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在窗台上爬了半尺,林羽蜷缩在书桌前,台灯在实验日志的纸页上投下暖黄色的光晕。
他的手指反复摩挲着那张泛黄的工作证,照片里的男人眉眼与他重叠,连右耳后那颗小痣都长得一模一样。
“2003年的实验记录,数据转移至B栋302……”他低声念着,喉结动了动。
系统面板在视网膜上浮动,绿色数据流正将记忆碎片与现实信息交叉比对——穿越前是996的程序员,穿越后是游戏开发者,原来这些都只是表象,真正的“林羽”早在二十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手机在桌角震动,是系统弹出的“青少年心理数据简报”。
他点击打开,小丽的档案立刻跳了出来:十三岁,初二(3)班,近三次数学测验成绩从92分滑到71分,心率监测显示午休时段平均每分钟升高15次,放学后独处时出现过两次短时间呼吸性碱中毒。
“情感缺失症候群……”他对着屏幕喃喃自语,指节无意识地敲着实验日志,“当年的实验对象是不是就像小丽这样?被学业压力碾碎了情绪出口,只能在沉默里发酵成恐惧。”
凌晨三点的闹钟突然炸响,林羽猛地抬起头,镜片滑到了鼻尖。
他扯了扯皱巴巴的T恤,把实验日志锁进抽屉最底层——明天要去小丽的学校,得伪装成教育心理学调研员。
系统贴心地为他生成了伪造的工作牌,钢印在台灯下泛着冷光。
二中的教学楼在晨雾里像一座灰白色的堡垒。
林羽站在初二(3)班门口,刘老师正抱着教案往外走,镜片后的眼睛扫过他的工作牌:“林调研员?校长说过今天有专家来听课。”他伸手时,林羽注意到对方袖口沾着粉笔灰,指甲缝里还卡着红墨水。
教室后排的木椅吱呀作响。
林羽刚坐下,粉笔灰的味道就裹着少年人特有的汗味扑面而来。
他扫了一眼座位表,小丽在第三排靠窗的位置——扎着高马尾,发梢沾着点碎纸片,校服第二颗纽扣没扣,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卡通卫衣。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享《故乡》的读后感。”语文老师的声音像一根细针,“小丽同学,你来说说。”
林羽的视网膜监测面板瞬间亮起红光。
小丽的肩膀猛地缩成一团,手指死死抠住桌角,指节泛白得像要嵌进木头里。
她张了张嘴,喉咙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前排男生嗤笑一声,后排传来窃窃私语。
“恐惧值68%,羞耻值43%。”系统提示音在耳内响起,林羽的笔尖在笔记本上飞速书写,“社交压迫场景触发条件:公开提问 + 同伴负面反馈。”他抬头时,正撞上小丽迅速低下的头,发顶翘起的呆毛在风里晃了晃,像一只受惊的小兽。
那天晚上,林羽的工作室亮到凌晨。
全息投影在房间里流转,“沉默教室”的场景逐渐成型:课桌椅歪歪扭扭地倒在地上,黑板上的粉笔字正在渗出墨汁般的液体,讲台上的地球仪诡异地自转着。
他捏着虚拟笔调整参数,系统的情绪调节补丁在后台自动标注:“幻听内容需匹配青少年真实压力源——‘你怎么这么笨’‘全班就等你了’。”
测试版上线时,他特意选了二十个有中学经历的玩家。
凌晨四点,反馈开始如潮水般涌来:
“我他妈在教室蹲了半小时,听见我妈说‘考不上重点就去工厂’的声音,手都在抖。”
“那个缩在座位上的黑影,跟初三被全班孤立的我一模一样。”
“通关后哭了十分钟,原来我现在怕开会,是因为当年总被老师当众批评。”
林羽盯着90%的“高度共情”标签,喉结动了动。
他点开系统面板,E级权限的解锁进度条已经跳到97%——这次,他要的不是单纯的恐惧,而是让玩家在冷汗里看清,那些压在胸口的石头,到底来自哪里。
手机突然震动,是邮箱提示音。
他点开新邮件,发件人显示“匿名”,内容只有一行:“别再碰那所学校的数据,否则后果自负。”
林羽的手指悬在删除键上,忽然笑了。
他把邮件截图存进加密文件夹,转身时,实验日志的边角从抽屉缝里露了出来,照片上的自己正对着他笑——和二十年前那个雨夜冲进B栋的身影,和此刻屏幕蓝光里扬起下巴的自己,笑得一模一样。
窗外的月光漫过键盘,他敲下一行新的设计备注:“下一关,要让照见影子的人,摸到光。”
游戏天才基本法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