空无一人,只有他手中多了一卷《饮水词》的手稿——那是他尚未写就的诗篇。
**(四)梨园惊梦**
1937年的上海,梅兰芳正在排演《抗金兵》。
云清走进排练场时,看见程砚秋也在。两位大师正在争论某个唱腔,谁也没注意到多了一个人。
"梅兄,岳飞的'满江红'该用反二黄..."
"程弟有所不知,这段要突出悲壮..."
突然,警报声撕裂长空。众人慌忙躲避,只有云清站在原地。她看见梅兰芳折返回来,抱起落在台上的戏服。
"这位女士,快进防空洞!"
云清却问:"明知要亡国,为何还唱戏?"
梅兰芳正色道:"正因要亡国,才更要唱。"他抚平戏服上的褶皱,"文化不亡,国就不亡。"
窗外,日军轰炸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近。云清突然摘下发簪,在空中划了道弧线。远处传来飞机坠毁的爆炸声。
梅兰芳揉了揉眼睛,再看向原地——哪里还有白衣女子的踪影?只有地上一支白玉簪,簪头雕着精细的凤穿牡丹。
**(五)德云纪事**
2019年冬,周九良在后台整理旧物时,发现一张泛黄的戏单。
1943年广德楼夜场,节目单边缘用铅笔写着:"捧哏者气度不凡,疑是故人。"字迹娟秀,像是女子的手笔。
"看什么呢?"孟鹤堂凑过来,"哟,老古董啊!"
周九良指着那行小字:"这是..."
"我爷爷那辈儿的了。"孟鹤堂突然压低声音,"听说当年真有位神秘女观众,总坐在二楼包厢..."
正说着,云清推门而入。她今天穿了件月白旗袍,发间别着支白玉簪。
"在聊什么?"她笑问。
周九良举起戏单:"云老师认识这个吗?"
云清接过戏单,指尖在"1943"的数字上停留片刻:"那年冬天特别冷。"她突然转向孟鹤堂,"你祖父说相声时爱用'嘿'字垫话,对不对?"
孟鹤堂瞪大眼睛:"您...您怎么知道?"
窗外飘起今冬第一场雪。云清望着纷飞的雪花,轻声道:"因为那晚,是我给他倒的茶。"
岁岁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