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把匿名邮件截图存进加密文件夹时,指节在金属外壳上叩出轻响。
屏幕蓝光漫过他微扬的下巴,喉结动了动——上一次有人用这种威胁语气跟他说话,还是三年前在原世界的互联网公司,部门总监把他的项目方案拍在桌上吼“再改十版”。
“系统,群体情绪同步模拟器权限开放到几级了?”他转身拉开抽屉,实验日志的边角蹭过指尖,照片里二十年前那个雨夜冲进学校B栋的自己正仰头笑,和此刻屏幕前的倒影重叠成模糊的重影。
“E级权限已解锁,可实时追踪三百人内玩家情绪波动与现实行为关联。”系统提示音刚落,全息投影在桌面展开,绿色数据流如藤蔓般爬满空气。
林羽捏着虚拟笔点在“沉默教室”关卡的情绪热力图上,红色光斑突然聚成刺目的团——某个标注“初二·3班”的玩家坐标,现实行为栏跳出“持续缩在课桌下17分钟”的警示。
他的呼吸顿了顿。
往下翻,更多异常数据涌出来:有玩家在便利店买关东煮时突然后退撞到货架,备注是“触发‘粉笔灰呛喉’幻觉”;有个穿职业装的女性在地铁里反复摸后颈,系统标注“对应游戏中被后排同学拉扯马尾的记忆闪回”。
“操。”林羽猛地扯松领口,后槽牙咬得发疼。
他以为让玩家直面阴影就能解构恐惧,却没想到这些被压抑的情绪像泡了水的旧报纸,一戳就破成更细碎的伤口。
敲门声响起时,他正盯着“小丽”的用户档案发呆——那个在课上被点名时肩膀缩成小兽的女孩,此刻现实行为记录是“连续三小时攥着橡皮擦在课本上画黑团”。
“林先生?”门外传来男声,带着刻意压着的火气,“我是市三中的刘老师,关于你开发的《恐怖校园探险模拟器》,有些事要当面问清楚。”
林羽打开门的瞬间,迎面扑来一股淡淡的粉笔灰味。
刘老师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衬衫,领口扣得严严实实,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纸巾,指腹被蹭得发红——那是反复擦过讲台的痕迹。
他的眉峰拧成锐角,目光扫过工作室里悬浮的全息投影,语气像淬了冰:“小丽昨晚做噩梦哭醒三次。她妈说,孩子迷迷糊糊喊‘为什么学不好’,跟你游戏里那个……那个会渗墨汁的黑板说话声一模一样。”
林羽的后颈突然泛起凉意。
他想起测试时系统标注的幻听内容:“你怎么这么笨”“全班就等你了”。
这些话他是从教育论坛家长留言里摘录的,却忘了最锋利的刀,往往是孩子自己捅进心里的。
“刘老师,我……”他刚开口,就被对方截断。
刘老师的手指重重敲在桌上,震得全息投影晃了晃:“我带过七届学生,知道现在孩子心里压着什么。可你这游戏,是往伤口上撒盐!”他的喉结剧烈滚动,声音突然低下来,“小丽上周刚在心理咨询室说,她羡慕游戏里的影子——至少影子不用站起来回答问题。”
工作室的空调突然发出嗡鸣。
林羽看着刘老师泛红的眼尾,想起自己初中时被数学老师当众撕作业的下午,粉笔灰落进领口的痒,比作业纸碎成雪花更疼。
他摸出手机打开测试后台,把小丽的情绪曲线调出来:恐惧值从68%涨到82%的峰值,像一根扎进心脏的针。
“我改。”他突然说。
刘老师的话头哽在喉咙里,瞪着他。
林羽点开系统面板,“情绪调节补丁”的图标在闪烁——这是E级权限解锁的隐藏工具,能在玩家情绪峰值后注入正向反馈。
“我在‘沉默教室’关卡后加个‘光’的环节。玩家要写下自己的三个优点,然后……”他停顿了下,“然后让他们听见自己说‘我能行’。”
刘老师走后,工作室的灯又亮到凌晨。
林羽调整着虚拟场景:原本渗墨汁的黑板裂出缝隙,漏进一缕光;倒在地上的课桌椅自动摆正,椅背上贴着玩家自己写的“数学考了85分”“会给流浪猫喂罐头”。
系统在后台自动标注:“正向情绪触发率预测提升40%。”
新测试版上线时,他特意给小丽发了私人邀请码。
反馈来得比上次更快。
凌晨三点,第一条留言跳出来:“我写‘会做焦糖布丁’,结果游戏里的课桌抽屉真的冒出了布丁!烫得我手忙脚乱,却突然想笑——原来我不是只会考砸。”
第二条:“那个影子居然开口了,说‘你上周帮我捡了作业本’。我愣了半天,才想起是我自己做的事。”
林羽盯着92%的“情绪释放”标签,揉了揉发涩的眼睛。
他正准备给刘老师发消息解释,系统突然发出轻响。
“叮——目标用户‘小丽’心理数据更新:焦虑指数41%(↓58%),希望感67%(↑213%)。”
全息投影里,小丽的情绪热力图正从暗红转为暖橙。
林羽抓起外套冲向玄关,钥匙串在指尖叮当作响。
他低头看了眼时间,凌晨四点十七分——足够他赶在早自习前,去市三中找刘老师。
走廊尽头的声控灯随着他的脚步次第亮起,照亮墙上新贴的“心理健康月”海报。
风从楼梯间灌进来,掀起他衣角,露出内层口袋里那张实验日志照片——二十年前的自己站在B栋教室门口,背后的窗户透进光,和此刻他眼里的亮,重叠成同样的温度。
游戏天才基本法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